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重症肺炎(痰热壅肺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喜炎平联合自拟通腑益肺汤治疗效果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诊治的100例重症肺炎(痰热壅肺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资料,按随机数表分两组,对照组给予喜炎平,研究组给予喜炎平联合自拟通腑益肺汤,分析两组临床效果、肺功能及炎症因子指标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8.00%)比对照组(82.00%)高(P<0.01,χ;=7.1111),且研究组TLC[(5.15±0.75)L]、FEV;[(2.91±0.41)L]及MMV[(107.45±11.52)L]等肺功能高于对照组[(4.43±0.69)L、(2.31±0.43)L及(96.61±9.28)L;P<0.01,t=4.9957、5.1816];研究组患者IL-6[(25.38±5.18)ng/L]、PCT[(0.93±0.18)ng/L]与PAF[(9329.83±1136.28)U/L]等炎症因子低于对照组[(43.52±7.30)ng/L、(1.28±0.26)ng/L、(11851.96±1532.36)U/L;P<0.01,t=14.3300、8.0498、9.3486]。结论重症肺炎(痰热壅肺型)合并Ⅱ型呼吸衰竭应用喜炎平联合自拟通腑益肺汤治疗,可改善肺功能情况,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指标,临床用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在重症监护病房(ICU)机械通气患者中应用益生菌联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感染、胃肠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0月入住某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A、B、C三组。A组行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B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治疗,C组行早期肠外营养治疗。比较三组患者感染情况、感染指标水平(治疗后第3天、第7天、第14天)、胃肠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治疗后第14天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评分值。结果 A组患者感染发生率为6.00%,B组为20.00%,C组为22.00%,三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57,P=0.01)。第7天、第14天A组患者的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均低于B、C组;第3天A、B组患者的降钙素原(PCT)均较C组低;第7天、第14天A组患者的PCT较B、C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患者腹胀(8.00%)、腹泻(4.00%)、胃潴留(4.00%)的发生率均为三组最低。治疗后第14天A组患者的APACHE Ⅱ评分最低。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联合益生菌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能有效降低感染及胃肠功能障碍发生率,促进康复,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以非心源性肺水肿为特征,以肺部炎症及肺顺应性降低为临床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临床特点是难治性的低氧血症。在重症监护病房,急性低氧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目标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氧具有潜在的危害,通常推荐的氧合目标为88%~95%。然而保持足够的氧合以满足气体交换需求的同时减少高氧损伤的最佳氧合目标仍不确定,仍需进行更大规模的随机临床试验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由护士主导执行的每日唤醒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ICU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由护士主导执行每日唤醒,观察组由管床医师依据患者病情决定唤醒时机,护士具体执行。观察两组镇静剂用量、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镇静时间、ICU住院时间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咪达唑仑用量、停药后完全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总镇静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比较,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情绪、心率、血压异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非计划拔管发生。结论由护士主导执行的每日唤醒在重症机械通气患者镇痛镇静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随访观察福辛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福辛普利5~10mg,随访观察1年.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53.1%,有效40.6%,无效6.20%;常规治疗组:显效35.7%,有效42.9%,无效21.4%.治疗前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福辛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随访观察福辛普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CHF)的疗效.方法:56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常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洋地黄、利尿剂、血管扩张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福辛普利5~10mg,随访观察1年.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53.1%,有效40.6%,无效6.20%;常规治疗组:显效35.7%,有效42.9%,无效21.4%.治疗前后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相关参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福辛普利联合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家族史、BMI、吸烟、饮酒与贲门癌发病风险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记录16605例贲门癌患者和26053例非癌就诊者的家族史、吸烟、饮酒情况,并测量其身高和体质量。对贲门癌患者中电话或住址明确的2000例进行电话或入户随访,以死亡或搬迁为随访中止事件。生存分析及死亡风险评估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模型。结果:家族史阳性明显增加贲门癌的发病风险(P<0.001,OR=2.012,95%CI=1.874~2.160);不同BMI患癌风险有较大差异,低体质量组的患癌风险是正常组的近4倍(OR=3.864,95%CI=3.459~4.317),超重组的患癌风险低于正常组(OR=0.323,95%CI=0.293~0.357);吸烟明显提升贲门癌的发病风险(P<0.001,OR=1.979,95%CI=1.785~2.194),而饮酒对贲门癌发病风险的影响较小(P<0.001,OR=0.749,95%CI=0.678~0.827)。家族史阳性患者生存期优于阴性者(P=0.010,RR=0.677,95%CI=0.502~0.912)。结论:家族史阳性、吸烟和低体质量均提示较高的贲门癌发病风险,而饮酒的作用较弱;家族史阳性可能是贲门癌患者预后较好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981年至2010年食管癌高/低发区原发性食管腺癌(esophageal adenocarcinoma,EAC)临床病理特征和家族史变化,加深对EAC发病流行特征的了解。方法 882例EAC资料来自河南省食管癌重点开放实验室食管癌资料库,利用SPSS软件进行频率描述和卡方检验,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单变量Log Rank检验评估EAC生存期。结果 882例EAC临床病理分析显示:EAC明显以男性患者为主(男∶女=2.9∶1),50~60岁为高发年龄段(69%);家族史阳性率26%;首次确诊的患者中,95%以上为中、晚期;发生部位以食管中(49%)、下段(46%)为主;肿瘤大体类型以溃疡型最常见(54%),其次为髓质型(19%);肿瘤分化程度以低分化为主(59%),其次为中分化(33%),高分化少见(8%);近半EAC患者确诊时已发生淋巴结转移(48%)。对其中150例随访结果显示:EAC 5年生存率为20%,淋巴结转移是影响EAC生存期的主要危险因素(χ2=14.539,P<0.05)。按确诊年代,将患者分成前(1981~1990年)、中(1991~2000年)和后(2001~2010年)十年3个时间段进行比较分析显示:食管下段EAC检出率呈下降趋势(75%,43%和44%,χ2=17.876,P<0.05);淋巴结转移阳性检出率呈下降趋势(56%,56%和43%,χ2=7.565,P<0.05);临床早期EAC检出率呈上升趋势(3%,4%和5%,χ2=12.266,P<0.05);低发区EAC呈明显上升趋势(28%,25%和62%,χ2=74.635,P<0.05)。结论 EAC多发于食管中、下段,以溃疡型、中晚期、低分化癌为主,易发生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为20%;EAC在食管癌高/低发区的构成比相近,提示EAC地区分布可能有别于食管鳞癌(ESCC);近1/3EAC患者肿瘤家族史阳性提示遗传因素在EAC的发病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联合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血清乳酸(BLA)、降钙素原(PCT)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6年9月我院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血必净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CRRT联合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10d。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BLA、PCT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0 d后,两组PCT、BLA水平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必净注射液联合CRRT治疗感染性休克早期患者,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BLA、PCT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大黄逐瘀汤内服与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瘀毒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017年9月至2018年12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瘀毒互结证患者6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大黄逐瘀汤内服与灌肠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症状评分;进行血清淀粉酶(amylase,AMS),脂肪酶(lipase,LPS),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检测;记录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及排气恢复时间。结果:治疗后,两组腹痛评分,腹胀评分,恶心呕吐评分,血清AMS,LPS,IL-6及TNF-α水平较本组治疗前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IL-10较本组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腹胀消失时间、排气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黄逐瘀汤内服与灌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瘀毒互结证,能够减轻临床症状,降低淀粉酶及脂肪酶水平,抑制促炎因子表达,促进抗炎因子表达及肠道功能恢复,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