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5篇
中国医学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近30年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对耳穴在肿瘤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概要进行了总结论述。分析认为,临床能运用多种耳穴探查法获得特异性信息,这对于肿瘤的定位及定性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有助于本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采用耳穴按压或针刺等刺激方法能有效防治肿瘤相关病症,改善临床症状,尤其对化疗后引起的毒副反应如恶心呕吐、呃逆等胃肠道症状,以及癌性疼痛具有良好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观察食管癌患者耳廓的特异性变化.方法:按标准选取52例食管癌患者和50例健康人,通过望诊及触诊观察两组左右耳口、食道、贲门等27个耳穴的色泽、形态的变化,并使用数码相机采集耳廓皮肤颜色,配合运用CLRH -A型耳穴探测器测定这些耳穴的低电阻反应点,对所有数据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观察组耳穴有多个区域出现多方面的明显变化,耳食道区出现不规则的结节或出现棕褐色或暗红色变化,肿瘤特异区Ⅱ出现点片状暗灰色或棕褐色斑等阳性反应,电阻测量显示11个耳穴出现低电阻反应点;肿瘤特异区Ⅱ与正常组相比,色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在相关耳穴会出现色泽、形态、低电阻反应等变化,耳穴具有反应食管癌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电针耳迷走神经点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治疗组27例。对照组在化疗开始前30 min缓慢静脉注射盐酸帕洛诺司琼注射液。治疗组在和对照组使用相同药物的基础上同时采用针刺及电针双侧耳迷走神经点的治疗方法,每日2次,连续3 d。结果化疗后第1日和第2日两组病例控制恶心的有效率相当(P>0.05),在化疗后第3日治疗组病例控制恶心的有效率为74.07%,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5)。化疗后第1日两组病例控制呕吐的有效率相当(P>0.05),在化疗后第2日治疗组病例控制呕吐的有效率为88.89%,高于对照组的64.00%(P<0.05),在化疗后第3日治疗组病例控制呕吐的有效率为81.4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00%(P<0.01)。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耳迷走神经点联合盐酸帕洛诺司琼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恶心、呕吐等症状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并且可以降低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预防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5月—10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中心需接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手术的住院患者80例,所有病例初筛合格后,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采取补液、抗感染、静脉营养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电针治疗。比较两组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及术后腹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等。结果治疗组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5%(2/40),对照组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25%(10/40),治疗组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和术后首次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P<0.05,P<0.01);且治疗组治疗第2~6天后腹部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电针疗法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瘫综合征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并且可以缩短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促进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还可以减轻患者术后腹部疼痛,提高生活质量,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相关耳穴表面物理特征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相关性. 方法 纳入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50例(观察组)并设既往无腰腿痛病史患者42例为对照组,观察两组受试者耳穴腰骶椎区域压痛强度及血管、皮肤、形态改变,并计算耳穴腰骶椎颜色色差值.结果 观察组耳廓耳穴腰骶椎颜色色差值为(90.06±11.64) NBS,对照组为(33.67±4.00) NBS,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耳穴腰骶椎压痛强度及血管、皮肤、形态学改变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耳廓腰骶椎区域表面物理特征变化与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耳穴电测定在恶性肿瘤辅助诊断研究领域的文献回顾,发现耳穴电信息有反应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此种方法具有无创、灵敏、快速、操作简易、适用性广和相对较便宜的特点,具有一定的临床运用价值。制定出科学的、标准的耳穴诊断方法并开发出现代化的耳穴智能诊断仪器和系统是以后研究的方向,希望此文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低频电针耳穴“胃”对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致糖尿病大鼠胃窦病理形态、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血清胃促生长素(Ghrelin)和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浓度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假耳针组、耳针组,每组各8只,腹腔注射STZ(55 mg/kg)诱导糖尿病大鼠模型,造模后第8周假耳针组取耳垂,耳针组取耳穴“胃”进行电针治疗(2 Hz,20 min/次,每天1次,1周5 d,连续2周),模型组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各组大鼠空腹血清Ghrelin、VIP浓度的改变,治疗结束后取胃窦组织行HE染色、c?Kit免疫组化染色,以及Western blot检测胃窦组织c?Kit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治疗后,耳针组血清Ghrelin浓度较治疗前显著上升(P<0.05),且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结果均显示耳针组胃窦c?Kit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与假耳针组(P均<0.01)。结论:电针耳穴“胃”能够促进糖尿病大鼠胃窦ICC的修复,可能与上调血清Ghrelin有关。  相似文献   
9.
自主神经系统在胃肠道组织中分布广泛,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引起胃肠道动力障碍、内脏高敏和消化液的分泌异常等。耳穴疗法已经广泛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其作用机制与耳穴疗法具有调节自主神经的功能相关。该文从自主神经在耳廓和胃肠道的分布、胃肠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耳穴疗法通过调节自主神经对胃肠道的效应及机制研究3个方面作论述,旨在初步明确耳穴疗法的作用机制,促进耳穴疗法在胃肠道疾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电针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干预作用。方法:将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4例胰腺及壶腹部肿瘤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于围手术期至出院予补液、镇痛、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于术后第1~6天加用电针治疗,1次/d。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治疗前与术后各时期腹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首次排气、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术后胃瘫综合征发生率为5.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7.0%(P<0.05)。治疗组术后第3~6天腹痛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第2~6天腹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加速康复外科方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电针疗法能明显促进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胃排空和胃肠道蠕动,减少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发生率,缓解术后腹部疼痛,促进患者胃肠道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