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内科学   5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Dixon)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2013年47例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资料,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25例行传统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传统组),22例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腹腔镜直肠癌前切除术(研究组)。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局部复发及吻合口漏的发生情况。结果:47例手术均获成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清扫淋巴结数量差异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中均无直肠破裂穿孔,血管、输尿管及邻近器官损伤,吻合口无张力。术后传统组发生吻合口漏1例。术后随访无淋巴结转移。结论:对于临床分期Ⅰ~Ⅲ期的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可清晰解剖肠系膜下动脉各分支,在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周围淋巴结清扫的基础上,行保留左结肠动脉的Dixon术保证了吻合口的血运,降低了吻合口张力,从而降低了吻合口漏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钆塞酸二钠(Gd-EOB-DTPA)增强磁共振成像(MRI)联合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脱-γ-羧基凝血酶原(PIVKA-Ⅱ)诊断肝细胞癌(HCC)的临床价值。方法 2015年12月~2017年9月收治的82例肝病患者,经组织病理学诊断HCC组56例,非HCC组26例。罗氏cobas e 601型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检测血清AFP,采用LUMIPULSE G1200全自动免疫分析仪酶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PIVKA-Ⅱ。全部患者接受MRI检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判断各检查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结果 HCC患者血清AFP和PIVKA-Ⅱ水平分别为34.5(4.5,594.9) ng/ml和63.5(25.0,2082.0) Mau/ml,显著高于非HCC组【分别为3.4(2.2,11.6) ng/ml和23.0(18.8,28.0) Mau/ml,P<0.01】;血清AFP、PIVKA-Ⅱ和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单独诊断HCC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815和0.907;在单项诊断 HCC 时,血清 AFP和PIVKA-Ⅱ的最佳临床诊断截断点分别为14.4ng/ml和40.5 Mau/ml,其诊断 HCC 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64.3%、84.6%、67.4%和62.5%、100.0%、74.4%,Gd-EOB-DTPA增强MRI单独诊断HCC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9%、88.5%、91.5%,以Gd-EOB-DTPA增强MRI诊断的效能最高;采用联合试验Ⅰ诊断HCC,其灵敏度为98.2%,特异度为61.5%,准确率为86.6%,采用联合试验Ⅱ诊断HCC的灵敏度为50.0%,特异度为100.0%,准确率为50.0%。联合试验提高了诊断的特异度,但降低了灵敏度。结论 应用血清AFP和PIVKA-Ⅱ检测联合Gd-EOB-DTPA增强MRI检查可提高诊断HCC的效能,综合应用三者联合诊断可以提高诊断HCC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rectal excision,CME)在术后恢复、手术质量及中期疗效方面的差异。 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淄博市中心医院腹腔镜外科2010年12月至2014年9月间实施的164例结肠癌CM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手术组92例,开腹手术组7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中期复发率方面的差异。 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切口感染率方面均优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患者的近端切缘、远端切缘长度及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164例患者中,有134例(81.7%)接受了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21个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3%(4/92)和4.2%(3/7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腹腔镜结肠癌CME手术较开腹手术能显著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范围,中期复发率于开腹手术相当,有良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拖出式吻合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行腹腔镜低位直肠癌根治术(Dixon术)并经肛门直肠拖出式吻合1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腹腔镜直肠癌拖出式吻合的手术效果。结果:16例均顺利完成保肛手术,无一例中转开腹。手术时间平均(175±55)min,术中出血量平均(80±45)ml;切除肿瘤长径0.8~4.0 cm,切除标本远端切缘距离瘤体≥2 cm,切缘阴性率100%,淋巴结转移0~9枚。TNM分期:Ⅰ期2例,ⅡA期1例,ⅢA期6例,ⅢB期3例,ⅢC期4例。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平均(35±7)h,尿管拔除时间平均(5±2)d,术后平均住院(10±3)d。无吻合口漏发生,发生前切除术后综合征3例。术后随访3~48个月,1例局部复发,1例肝转移。结论:直肠癌拖出式吻合在腹腔镜低位直肠癌Dixon术中可提高保肛率,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减少肿瘤的局部复发与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营养风险筛查(NRS)对腹腔镜根治手术后恢复的影响,分析导致预后不良的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8月为120例结直肠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结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的临床资料,通过进行NRS 2002营养风险筛查,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RS 2002<3分,不存在营养风险)与观察组(NRS 2002≥3,存在营养风险),比较术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分析术前营养状况对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疗效的影响。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术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前BMI、前白蛋白、总胆固醇及淋巴细胞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总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腹腔引流量、排气时间、住院费用、病重率及60 d再入院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输血量、输白蛋白量、手术前后体重差、术后住院时间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吸烟、糖尿病及术前存在营养风险是术后发生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术前不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相比,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多,近期疗效差。术前应充分纠正患者营养状况,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的可行性、临床应用价值及安全性。 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7年9月,淄博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食管裂孔疝修补联合胃底折叠术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评价其临床和预后效果。 结果2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行Nissen术患者16例、Toupet术4例,20例患者均使用不吸收线修补,7例患者使用U型补片。手术时间95~180 min,平均150 min;术中出血量30~70 ml,平均40 ml;术后24~48 h进流质饮食,术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病例,1例胸骨后疼痛患者术后当晚症状消失,3例患者术后3 d出现吞咽困难及进固体食物时轻度哽噎感,经饮食教育2周后症状均得到缓解;4例患者术后1周出现腹泻,给予对症治疗后1周症状缓解;3例患者术后2周反酸症状复发,应用抑酸药物后症状缓解;术后住院时间3~7 d,平均4.1 d;20例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时间3个月至5年,平均2.6年,无死亡病例,无解剖学复发病例,手术结果满意率95.0%。 结论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食管裂孔疝,充分体现了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行、疗效可靠的特点,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文化在经历了从辉煌到低谷的曲折历程后,现如今在大学生手中得到了新的传承,重新进入到社区生活当中。在宣传中医药文化进社区过程中,存在着发展速度慢、经费筹措难、对接不紧密、基础设施差、专业技术人员少等问题,本文从大学生宣讲中医药文化进入社区,以大学生、中医药文化和社区三者为中心,分析了其现实意义及其出现的问题,最后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宣传策略和方法,以进一步传承和宣传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群众受益,为打造和谐社区添砖加瓦,为社区居民健康生活增添一份杏林春色。  相似文献   
8.
心梗超急性期是指心梗发生后30 min内,症状不明显、诊断困难的一段时间,相关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关注较少。本研究基于蛋白质组学探讨心梗超急性期蛋白质组改变并针对热休克蛋白B6 (heat shock protein B6HSPB6)探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干预作用与相关机制,为心梗超急性期病理机制及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实验依据。采用基于质谱的非标记蛋白质组学对比评价大鼠心梗模型造模前后蛋白表达变化后,使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共有表达蛋白及相关通路。接着运用分子对接技术评价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对共有差异蛋白HSPB6的结合作用,最后通过动物实验进行验证。本实验动物福利和实验过程均遵循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实验动物伦理委员会的规定。本实验结果表明,非标记蛋白质组学结果共定量获得2 166个蛋白质,其中有194个共有差异蛋白参与心梗超急性期心肌损伤和机体调节,主要涉及蛋白质同源二聚活性、氧气结合与运输、丝氨酸型内肽酶抑制剂活性等分子功能。其中,HSPB6蛋白参与心肌功能的调节作用。分子对接结果表明,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主成分丹参乙酸镁与HSPB6蛋白具有最低的结合能:-14.53 k...  相似文献   
9.
阑尾术后肠粘连气腹造影的CT影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阑尾术后肠粘连气腹造影的CT影像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20例术后慢性腹痛,腹胀或有机械性肠梗阻反复发作的疑诊阑尾手术后肠粘连患者.采用深静脉穿刺导管或18号软套管针注气后行腹部CT扫描,对影像特征进行解析、分类.结果:2例患者(因急诊)未行该检查,2例患者行该检查未成功,16例患者均表现有腹壁粘连的影像特征,腹内脏器局部隆起,跨越气腹空间与腹壁贴附.粘连的脏器有大网膜、小肠、结肠.根据粘连的脏器及范围可分为局限性大网膜粘连10/16(62.5%)、局限性肠管粘连5/16(31.3%)和全腹弥漫性粘连1/16(0.7%).其中9例患者行经腹腔镜肠粘连松解术,2例行腹腔镜部分松解术结合小切口开腹手术.2例急诊行剖腹探查术(其中1例表现有网膜粘连,另1例无粘连).手术患者与气腹造影腹部CT平扫结果完全一致.结论:气腹造影CT检查安全、简便易行,多平面重建图有助于腹壁粘连的直观显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结肠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患者术后恢复、手术质量及中期疗效的差异。方法:收集2010年12月至2013年9月124例结肠癌CM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腹腔镜组66例,开腹组58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恢复、肿瘤根治性、术后感染发生率及中期复发率等指标。结果:腹腔镜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切口感染率方面均优于开腹手术组(P<0.05),两组患者近端切缘、远端切缘长度、淋巴结清扫数量及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13例(91.1%)患者获得术后随访,中位随访时间18个月,腹腔镜组与开腹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4.55%(3/66)与5.17%(3/58),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结肠癌CME手术较开腹手术可显著缩短患者术后恢复时间,且能达到与开腹手术相同的肿瘤根治范围,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