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秦皮乙素对肾透明细胞癌增殖、周期和凋亡的作用。方法:选取肾透明细胞癌786-O和SN12-PM6细胞,分别给予秦皮乙素(0、12.5、25、50、100、200、400、800μg/mL),培养24 h或48 h后,通过MTS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秦皮乙素对786-O和SN12-PM6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秦皮乙素对786-O和SN12-PM6细胞周期、凋亡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周期、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秦皮乙素能够抑制肾透明细胞癌786-O和SN12-PM6细胞的增殖(P0.05),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与空白组(0μg/mL)相比,秦皮乙素处理组(100、200μg/mL)S期比例明显减少,G_0/G_1期和G_2/M期比例明显增加,凋亡率也明显增加(P0.05,P0.01),与空白组(0μg/mL)相比,秦皮乙素处理组(100、200μg/mL)Cyclin D1、CDK4、CDK6、c-Myc表达明显减少,Caspase 3表达无明显差异,Cleaved Caspase 3表达明显增多(P0.05,P0.01)。结论:秦皮乙素可有效抑制肾透明细胞癌786-O和SN12-PM6细胞增殖,并抑制细胞周期及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2.
同时性尿路上皮多器官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同时性尿路上皮多器官肿瘤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治效果。方法对获随访的65例同时发生于多个尿路器官的尿路上皮肿瘤进行回顾性总结。男39例,女26例。年龄45~79岁,平均66岁。肾盂癌合并输尿管癌21例,输尿管癌合并膀胱癌17例,肾盂癌合并膀胱癌14例,同时合并肾盂输尿管膀胱癌13例。T1 6例,T2 35例,T3 22例,T4 2例。G1 5例,G2 32例,G3 28例。随访6个月~14年。结果术前诊断同时存在尿路上皮多器官肿瘤59例(90.8%)。术前诊断准确率B超32.3%(21/65),IVU 45.3%(29/64),逆行肾盂造影56.8%(25/44),CT 81.5%(53/65),螺旋CT尿路三维重建91.7%(11/12),CT三维重建联合膀胱镜检查100.0%(12/12)。术后再发膀胱癌46例(70.8%),2年内再发36例。G1、G2、G3术后膀胱癌再发率分别为20.0%、81.3%和67.9%,G1与G2~G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T3术后膀胱癌再发率分别为66.7%、80.0%和63.6%;T4 2例均于术后短期内死亡,无膀胱癌再发。术后即时膀胱灌注化疗术后膀胱癌再发率63.2%(12/19),未灌注化疗者73.9%(34/46)。3年生存率41.7%,5年生存率30,6%。结论螺旋CT三维成像加膀胱镜检查是发现同时性尿路上皮多器官肿瘤的良好方法。同时性尿路上皮多器官肿瘤术后容易再发膀胱癌,肿瘤细胞分化不良者术后膀胱癌的再发率高。术后密切观察,建议除定期膀胱镜检查外,尚需行尿路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重复膀胱的认识及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重复膀胱患者的临床资料。2均为女性,年龄21和27岁。分别以下腹部不适和尿频、尿痛就诊。术前诊断1例为左肾萎缩、左输尿管下段张;另1例为膀胱憩室,并发膀胱结石继发感染。结果:1例术中发现左输尿管下端连接一个肌性囊袋,此囊袋与一个盲管相连,将此囊袋和盲管与左肾和输尿管一并切除,病理检查诊断为重复膀胱尿道,左肾萎缩;另1例中见膀胱被一个肌性中隔分为左右两腔,借中隔中下部孔互相连通,切除的中隔病理检查为膀胱组织。2例均术后8天痊愈出院,随访无异常。结论:重复膀胱罕见,常并发其他器官发育异常。影像学检查可为诊断提供助,手术是唯一能根治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神经酰胺对人膀胱癌细胞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孔垂泽  时京  王侠  李振华  朱育焱  曾宇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0):1159-1161,i0001
目的 探讨神经酰胺(cer)对人膀胱癌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C2-神经酰胺(C2-cer)作用于膀胱癌T24细胞,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吖啶橙(AO)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并对半胱天冬酶(Caspase)-3活性、bcl-2蛋白含量和细胞色素C在细胞内的分布变化进行检测。结果 T24细胞存活率与C2-cer浓度呈负相关(r=-0.973,P<0.01)。对照组和5、10、20、40μmol/L的C2-cer处理组凋亡率分别为2.95%、9.18%、14.23%、29.12%、48.46%,C2-cer处理组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aspase-3活性随C2-cer浓度增加而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C2-cer作用下,T24细胞内bcl-2蛋白含量下降,细胞色素C向细胞质释放。结论 降低bcl-2蛋白表达水平,从而促进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3激活可能是C2-cer诱导膀胱癌细胞凋亡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5.
时京  孔垂泽  孙志熙  王侠  罗阳  刘奔  张莹  刘博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2006,23(10):1162-1164,i0001
目的 观察丝裂霉素C(MMC)与C2-神经酰胺(C2-cer)联合应用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效果,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不同浓度MMC与C2-cer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人膀胱癌BIU-87细胞后,应用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细胞生长抑制率,计算合用指数(CI),流式细胞仪(FCM)检测BIU-87细胞凋亡率,吖啶橙(AO)荧光染色观察凋亡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色素C在细胞内分布变化,并检测Caspase-3活性改变。结果 单独应用时MMC与C2-cer的中效浓度分别是159和28μmol/L,联合用药时下降为55和11μmol/L,CI=0.74。MMC与C2-cer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导致BIU-87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的凋亡率高于各自单用(P<0.05)。线粒体细胞色素C含量在MMC与C2-cer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均较对照组减少,联合用药时减少最为明显,细胞质内细胞色素C含量在联合用药时增加也最为明显(P<0.05)。Caspase-3活性在MMC与C2-cer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均较对照组升高,联合用药时升高最为明显(P<0.05)。结论 MMC与C2-cer联合应用可以通过共同诱导细胞凋亡,协同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线粒体细胞色素C释放和Caspase-3活性变化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肾盂癌少见,大约占肾肿瘤的10%,占尿路上皮肿瘤的5%左右[1],现将我们曾误诊2例分析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男,67岁.以右侧腰部钝痛1个月,全程肉眼血尿3d为主诉入院.查体:肾区无叩压痛,未扪及包块.辅助检查:泌尿系彩超示右肾中部实性弱回声,边界不清,5.8 cm×4.2 cm;IVU示右肾盂变形,中组肾盏不显影,上组肾盏积水;螺旋CT示右肾中央实性占位,CT值22 Hu,增强后CT值46 Hu.诊断为右肾癌,行根治性右肾切除术,术中剖开肾脏,见肾脏中间近肾盂处有一菜花样肿物,6 cm×4 cm×3 cm,冰冻病理为肾盂移行细胞癌,遂行下段输尿管切除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丝裂霉素 C 与 C2- 神经酰胺联合应用对人膀胱癌细胞的作用效果, 并探讨其机制。方法不同浓度丝裂霉素 C 与 C2- 神经酰胺单独及联合作用于人膀胱癌 BIU- 87 细胞后, 应用噻唑蓝( MTT) 法检测药物细胞毒性, 通过计算合用指数( CI) 分析协同作用, 流式细胞术( FCM) 检测 BIU- 87 细胞凋亡率, 吖啶橙( AO) 荧光染色观察凋亡形态学变化, Western blot 检测细胞色素 C 在细胞内分布变化, 并检测半胱天冬氨酸蛋白酶 3 ( Caspase- 3) 活性改变。结果单独应用时丝裂霉素 C 与 C2- 神经酰胺的中效浓度分别是 159μmol/L 和 28 μmol/L, 联合用药时下降为 55 μmol/L 和 11 μmol/L, CI=0.74。丝裂霉素 C 与 C2- 神经酰胺单独及联合应用均可导致 BIU- 87 细胞出现凋亡的形态学变化。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时的凋亡率高于各自单用( P <0.05) 。线粒体细胞色素 C 含量在丝裂霉素 C 与 C2- 神经酰胺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均较对照组减少, 联合用药时减少最为明显, 细胞浆内细胞色素 C 含量在联合用药时增加也最为明显( P <0.05) 。Caspase- 3 活性在丝裂霉素 C 与 C2- 神经酰胺单独及联合应用时均较对照组升高, 联合用药时升高最为明显( P <0.05) 。结论丝裂霉素 C 与 C2- 神经酰胺联合应用可以通过共同诱导细胞凋亡, 协同抑制膀胱癌细胞生长。线粒体细胞色素 C释放和 Caspase- 3 活性变化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丝裂霉素C(MMC)与抗Fas单抗(anti-FasmAb)联合应用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检测MMC、anti-FasmAb单独应用及两者合用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并应用中效原理判定药物联合应用的效果。结果:MMC和anti-FasmAb单独应用时,随药物浓度增加对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也增加,中效浓度分别为153.426μmol/L、4.150nmoL/L。合用时在大部分效应范围(0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5例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4例,女1例。年龄42~75岁,平均62岁。间歇无痛全程肉眼血尿4例,间歇全程肉眼血尿伴右侧腰痛1例。B超、IVU及CT提示肾肿瘤并发尿路肿瘤4例,肾癌不除外合并同侧肾盂占位1例。结果 5例均行根治性手术,4例同时行不同部位肿瘤根治术,1例行分次手术。病理为肾癌并发膀胱癌3例,肾癌并发同侧输尿管癌1例,肾癌并发同侧肾盂癌1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1个月。1例术后10个月膀胱肿瘤局部复发,再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4例无瘤生存。结论 肾细胞癌并发尿路移行细胞癌临床少见,对肾癌患者行泌尿系超声、IVU和术中肾脏剖开检查有助于正确诊断。根治性手术宜同时切除肾癌侧输尿管,以避免残余输尿管发生肿瘤。  相似文献   
10.
1 临床资料2 0 0 0年10月至2 0 0 2年8月,我们采用袖套式包皮环切术治疗包茎、包皮过长78例。患者年龄15~83岁,平均2 8岁;包茎2 9例(37.18% ) ,包皮过长4 9例(6 3.82 % )。术区备皮,碘伏消毒。龙胆紫划线标记切口:在包皮未外翻的状态下将阴茎皮肤略牵向根部,标记冠状沟的部位,腹侧划线略呈浅弧形凸向阴茎头;将包皮翻转并完全回牵,距冠状沟0 .5cm划第2条标记线,腹侧则直线经过系带处或与第1条标记线呈平行浅弧形,将系带完整保留。如为包茎可待麻醉后剪开背侧包皮内外板后再行翻转包皮划线。取10g·L-1利多卡因于阴茎根部浸润麻醉生效后,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