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溶血栓药物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梗死是导致人类致残和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在发生脑梗死的超急性期,积极给予溶栓治疗,开通闭塞的血管,恢复缺血区的再灌注是治疗的关键。目前只有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被FDA批准应用于急性脑梗死的溶栓治疗,其他的许多药物如瑞替普酶,替奈普酶,去氨普酶、安克洛酶等在脑梗死治疗应用方面正在探索中。本文将针对上述几种主要的溶血栓药物及其已经开展的相关临床研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2.
大脑胶质瘤病10例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脑胶质瘤病的临床特征、影像学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2013年10月收治并经病理确诊的大脑胶质瘤病患者1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0例患者中,男6例,女4例,年龄2875岁,中位数47.4岁,以颅内压增高合并神经功能缺损或刺激性症状起病,头颅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弥散,累及≥3个脑叶。头颅CT扫描呈低密度,头颅MR扫描可见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或仅可见轻度强化。10例患者病理检查,5例符合WHOⅡ75岁,中位数47.4岁,以颅内压增高合并神经功能缺损或刺激性症状起病,头颅影像学检查可见病灶弥散,累及≥3个脑叶。头颅CT扫描呈低密度,头颅MR扫描可见T1WI等或稍低信号、T2WI及FLAIR高信号,增强扫描未见强化或仅可见轻度强化。10例患者病理检查,5例符合WHOⅡ级,4例Ⅱ级,1例Ⅲ级。病理检查可见异常增生的胶质细胞伴轻度的核异形,7例以弥漫性星形胶质细胞为主,2例以弥漫性少突胶质细胞为主,1例呈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为主同时合并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呈"结构性生长"。免疫组化结果可见GFAP(+Ⅲ级,4例Ⅱ级,1例Ⅲ级。病理检查可见异常增生的胶质细胞伴轻度的核异形,7例以弥漫性星形胶质细胞为主,2例以弥漫性少突胶质细胞为主,1例呈星形胶质细胞增生为主同时合并少突胶质细胞增生,呈"结构性生长"。免疫组化结果可见GFAP(+++),部分病例Olig-2(-++),部分病例Olig-2(-+)P53检查除少突胶质细胞增生为主类型外均在5%+)P53检查除少突胶质细胞增生为主类型外均在5%75%(+)之间,Ki-67在5%75%(+)之间,Ki-67在5%50%(+)。6例手术患者中,失访1例,存活5例;4例非手术患者中,死亡2例,存活2例。结论大脑胶质瘤病发病率低,临床表现不特异,影像学及病理检查可见特征性改变,联合影像学及病理学检查结果可提高其确诊率,手术切除病灶较非手术治疗存活时间延长。  相似文献   
3.
目的 目前有关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相关性深静脉血栓(RDVT)发生风险的研究多集中于肿瘤患者,而随着PICC临床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评估其在非肿瘤住院患者中的RDVT发生风险情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旨在对上述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方法 收集并分析自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1日于航天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住院且接受PICC置管治疗的非肿瘤患者相关的临床资料和实验室资料,并对患者PICC置管环境,导管结局和患者结局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探讨PICC在非肿瘤住院患者中的PICC-RDVT的发生风险情况。同时采用计算机检索,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PubMed、EMBASE等中英文数据库中发表的,并以中国人群为研究对象,报道PICC在非肿瘤住院患者中RDVT的发生风险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共341例PICC置管,199例为普通病房置管,142例为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置管。合并尿管留置262例。合并机械通气90例。发生症状性PICC-RDVT 17例,发生率为4.9%。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共13篇,全部为中文文献。国内有关非肿瘤住院患者的PICC-RDVT发生风险的结果差异较大(0.3%~28.5%),总体特点为重症患者和老年患者的PICC-RDVT发生风险明显高于较轻型及年轻患者。 结论 非肿瘤住院患者的PICC-RDVT整体发生风险不高于肿瘤患者,仍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验证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伴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增高的缺血性卒中(IS)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hsCRP〉3 mg/L的IS患者75例及查体人群131例,记录IS的传统危险因素。先以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再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伴hsCRP增高的I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多因素分析表明,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纤维蛋白原、吸烟史及高同型半胱氨酸是伴hsCRP增高的I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对伴hsCRP增高的IS人群高血压、糖尿病等危险因素进行必要的干预可能降低IS的发生率、复发率并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现以截瘫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合并症的病因、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总结自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在我院血液科接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后出现以截瘫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合并症9例的临床特点,诊疗经过以及预后随访。结果:截瘫的发病率为2.96%(9/304),中位发病时间为移植后245(50-772)d,完善检查后确定截瘫病因,3例为白血病髓外复发累及脊髓,1例为环孢素神经毒性,1例为格林-巴利综合征(GBS),2例为慢性炎症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2例为自身免疫性脊髓病变。除1例患者放弃治疗外,其余8例患者均接受经验性或针对性治疗,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死亡5例,存活4例。结论:截瘫是HSCT术后严重的并发症,应尽早明确病因后针对性治疗,必要时可予以经验性抢先治疗,以改善HSCT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18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回顾性分析181例青年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将入组病例分为15~29岁和30~45岁两个年龄组,对两组间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对比分析,并根据TOAST分型,对两组各型之间的发病率进行比较.发现青年脑梗死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依次为高血压病史、吸烟、高脂血症病史、饮酒、糖尿病史、心脏病史、家族史.危险因素中吸烟和高脂血症两年龄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TOAST分型中除心源性栓塞外,其他类型在两年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提示中青年脑梗死病因复杂,应通过详细询问病史及相关检查寻找病因,进而积极给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该指南由澳大利亚卒中基金会制定,于2007年9月公布,是急性卒中临床治疗指南的第二版,第一版指南于2003年发布.第二版急性卒中治疗指南在方法论和适用范围方面更新了第一版指南,更新方面主要包括TIA治疗、二级预防中药物的应用(降脂和抗血小板治疗),大脑中动脉梗死的手术治疗等.第二版指南中148个建议只有82条达到一级或二级证据的水平,仍然需要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神经重症监护病房(NICU)患者接受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ICC)和传统中心静脉置管(CVC)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09年1月1日~2017年12月31日于航天中心医院NICU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NICU住院患者317例,根据患者置管方式不同分为PICC组134例和CVC组183例,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在导管相关性症状性血栓形成(SCRDVT)、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CRBSI)及严重置管操作损伤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差异。结果PICC组平均留置时间显著长于CVC组[(19.8±10.4)d vs (14.9±9.0)d,P=0.001];SCRDVT发生率显著高于CVC组(7.5%vs 1.6%,P=0.010)。PICC组与CVC组CRBSI发生率无显著差异(6.0%vs 6.0%,P=0.988);PICC组无严重置管操作损伤发生,CVC组2例,其中气胸1例,误置入锁骨下动脉1例。结论 NICU患者中,PICC较传统CVC有更高的SCRDVT发生风险,但结论仍需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报道1例X连锁遗传的Emery-Dreifuss肌营养不良(X-EDMD)患者家系的临床、病理及基因突变特点。方法总结作者单位收治的1例X-EDMD患者的临床及骨骼肌病理特点,并进行EMD及LMNA基因突变检测,同时对患者家系谱进行分析。结果该家系中有4例患者,主要表现为缓慢型心律失常,2例已猝死,先证者同时有轻度肘关节挛缩及肌萎缩。先证者心电图检查示房性心动过速合并Ⅲ度房室阻滞,交界区逸搏心律;超声心动图检查示全心扩大,二尖瓣及三尖瓣A峰消失,射血分数60%。肌电图检查示右肱二头肌、左第一骨间肌、左腓肠肌、左股四头肌运动单位电压均增高,神经传导未见异常。左肱二头肌活检示肌营养不良样改变,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肌核无伊默菌素蛋白表达。基因分析显示先证者存在EMD基因插入突变c.650_654dupTGGGC,为已报道的致病性突变,LMNA基因均未发现致病性突变。结论 EMD基因c.650_654dup TGGGC插入突变导致的X-EDMD患者心脏损害突出,以心房的电活动-机械活动及结构的严重受累为特征,而肌萎缩及关节挛缩症状相对轻微。  相似文献   
10.
进展性缺血性卒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进展性缺血性卒中(SIP)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探讨。方法对我院41例SIP患者的入院时血压、血糖、体温、同型半胱氨酸、周围血白细胞、血脂、血沉、高敏C反应蛋白、梗死部位、动脉狭窄及既往病史等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IP患者与对照组比较,入院时体温、白细胞计数、同型半胱氨酸及脑梗死部位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IP多与入院时体温升高、高同型半胱氨酸及分水岭区脑梗死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