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3篇
口腔科学   5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修复下颌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植入实验兔下颌骨缺损中引导骨形成的作用,为骨组织的修复与重建筛选一种良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方法:12只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兔两侧下颌骨均制作1.0cm×0.8cm大小的贯通性骨缺损,实验侧植入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材料,对照侧植入自体骨骼。术后第2、4、8、12周时,分别处死一组动物,对标本进行影像学、组织学及扫描电镜检查,观察颌骨缺损处的成骨情况。结果: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植入体内后,并不引起明显的排斥反应,缺损周围类骨组织逐渐长入材料周边孔隙,并逐渐矿化成骨,术后12周时,材料与周围组织形成牢固的骨性连接。结论:多孔状生物微晶玻璃具有较强的修复骨缺损的能力,是一种较好的骨移植替代材料。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孔状生物活性玻璃陶瓷(bioactive glass ceramics,BGC)与体外培养扩增的兔骨膜源性成骨细胞(periosteal-derived osteoblasts,POBs)的生物相容性,为骨组织工程载体材料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体外培养并扩增兔骨膜源性成骨细胞,运用MTT法和酶学测定法分别检测BGC提取液对细胞增殖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的影响.运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与BGC复合培养的细胞在材料内的生长情况。结果:BGC提取液对培养早期细胞的增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对培养晚期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能上调POBs分泌ALP的能力:细胞在BGC材料孔隙表面生长良好,并能增殖、分泌细胞外基质。结论:在体外多孔状BGC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为BGC作为骨组织工程的细胞载体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4.
近年来,输血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不仅是血源紧张和血制品价格昂贵,更重要的是输血可以引起血液传播性疾病,给患儿终生带来不利影响.我们采用组合式输液方法取代输血应用于低龄腭裂患儿修复术,取得满意效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对24只大白兔造成兔双侧下颌体部15mm×10mm骨缺损,以膨体聚四氟乙烯膜(e-PTFE)覆盖缺损区并与骨膜严密缝合.实验侧(右)注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1000AU,对照侧注入生理盐水.于术后2、4、6、8周各处死一组兔,作X线摄片、组织学观察及钙离子测定,研究各组骨缺损修复速度和愈合程度.结果实验侧术后2周骨断面处有新骨生长并有大量间充质细胞聚集,4周时大量新生骨形成骨小梁向缺损中央延伸,8周完全骨愈合.对照侧在各阶段新骨形成均不如实验侧,且钙离子含量明显低于实验侧.实验证明b-FGF具有明显的诱导成骨作用,可以促进颌骨缺损的修复.  相似文献   
6.
冷冻外科治疗颌骨肿瘤宋欣,郑家伟,宋代辉,齐淑艳,刘云生,彭化海,袁奎封,卞翠荣,元桂菊(附属医院口腔科,进修医师,附属二院口腔科,图书馆)1981年1月至1993年6月用冷冻方法治疗颌骨肿瘤53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颌骨...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诊治咽旁间隙肿瘤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咽旁间隙肿瘤89例。术前为32例患者行针吸活检术,50例行CT检查;全部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经腮腺入路29例,经颈入路45例,经颈-下颌骨外旋入路15例,术后全部标本作病理检查。结果:针吸活检32例中27例诊断正确,CT检查50例中46例可准确判断肿瘤的位置;组织学检查良性肿瘤72例(81例),以恶性肿瘤、混合瘤多见37(42%)。良性肿瘤术后10例复发(14%),恶良肿瘤12例复发或转移(74%)。结论:术前针吸活检和CT检查对诊断咽旁肿瘤有意义,经腮腺和经颈部入路是最常用手术进路。  相似文献   
8.
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恶性淋巴瘤(ML)的诊断方法与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991年10月-2000年10月收治的ML患者68例临床资料。结果:男42例,女26例,年龄11-67岁,中位年龄46岁,霍奇金病(HD)5例,非霍奇金林巴瘤(NHL)63例,41例患者采用综合治疗,27例采用单纯化疗或放疗,68例患者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4.12%,19.12%,和13.23%,存活患者中以临床I,II期者占绝大多数,死亡患者中以Ⅲ,Ⅳ期为多。结论:颌面颈部ML发病率有增长趋势;对颈部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应反复活检以明确诊断。综合治疗是最为有效的治疗手段。临床分期对预后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腭裂患者中耳功能异常已得到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认可,其主要表现为分泌性中耳炎,主要原因为咽鼓管功能异常.目前,对于腭裂修复术对腭裂患者中耳功能的影响还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通过对17例腭裂患者术前术后声阻抗四个指标的比较,初步探讨腭裂修复术对中耳功能的影响,为及早治疗腭裂患者的中耳疾患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胸外侧切口锁骨下隧道的胸大肌肌筋膜瓣修复口腔缺损,扩大传统胸大肌肌皮瓣的使用范围。方法:在传统胸大肌肌皮瓣基础上,将胸前壁切口改为胸外侧以增加美观;使用胸大肌及其筋膜替代皮肤,以减轻组织瓣的臃肿,改善血运,避免破坏女性乳房功能和外观;应用锁骨下隧道增加筋膜瓣的旋转半径,并对胸大肌肌筋膜瓣的血供特点、上皮化过程及锁骨下隧道的安全性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肌筋膜瓣27例,26例成活,总成活率96%(26/27)。12例发生不同并发症,占44%(12/27),主要为筋膜瓣部分坏死脱落(5例)和口咽颈部瘘管(3例)。其中4例需局部手术处理(15%),无与锁骨下隧道直接有关的并发症。所使用方法可增加旋转半径5-8cm。筋膜上皮化在术后4周左右完成。结论:所介绍方法可明显增加组织瓣的旋转半径,有效地保存乳房的形态和功能,并使瘢痕位于相对隐蔽位置。该方法可有效扩大传统胸大肌肌皮瓣的使用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