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医学专科生对艺术教育的认识与需求、选课与教学情况等。方法对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8级281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学校面向2018级学生共开设艺术类课程11门,总学时216学时,其中实践学时占10.19%;有71.53%的学生选修艺术类课程,按选课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书法类、音乐类、影视类、美术类、戏剧类;学生课程成绩评定模式单一;多数学生(86.07%)对艺术类课程教学表示满意或比较满意;学生对开设艺术类课程的必要性、意义等的认识与需求比较一致(P>0.05);选修艺术类课程的目的按频次由高到低依次为兴趣爱好、增长知识技能、提高自身艺术修养、修学分、跟风、其他。结论医学院校应高度重视艺术类课程设置,突出医学特色,合理安排教学;改善教学条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构建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学生成绩评定体系。  相似文献   
2.
缺血预处理对小型猪肝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小型版纳猪供肝经过缺血预处理后产生的保护效应,为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实验用小型版纳猪2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通过速率法检测血清AST、ALT的活性变化,采用HSP70免疫印迹法检测HSP70的表达量,观察光镜和电镜下细胞形态学损害.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由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可以看到缺血预处理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减轻,术后血清AST、ALT在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但缺血预处理组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经过2个循环10 min的缺血预处理,对供肝产生了明显的保护效应.缺血预处理对HSP70的表达起正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有效发挥专科医院专病专治的特长和行政结构精干高效的特点,发展中的专科医院势必要利用权变设计理论,跟随外部和内部环境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组织结构体系,克服当前专科医院组织结构存在的问题,使专科医院朝着组织结构合理化、结构扁平化、分权化和弹性化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ST8SIA6-AS1靶向结合微小RNA(microRNA,miR)-142-3p,影响肝细胞癌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方法用基因表达谱数据动态分析(GEPIA)验证ST8SIA6-AS1在肝细胞肝癌(HCC)和邻近正常组织中的差异表达。采用实时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检测ST8SIA6-AS1和miR-142-3p在组织水平和细胞水平的表达量。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人肝癌细胞Hep3B的增殖情况;采用迁移侵袭实验(Transwell法)检测肝癌Hep3B细胞迁移和侵袭情况。生物信息学、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ST8SIA6-AS1与miR-142-3P的靶向关系。组间采用t检验,多组间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检验。结果GEPIA结果显示ST8SIA6-AS1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RT-qPCR结果显示ST8SIA6-AS1在HC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0.778±0.363比1.951±0.575,t=11.37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iR-142-3p在肝癌组织的表达量显著低于癌旁组织(0.881±0.374比0.371±0.164,t=9.39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8SIA6-AS1在4种人HCC细胞株(HepG2、SMMC-7721、HCCLM3和Hep3B)的表达(3.84±0.27、5.81±0.60、4.47±0.55、5.94±0.69)明显高于正常肝细胞株L02(1.00±0.09,t=17.280,t=13.730,t=10.780,t=12.3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T8SIA6-AS1在敲低ST8SIA6-AS1的Hep3B细胞中的相对表达量低于对照组(0.26±0.04比1.00±0.01,t=9.42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集落形成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T8SIA6-AS1的Hep3B细胞集落个数显著低于对照组[(32.60±6.70)个比(100.00±10.00)个,t=10.04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CK-8实验中敲低ST8SIA6-AS1的Hep3B细胞72 h吸光度(A)值低于对照组[(0.71±0.06)%比(1.14±0.09)%,t=6.886,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敲低ST8SIA6-AS1的Hep3B细胞垂直迁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53.38±6.49)%比(100.00±13.00)%,t=5.64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敲低ST8SIA6-AS1的Hep3B细胞的侵袭率低于对照组[(44.98±8.42)%比(100.00±10.00)%,t=7.48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142-3p过表达组明显低于对照组ST8SIA6-AS1-野生型(WT)细胞的荧光活性,ST8SIA6-AS1负向调控miR-142-3p的表达(0.42±0.05比1.00±0.09,t=9.757,P<0.05)。干扰ST8SIA6-AS1的表达可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产生抑制作用,这种作用可通过沉默miR-142-3p发生逆转。结论ST8SIA6-AS1可通过竞争性结合miR-142-3p在肝癌中发挥致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胃造影动态容积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胃部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结合320排容积CT具有“薄”(层厚0.5 mm)、“大”(人体纵轴16 cm)、“快”(单圈扫描0.35s)等特点,胃造影动态容积CT扫描后应用三维重建技术,具体分析胃及十二指肠球部的大小、形态、位置、壁厚薄、蠕动性、黏膜病变、动态增强表现及上腹部(包括肝、胆、胰、脾等脏器与周围血管等)的影像信息,并与纤维胃镜进行对比分析.共收集62例胃部疾病患者,包括胃肿瘤性病变29例、溃疡性病变6例、胃炎20例、胃憩室2例(均由手术病理或胃镜组织活检证实),胃周血管病变5例(由血管造影证实).结果 溃疡性病变及肿瘤性病变的诊断结果接近纤维胃镜的诊断结果,胃炎的诊断结果略差;肿瘤性病变能准确定位、定性、明确病灶转移及血供情况.结论 胃造影动态容积CT三维重建技术对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准确定位及定性均有重要价值,尤其对肿瘤性病变术前的具体病情评估及手术方案拟定具有明显优势,为胃及十二指肠疾病的诊断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医院绩效考核体系设计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医院工作人员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客观评估工作人员的工作绩效,我们在对医院工作人员的绩效考核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当前医院绩效管理实践,主要立足于医院内部管理,试图通过绩效考核形成医院内部良好的工作氛围和竞争舞台,将德、能、勤、绩分解为若干要素形成指标群,给每个指标群确定相应分值,设计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研究结果将为医院各类员工的晋升、降职、调职、聘任以及奖金发放提供依据;为管理者制定和完善职工培训计划提供依据;为上级和员工之间提供一次正式沟通的机会;为医院及时准确地获得员工的工作信息,为改进医院政策和管理方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失去外壳结构蛋白无感染性的双层粒子拯救获得具有感染性的轮状病毒粒子,证实轮状病毒双层粒子在细胞内具有感染性。方法将从羊轮状病毒LLR感染的MA-104中制备和纯化轮状病毒双层粒子转染至CV-1细胞,取转染CV—1细胞的培养液用轮状病毒免疫胶体金试剂盒检测证实转染后产生了轮状病毒,将转染细胞培养液接种MA-104细胞鉴定培养液中转染后产生的轮状病毒的感染性。结果轮状病毒双层粒子转染CV-1细胞后细胞产生细胞病变效应,转染细胞的培养液轮状病毒免疫胶体金试剂盒检测结果阳性,转染细胞的培养液接种MA104细胞后也产生典型的细胞病变效应,试剂盒检测也呈阳性。结论从无感染性的纯化羊轮状病毒LLR双层粒子成功地拯救出具有感染性的轮状病毒粒子,证明失去外壳蛋白的轮状病毒双层粒子在细胞内具有感染性。  相似文献   
8.
9.
10.
重组AcNPV作为用于昆虫培养细胞的真核表达载体,感染部分家蚕品种.感染症状较BmNPV轻,可以存活较长时间,且不会经口传染,因此将它用作一种瞬时表达载体来研究基因的功能及其表达调控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该实验构建了分别由A3和Polh启动子控制的分泌型萤火虫荧光素酶为报告基因的供体质粒,通过"Bac-to-Bac"原理得到重组杆状病毒的bacmid,转染Sf9细胞获得具有感染性的病毒.用Real-time PCR方法测定其拷贝数后,注射五龄起蚕和蛹.通过测定血液中荧光索酶活性,比较了由A3和Polh启动子分别控制的外源蛋白在家蚕中的动态表达.结果表明A3启动子控制的外源基因进入家蚕体内后在前24 h表达高于Polh启动子,Polh启动子控制的外源基因则在病毒注射48 h后逐渐高于A3启动子.蛹血中的动态表达情况与蚕血中情况基本一致.文章还应用Real-time定量RT-PCR对于,A3和Polh启动子的不同表达动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