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终末期肾脏疾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s,ESRD)的替代治疗方法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和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但是也有部分PD患者因为不同原因转为HD,在PD早期(1年内)转HD的主要原因是技术失败(堵管、漂管、渗液等,23.1%)。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微课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临床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麻醉科实习同学20名,随机分为2组,每组10名:传统课堂教学组(A组)和微课组(B组),A组同学接受课堂上关于臂丛神经阻滞的理论授课,而B组同学发放微课,学生和教师从几个不同方面相互评价教学效果。结果两组实习学生对教学的满意总分分别为A组(67.4±8.6)分,B组(88.3±7.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5,P 0.001);老师对学生的满意总分分别为A组62.5±7.9,B组78.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88,P 0.001)。结论微课在超声引导下臂丛神经阻滞临床实习教学中效果良好,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3.
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患者需要长期透析时,血管通路的选择非常重要,如果自身血管条件不好,通常会选择采用带袖套的中心静脉导管(TCC)建立血管通路。其中TCC要从同侧肩峰端打一隧道至同侧颈内静脉,利用现有器械打通此隧道临床上有诸多不便。本院将自制隧道针应用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结肠透析机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的疗效。方法 43例慢性肾衰竭患者在一般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结肠透析,观察显效时间、尿蛋白定量、肾功能、肝功能、血常规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本组显效14例,有效16例,无效13例,总有效率为70%。结论结肠透析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衰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探讨第三代双磷酸盐类药物唑来膦酸(ZOL)在体外对人软骨肉瘤细胞株SW1353增殖厦凋亡的影响,进一步研究COL与甲氨喋呤(MTX)对细胞的生长抑制是否具有协同作用。方法应用细胞计数、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术等方法,检测和观察分别及联合应用不同浓度ZOL和MTX对SW1353的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结果ZOL对SW1353细胞的抑制效应与药物剂量及作用时间均呈正相关;与MTX联合用药,作用明显强于单独用药组,抑制率59.22%(P〈0.05),凋亡率28.47%(P〈0.05)。结论ZOL对软骨肉瘤SW1353细胞株有生长抑制作用,呈时间、剂量依赖性效应,与MTX联合用药抑制作用更强,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烧伤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2年4月—2017年7月,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14例(17膝)烧伤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患者。男11例(13膝),女3例(4膝);年龄20~48岁,平均37岁。瘢痕形成8个月~24年,平均5年。瘢痕范围上至大腿上段,下至小腿中段,两侧至腘窝内、外侧,均无破溃。瘢痕挛缩后范围为12 cm×10 cm^30 cm×22 cm。术前膝关节活动度(total activity of motion,TAM)为30~115°,平均69°。患者坐轮椅4例,扶双拐行走5例,跛行3例,半蹲行走2例。根据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术前患者膝关节功能可3膝,差5膝,很差9膝。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个月~5年,平均2年。无局部皮肤坏死、针道感染、肢端感觉麻木等并发症发生。膝关节屈曲畸形均获得矫正;TAM为70~145°,平均125°。可足底负重行走,患者步态较术前均有所改善。5例术后可不扶拐行走,仅轻度跛行;2例坐轮椅患者术后可扶拐行走。末次随访时根据秦泗河膝关节功能评价标准,优9膝、良5膝、可3膝,较术前显著改善(Z=–3.677,P=0.000)。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烧伤后膝关节屈曲挛缩畸形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便的优点,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的疗效。方法 2012年7月—2017年1月,收治上唇皮肤恶性肿瘤17例。男3例,女14例;年龄35~82岁,平均57岁。其中鳞状细胞癌5例,基底细胞癌12例。病程4个月~11年,平均20个月。肿瘤范围1.4 cm×0.3 cm^3.1 cm×1.4 cm。术中扩大切除肿瘤后,根据创面位置、大小、形状及超声多普勒探查血管情况设计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以穿支动脉所在位置为旋转点切取皮瓣修复创面及部分供区,皮瓣切取面积为5 cm×2 cm^7 cm×3 cm;穿支血管蒂长度为0.5~1.0 cm,平均0.8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术后3例皮瓣远端出现青紫,经对症处理后愈合;其余皮瓣均顺利成活,创面Ⅰ期愈合。供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患者上唇形态良好,供区无明显瘢痕,无口角畸形、嘴唇歪斜、鼻翼偏移,张、闭口口裂基本对称,面部无紧绷感,鼻腔通气无影响。随访期间肿瘤无复发。末次随访,患者自评满意度达非常满意13例、满意4例。结论面动脉穿支螺旋桨皮瓣具有血供好、旋转幅度大、色泽与受区相似、供区损伤小等优点,用于修复上唇皮肤恶性肿瘤切除后创面不仅能恢复良好功能,还能实现理想的美学修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Ilizarov技术矫正烧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的疗效。方法 2012年3月—2017年2月,采用Ilizarov技术治疗12例(17足)烧伤后马蹄内翻足畸形患者。男10例(14足),女2例(3足);年龄18~52岁,平均38岁。左足3例,右足4例;双足5例。根据秦氏马蹄内翻足畸形分度方法:Ⅰ度5足、Ⅱ度9足、Ⅲ度3足。结果患者马蹄内翻足畸形均获得完全矫正,可足底负重行走,无局部皮肤坏死、针道感染、肢端感觉麻木等并发症发生。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4个月~3年,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时,根据国际马蹄足畸形研究学组(ICFSG)评分系统,获优7足、良7足、可3足,优良率82.4%。结论应用Ilizarov技术治疗马蹄内翻足畸形具有微创、安全、操作简便的优点,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条件下,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近节指骨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5年7月,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近节指骨骨折24例,其中男21例,女3例;年龄18~56岁,平均27.2岁。骨折部位:单纯近节指骨骨折18例,掌骨、近节指骨复合骨折6例,所有病例均行皮肤小切口,最大程度保留手部外观的完整。结果术后平均6周骨折愈合。其中2例发生针孔处皮肤轻度感染,但未影响最终治疗。术后无瘢痕形成,外观满意。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运动功能:优22例,良1例,可1例;优良率95.83%。结论在微创手术条件下,应用微型外固定支架联合克氏针内固定治疗闭合性近节指骨骨折,能有效固定骨折,早期进行功能锻炼,避免掌指关节僵硬挛缩,恢复患指功能,最大程度减少瘢痕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rhTNFR:Fc)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fitis,RA)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0例,受试者每周口服2次甲氨蝶呤(MTX)(7.5mg/次);治疗纽20例,受试者每周口服2次MTX(7.5mg/次),同时每周2次皮下注射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抗体融合蛋白(25mg/次)。连续用药12周。观察药物对类风湿关节炎炎症活动指标的影响。结果治疗组RA症状及病情活动的指标在2周起即有明显的下降,起效速度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结论重组人Ⅱ型肿瘤坏死因子受体一抗体融合蛋白与MTX连用能较好的降低RA症状及病情活动的指标,比单用MTX效果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