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方法研究络石藤-伸筋草药对治疗骨关节炎的生物活性成分和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从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和中国科学院化学专业数据库(CASC)中收集已知的络石藤-伸筋草药对中的生物活性化学成分;使用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络服务器预测化合物的蛋白靶点;从疾病数据库中挖掘已知的骨关节炎相关靶点数据;利用收集到的数据分别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并提取其交集作为药物-疾病相互作用网络,通过网络拓扑学分析筛选出核心靶点;使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注释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结果:从TCMSP和CASC数据库中共收集到108个已知的络石藤-伸筋草药对中的化学成分,虚拟筛选后得到17个生物活性化合物,并预测出117个潜在的蛋白靶点;从疾病数据库中一共检索到191个骨关节炎相关靶点;对化合物和疾病的交集PPI网络进行网络拓扑学分析得到208个核心靶点,这些靶点主要富集到自噬、凋亡、炎性反应、雌激素相关的生物过程和信号通路。结论:络石藤-伸筋草药对可能通过多条生物途径发挥调节炎性反应、自噬、凋亡和类雌激素样作用发挥抗骨关节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模块化牵引型夹板牵引功能的生物力学变化及牵引效果评价。方法:在成人上肢标本上于距离腕关节面20mm处制作A2型桡骨远端骨折模型,经手法复位后,用模块化牵引型夹板进行固定,夹板分为5个牵引挡位,每个挡位的牵引长度为4mm,总长度为20mm;在远端桡骨断端打入一根直径1mm带有标签纸的克氏针作为测距的标记,利用激光位移传感器及拉力传感器测试夹板的牵引效果及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结果:随着夹板牵引长度的增加,克氏针也随之向远心端移动,最终移动了9mm.结论:模块化牵引型夹板能够有效地轴向牵引骨折断端并维持牵引状态。  相似文献   
3.
小夹板固定技术是传统中医药经典的外科骨折固定技术,其具有操作简便、安全高效、价格低廉等特点,在数千年的发展中为人们生命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在现代医学技术发展的影响之下,传统中医药的诊疗手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作为治疗骨折的传统特色诊疗工具的小夹板也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发生着巨大变化。面对日益快速发展的西医骨科内固定技术,小夹板技术近些年的发展相对滞后。如何进一步改良传统小夹板,改进其舒适性与匹配性,加强其在治疗方面的作用,规避现有的缺点,收集小夹板治疗骨折的循证医学证据,系统科学评价小夹板的疗效,这些都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探索。现总结前人关于小夹板作用机理的讨论及关于各种新型小夹板研发的文献,为研发更加新型、实用、安全、高效的中医小夹板提供一些参考和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大动脉转位(TGA)病儿接受动脉调转手术(ASO)时年龄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 2000年5月至2008年9月,264例rIGA病儿行ASO.男194例,女70例;年龄·l d一19岁.其中室隔完整型TCA('rcAJrvs)84例;年龄≤2周28例,>2周56例.伴室隔缺损TCA(TCAJVSO)130例,Tams-ing-B~畸形(TBA)50例,其中≤6月94例,>6月86例.符合最佳手术年龄(≤2周TCA/IVS,≤6个月TGA/IVSD、TBA)者122例,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2周TCA/IVS,>6个月TGA/VSD、TBA)142例.手术方法:18例>2周TGA/IVS先期行左室训练,4例>6个月TGA/VSD先期行肺动脉环缩,余者均一期行ASO,同期矫治合并畸形.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26例,病死率9.85%.平均随访(29.5±7.6)个月,2例分别于术后2个月和1.5年猝死,l例术后1.5年因肺动脉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余者心功能明显改善.无死亡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符合最佳手术年龄者病死率13.1l%;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病死率7.04%.2006年后(共154例),TGA病儿病死率由19.09%降至3.25%(P<0.05),符合最佳手术年龄者由22.64%降至5.80%(P<0.05),错过最佳手术年龄者由15.79%降至1.18%(P<0.05).结论 ASO应用于错过最佳手术年龄TCG者亦可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右腋下小切口入路矫治法洛四联症253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经右腋下小切口入路矫治法洛四联症253例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经右腋下小切口入路矫治法洛四联症253例(R组),并与同期经正中入路根治的法洛四联症210例(C组)作对照观察。结果:R组和C组术中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手术死亡率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h引流量R组少于C组(P〈0.05)。结论:右腋下小切口入路矫治法洛四联症具有损伤小、疤痕隐蔽、不破坏胸骨完整性、能预防正中开胸后术后鸡胸等特点,能满足大部分法洛四联症手术矫治的需要。  相似文献   
6.
动脉调转术195例冠状动脉分型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行动脉调转手术(ASO)患者的冠状动脉分型,并探讨其相应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至2007年6月195例行ASO患者资料,其中室隔完整型大动脉转位(TGA/IVS)62例,室隔缺损型大动脉转位(TGA/VSD)86例,Taussing—Bing畸形(TBN)33例,先天性矫正型大动脉转位(CCTGA)14例。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98例(50.3%),正前44例(22.6%),左前37例(19.0%),左右并列16例(8.2%)。采用Leiden冠状动脉分型方法对195例患者进行分类。ASO术中采用标准冠脉移植法179例,单窦主动脉冠状动脉片移植11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2例,其他移植方法3例。结果:1Lad,Cx;2R为冠脉正常分布,共139例(71.3%),其他类型为冠脉异常分布,共56例(28.7%)。全组手术死亡25例,总死亡率为12.8%;冠状动脉正常分布者死亡率10.1%(14/139),异常分布者死亡率19.6%(11/56)。5例患者死亡与冠状动脉异常分布相关。170例患儿存活,除1例发生脑缺氧昏迷后遗症外,余均痊愈出院。随访(14.5±7.6)个月,心功能明显改善。1例术后1年半因肺动脉吻合口狭窄再次手术,余患者无死亡和远期并发症发生。结论:目前多数常见冠脉异常分布的移植已取得满意效果,但壁内冠状动脉及罕见异常分布冠脉移植死亡率仍高,术中应仔细观察,注意避免发生冠脉损伤。  相似文献   
7.
8.
颜威  孔博  蒋涛  奚小冰 《西部医学》2018,30(8):1242-1244
【摘要】可塑性小夹板作为传统夹板与现代科技结合的产物,在临床上治疗桡骨远端骨折有着良好的效果。本文从可塑性小夹板的固定原理,材料和样式以及治疗效果三方面总结了目前可塑性小夹板的研究现状,以期对可塑性小夹板有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介绍了综合治疗的方法,评价一氧化氮(NO)对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同时介绍缺损修补的改进方法。方法 通过对我院1996年8月~2003年8月对28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病人进行了综合治疗,评价一氧化氮(NO)对先天性心脏病并发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治疗作用。结果经过综合治疗,全组近期死亡2例,死亡率7%,术后远期死亡1例,总死亡率10.71%。结论 NO可显著降低平均肺动脉压力,降低了手术死亡率。改进的缺损修补方法,起到了“安全阀”的作用。对先天性心脏病并发肺动脉高压的病人,综合治疗可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法洛四联症(TOF)根治术后再次手术的原因及其相关处理。方法 :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间,我院共对56例TOF根治术后的患者进行再次手术治疗,对其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再次手术的原因和处理方式。再次手术的原因包括:室间隔缺损残余分流、右心室流出道梗阻/肺动脉狭窄、三尖瓣反流、肺动脉瓣反流、右心室流出道瘤样扩张以及主动脉瓣反流等。结果:全组无死亡病例。中位住院天数26.2 d,中位ICU时间12.5 d。再次手术的效果满意。结论:提高手术技术、采用适当的心脏切口以及避免单纯使用新鲜的自体心包片,加宽右心室流出道等,可减少再次手术的机会。对这类患者加强随访,并对相关并发症进行积极处理。关于TOF的治疗策略,需要更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