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对老年大鼠骨骼肌生理功能和形态结构的改善作用.方法:老年雄性大鼠经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12周,利用倾斜面实验和水平绳实验观察大鼠的行为变化;H-E染色显示大鼠肱二头肌的形态变化.结果:老年大鼠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对体质量无明显影响;老年大鼠连续2d的倾斜面下滑角度减小,50°角下滑次数增加,水平绳悬挂时间缩短,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后连续2d的倾斜面下滑角度增加,50°角下滑次数减少,水平绳悬挂时间延长;老年大鼠单位面积内肱二头肌肌细胞间隔的比例增多,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后单位面积内肱二头肌肌细胞间隔的比例减少.结论: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可以提高老年大鼠的平衡反应能力和肌张力,增加肱二头肌肌细胞面积,对老年大鼠肌细胞的生理功能及形态结构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为鼻腔应用丙酸睾丸酮治疗老化过程引起的肌肉减少症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鼻腔给予丙酸睾丸酮(TP)后大鼠行为以及黑质纹状体酪氨酸羟化酶(TH)和多巴胺转运体(DAT)表达的改变.方法:对正常成年雄性及去势大鼠鼻腔给予TP 21d,分别利用开放广场实验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给药后大鼠的行为及黑质和尾壳核TH及DAT的免疫反应强度变化.结果:开放广场实验结果显示正常大鼠鼻腔给予TP后水平运动得分、垂直运动得分、运动总径长比正常对照组增加;去势大鼠鼻腔给予TP后上述行为比去势组增加,但仍低于正常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正常大鼠鼻腔给予TP后黑质和尾壳核的TH及DAT免疫反应强度高于正常对照组;去势大鼠鼻腔给予TP后黑质和尾壳核的TH及DAT免疫反应强度高于去势组,但未达到正常对照组.结论:鼻腔给予TP增加大鼠的运动行为以及黑质和尾壳核TH和DAT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研究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对人胃癌细胞BGC-823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机制。 方法采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etetrazolium,MTT)法检测DHA对人胃癌细胞BGC-823增殖的抑制作用;用流式细胞技术、荧光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经DHA处理后BGC-823细胞的凋亡率及形态特征的变化;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Caspase-8表达的变化。 结果MTT分析表明,DHA作用可明显抑制BGC-823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随着时间的延长而增大,具有显著的剂量和时间依赖性(P<0.01),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为3.4 μmol/L。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随着DHA药物浓度的增加,凋亡峰愈加明显,并呈现出剂量依赖性(P<0.01)。形态学的观察结果:BGC-823细胞在DHA作用下出现典型的凋亡形态。Western印迹显示:Bax、Caspase-3、Caspase-8蛋白表达随着DHA给药浓度的增加而增高。 结论DHA对BGC-823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DHA通过上调Bax、Caspase-3、Caspase-8表达促进BGC-823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ROS/PI3K/Akt信号通路探讨异牛肝菌素(iso-suillin)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分别采用7 μmol/L、14 μmol/L、28 μmol/L不同浓度iso-suillin干预48 h,将7 μmol/L浓度iso-suillin干预的定义为低剂量组,14 μmol/L浓度iso-suillin干预的定义为中剂量组,28 μmol/L浓度iso-suillin干预的定义为高剂量组,同时设置对照组(以等量生理盐水干预48 h)。采用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法观察iso-suillin处理后人胃癌BGC-823细胞形态学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iso-suillin处理后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活性氧荧光探针染色法(2,7-dichlorofluorescin diacetate,DCFH-DA)检测iso-suillin处理后人胃癌BGC-823细胞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显示随着iso-suillin浓度增加,呈亮蓝色的细胞越来越多,染色质凝聚,出现凋亡小体。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凋亡率均升高(P<0.05);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Caspase-3、Caspase -8、Caspase -9、Bax相对表达量均增加, Bcl-2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人胃癌BGC-823细胞ROS水平均升高(P<0.05)。随着iso-suillin浓度的增加,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Akt、mTOR蛋白相对表达量均呈降低趋势(P<0.05)。 结论 异牛肝菌素可诱导人胃癌BGC-823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上调ROS,下调PI3K/Akt信号通路中PI3K、Akt、mTOR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异牛肝菌素(iso-suillin)对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胃癌BGC-823细胞至对数生长期,分别使用12.5、25.0、50.0μg/ml的异牛肝菌素干预72h,同时设置对照组。CCK-8法测定人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碘化丙啶(PI)染色法检测细胞周期分布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p21、p53、cyclinD1、CDK4蛋白表达,Hoechst 33342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随时间延长,12.5μg/ml剂量组、25.0μg/ml剂量组和50.0μg/ml剂量组A值均减小,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升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12.5μg/ml剂量组、25.0μg/ml剂量组和50.0μg/ml剂量组不同时刻的A值减小,细胞增殖抑制率升高,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P<0.05)。与对照组比较,12.5μg/ml剂量组、25.0μg/ml剂量组和50.0μg/ml剂量组细胞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S期细胞比例减少,并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P<0.05)。与对照组比较,12.5μg/ml剂量组、25.0μg/ml剂量组和50.0μg/ml剂量组p21、p53蛋白相对表达量升高,cyclinD1、CDK4蛋白相对表达量降低,且呈现出剂量依赖效应(P<0.05)。与对照组比较,12.5μg/ml剂量组、25.0μg/ml剂量组、50.0μg/ml剂量组细胞凋亡率升高,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 异牛肝菌素可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增殖,使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同时促进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p21、p53蛋白表达,下调cyclinD1、CDK4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研究盲肠结扎穿刺(CLP)和脂多糖(LPS)联合诱导建立大鼠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模型的可能性,探讨其意义和理论依据。方法将176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44只。(1)CLP组;(2)尾静脉注射2 mg/kg LPS(LPS组);(3)CLP和尾静脉注射2 mg/kg LPS联合诱导(CLP+LPS组);(4)假手术后尾静脉注射2 ml/kg生理盐水(对照组)。每组分为4个亚组,分别在4、12、24、48 h检测大鼠呼吸频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白细胞总数、多形核白细胞百分比、总蛋白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测定肺湿干重比,对肺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呼吸频率、总蛋白含量、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总数、多形核白细胞百分比、IL-6水平在4 h时LPS组和CLP+LPS组升高(P值均<0.05),CLP组在12 h升高(P值均<0.05),24 h时CLP组和CLP+LPS组升高(P值均<0.05),而LPS组趋于恢复。在所有时间点,CLP+LPS组的呼吸频率和IL-6水平升高(P值均<0.05)。病理形态学和透射电镜观察到24 h CLP+LPS组炎性反应、肺泡细胞损伤最为严重。结论CLP和LPS联合诱导建立的大鼠模型与单独的CLP和LPS模型相比,肺损伤出现早,持续时间长,在临床表现和肺损伤方面更接近ARDS的诊断标准,是一种较理想的ARDS模型。  相似文献   
8.
9.
恶性肿瘤最突出的特征是细胞的异常增殖,细胞增殖的调控与肿瘤发生的密切关系已经为人们所认识。肿瘤的增殖与多条信号通路相关。近几年研究发现,一些因素引起的肿瘤细胞的增殖与磷脂酰肌醇-3-羟基激酶(phosphatidylinositol 3-kinase, PI3 K)/丝氨酸蛋白激酶(serine-threonine kinase, Akt)信号通路密切相关[1-2]。现就 PI3 K、Akt的结构、信号通路的组成及其与肿瘤细胞增殖关系的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原发性纤毛不动症(primary ciliary dyskinesia,PCD)患者纤毛超微结构,以期为临床确诊PCD提供依据.方法 取正常人以及PCD患者纤毛进行树脂包埋、超薄切片,在透射电镜下进行观察.结果 与正常人纤毛相比,PCD患者纤毛中部横切面可见纤毛呈多角形,部分纤毛质膜融合,形成复合纤毛,一些纤毛表现为中央微管减少或增多、个别周围微管移位以及辐射链、外动力蛋白臂(outer dynein arms,ODA)和内动力蛋白臂(inner dynein arms,IDA)缺失.结论 透射电镜对临床确诊PCD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