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相关因子(CDCA3)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食管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50例食管癌组织及其配对的癌旁组织中CDCA3 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检测CDCA3 mRNA在不同食管癌细胞系(Eca109、Kyse-170、TE1)和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系Het-1A中的表达水平;采用si-CDCA3-1、si-CDCA3-2转染Eca109和TE1细胞,另转染si-NC作为阴性对照,MTS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Western blot检测CDCA3、CyclinD1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食管癌组织中CDCA3 mRNA的表达高于癌旁组织(P<0.05),Eca109、Kyse-170和TE1细胞中CDCA3 mRNA表达高于人食管鳞状上皮细胞(P<0.05)。沉默CDCA3表达后,Eca109细胞和TE1细胞的增殖率降低,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沉默CDCA3表达后,Eca109细胞和TE1细胞的凋亡率增加(P<0.05)。沉默CDCA3表达可降低CyclinD1蛋白表达和增加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P<0.05)。结论CDCA3 mRNA在食管癌组织和细胞系中均高表达,干扰CDCA3的表达可能通过降低CyclinD1蛋白表达抑制细胞增殖,增加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促进细胞凋亡,提示CDCA3可能为食管癌的潜在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女性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82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48例女性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探讨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征.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生存率,并采用log-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模型分别对预后影响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1)临床病理特征:48例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8.8岁(24 ~ 79岁);症状:以腹胀、腹部不适为主;影像学检查:多数提示腹盆腔有非特异性占位性病变.治疗:48例患者均行剖腹探查及外科肿瘤细胞减灭术(CRS),其中肿瘤切除的完整性(CCR)分级为CCR-1者15例(31%)、CCR-2者24例(50%)、CCR-3者9例(19%);6例(12%)患者术中行顺铂腹腔热灌注化疗(HIPEC),20例(42%)术后行不同方案的辅助化疗.病理类型:分为3型,即腹膜弥漫性黏液性腺瘤病、腹膜黏液性腺癌病以及伴有中间型形态的腹膜黏液性腺癌病,分别为22例(46%)、9例(19%)、17例(35%);阑尾肿瘤类型:44例(92%)患者行阑尾切除术,其中阑尾肿瘤38例(包括低级别阑尾黏液性腺瘤20例、阑尾黏液性腺癌18例)、阑尾炎2例、不详4例,另4例(8%)未行阑尾切除术的患者,分别于首次手术后1、11、32和85个月出现腹腔肿瘤复发并发现阑尾黏液性肿瘤;实质脏器累及:卵巢累及者34例(71%,其中右侧累及者15例、双侧均累及者13例、左侧累及者6例),卵巢以外的其他实质脏器累及者10例(21%).(2)预后影响因素:48例患者中随访期内(随访1 ~ 479个月),11例死亡、31例存活、6例失访,患者总生存时间为1~31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99个月,3、5和10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3.3%、68.0%和46.6%.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理类型及其他实质脏器累及与患者的预后有关(P<0.05);而手术次数、阑尾肿瘤类型、卵巢累及、CCR分级、术中HIPEC及术后辅助化疗均与患者的预后无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与年龄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 腹膜假黏液瘤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宜行CRS联合HIPEC,并应常规探查双侧卵巢、行阑尾切除术.腹膜假黏液瘤的10年总生存率低,年龄、病理类型及卵巢以外的其他实质脏器累及与患者预后相关,且病理类型和年龄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罕见表型的8p11骨髓增殖综合征(eight p11 myeloproliferative syndrome,EMS)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征、诊断及治疗的认识。方法:总结1例罕见累及T/B/髓三系的EMS病例临床、实验室特征及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过程,同时结合既往文献报道的2例类似病例进行讨论。结果:患者骨髓检查表现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结活检提示T淋母/髓系双表型淋巴瘤,骨髓染色体检查发现8p11异常,RT-PCR检查提示BCR-ABL融合基因阴性,淋巴结FGFR1探针FISH提示存在FGFR1断裂,全外显子测序提示,FMNL3、NBPF1及RUNX1基因存在突变,患者在CR2状态下接受同胞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llo-HSCT),随访至2019年9月,患者仍无病存活。结论:EMS同时出现T系、B系及髓系的受累极其罕见,虽然可以进行针对FGFR1基因进行靶向治疗,但仍需积极考虑allo-HSCT。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复发性腹膜假黏液瘤(PMP)病理级别的变化,分析复发前病理级别同P53表达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6年4月74例复发手术并行病理检查≥2次腹膜假黏液瘤临床病理资料,按照2010年WHO标准,分别分为低级别腹膜假黏液瘤及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观察复发前、后级别变化情况,并分析复发前次手术病理级别同P53表达的关系。结果 74例复发病例中,复发前后级别不变,提高、降低的病例分别为65例,6例,3例。复发前低级别、高级别病变P53阳性率分别为9.58%±15.02%及47.46%±34.18%,相关系数为0.521(P=0.000);Logistic分析显示P53变量偏回归系数为0.054,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级别腹膜假黏液瘤P53阳性率高,而低级别PMPP53阳性率低。结论 腹膜假黏液瘤自然病程长,复发率高,复发前病理级别可作为复发后选择术中治疗方案的参考;P53指标可作为评价级别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方法报道3例罕见的脾血管内皮细胞瘤,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组织形态、免疫组化及治疗预后进行分析。结果男性1例,女性2例,年龄27~51岁,平均年龄35岁。患者因影像学检查示脾占位就诊。大体观察均为局限单个边界清楚肿物。镜下均可见大量血管内皮泡沫样细胞、血管增生及扩张。免疫组化:CD31和CD34(+),CD68局部(+),SMA(■),CK(-)。结论脾上皮样血管内皮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肿瘤,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及免疫组化,具有细胞内血管腔的上皮样瘤细胞并呈血管内皮标记物阳性是该病病理诊断的两个重要特征。需同脾其他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6.
腹茧症(abdominal cocoon,AC)是一种少见的腹部疾病,由Foo等[1]于1978年首先报道并命名.其特征为腹腔内部分或全部脏器被一层致密、灰白色膜样纤维结缔组织包裹,形似蚕茧,故命名.我院2010年6月收治1例伴急性阑尾炎的腹茧症患者,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肝脾T细胞淋巴瘤MIlS床病理特征.方法 报道1例罕见的肝脾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病理学诊断依据并行文献复习.结果 本例肝脾T细胞淋巴瘤患者肝脾明显增大,伴有反复发热,全血细胞减少.脾组织印片示:85%为幼稚淋巴细胞.病理示:脾结构破坏,瘤细胞呈窦性浸润.瘤细胞免疫表型CD3++,LCA+,PAX5残存正常B淋巴细胞+,CD30-,CD79a-,CIY20-,CD21-,CD10-,CD68少量+,CD34血管+,Ki-67+>70%,Bel-2++,P53-.EBV-DNA+,定量4×103拷贝/106 PBNC;脾流式细胞检测示:C1M,CD8,CD45RA,CD5均-,而CD7,CD3,CD2,TCRγδ-1,HLA-DR,CD38均+,提示γδT淋巴瘤;基因重排结果显示:IgH-,TCRγ+;染色体核型分析示:46,X,-X,i(7q),+8[20]/46,XX[3].结论 肝脾T细胞淋巴瘤是较为罕见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预后较差,可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学相关辅助检查快速准确地协助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CK7、CK20、CA125及TTF-1在液基细胞学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从2015年2月至2016年3月,我院病理科经组织学确诊为腺癌的浆膜腔积液标本137例,利用液基薄层细胞学制片技术以及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观察不同组织来源腺癌细胞的CK7、CK20、CA125及TTF-1等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CK7在肺腺癌的阳性率100%,卵巢浆液性癌大部分表达,肠道腺癌个别阳性;CK20在肠道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8.89%(32/36),在肺腺癌及卵巢浆液性癌中未见表达;CA125在卵巢浆液性癌中表达率为70.45%(31/44),在肺腺癌以及肠道腺癌中表达较少;TTF-1在肺腺癌中的表达阳性率为80.70%(46/57),在卵巢浆液性癌及肠道腺癌中未见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分化肺腺癌中TTF-1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中高分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低分化卵巢浆液性癌中CA125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中高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肠道腺癌中CK20表达阳性率显著低于中高分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K7、CK20、CA125及TTF-1在液基细胞学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有利于鉴别浆膜腔积液中来自肺、卵巢以及肠道的腺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MP-2、MMP-9与子宫内膜腺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MP-2、MMP-9在不同子宫内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MMP-2、MMP-9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单纯性增生组织,并与子宫内膜腺癌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MMP-2、MMP-9在子宫内膜腺癌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可作为检测子宫内膜腺癌恶性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良性多囊性腹膜间皮瘤(benign multicystic peritoneal mesothelioma,BMPM)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收治的1例BMPM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该例患者女性,48岁,主因“反复右下腹疼痛5个月”入院,在全麻下行腹腔镜检查+中转开腹:肿瘤细胞减灭术+腹腔热灌注化疗(cytoreducrive surgery+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CRS+HIPEC)。术后病理报告示:良性囊性腹膜间皮瘤,免疫组化结果:Calretinin(+),MC(+),WT-1(+),CK(+),Vimentin(+),CK5/6(+),CEA(-),CK7(+),CK20(-),PAX-8(+),ER(-),PR(-)。结论:BMPM临床发病率较低,无典型临床表现且缺乏特异性检查,术前诊断较困难,确诊依靠术后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CRS+HIPEC是目前首选有效的治疗方法,预后良好,复发率较高但恶变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