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8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建立一种经济、高效的人早孕期蜕膜基质细胞及蜕膜腺上皮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胶原酶、胰酶联合消化蜕膜组织,网筛过滤、密度梯度离心及差速贴壁法纯化细胞;免疫细胞化学法鉴定细胞纯度;MTT增殖实验分析细胞体外增殖活力.结果:利用此法可成功体外培养蜕膜基质细胞及蜕膜腺上皮细胞,细胞纯度可达90%以上,并在体外呈现良好的生长状态.结论:此法经济、高效,能够同时获得纯度较高的蜕膜基质细胞及蜕膜腺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改善鹰嘴豆中3种异黄酮的药物活性。方法:以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染料木素为原料,对其进行4-溴丁酰酯化反应、EDC缩合反应、正丁酰酯化反应。结果:合成了12个异黄酮类衍生物,方法简单、条件易控、产率较高。结论:产物结构通过1H-NMR、13C-NMR、ESI-MS分析确认,为进一步对其药物活性研究奠定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胰岛素关键信号IRS-1、Akt的基因、蛋白的影响。方法:以CCK-8法检测HepG2细胞活性;采用人肝癌HepG2细胞,并用高浓度胰岛素(10 -6 mol·L -1 )培养HepG2细胞36 h,建立胰岛素抵抗细胞模型。根据CCK-8法结果分为正常组(Control组)、模型组(IR组)、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IR+50 μg·mL -1 组、IR+500 μg·mL -1 组及二甲双胍组,以葡萄糖试剂盒检测葡萄糖消耗量。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给药6 h后RT-PCR检测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IRS-1、Akt基因表达;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给药6 h后,利用Western blot法检测IRS-1、Akt的蛋白表达。结果: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浓度为500 μg·mL -1 时,存活率达到95%。浓度高于500 μg·mL -1 时,存活率下降;与IR组比较,IR+50 μg·mL -1组与IR+500 μg·mL -1 组促进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的消耗量,但其作用不及盐酸二甲双胍组。给药6 h后与IR组比较,IR+50 μg·mL -1 组与IR+500 μg·mL -1 组的RT-PCR检测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IRS-1、Akt的基因表达显著升高,P<0.01。给药6 h后与IR组比较,IR+50 μg·mL -1 组与IR+500 μg·mL -1 组的Western blot法检测IRS-1、Akt的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尖叶假龙胆乙酸乙酯部位上调HepG2细胞胰岛素信号通路关键靶点IRS-1、Akt基因表达,以及IRS-1、Akt蛋白表达从而可能是其改善胰岛素抵抗作用的机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HepG2细胞为实验对象,探讨辅助降糖片的体外降糖效果及胰岛素传导关键信号胰岛素受体(insulin receptor,InsR)、丙酮酸脱氢激酶-1(phosphoinositide-dependent protein kinase-1,PDK1)的影响。方法培养HepG2细胞,CCK-8法检测辅助降糖片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确定其可作用于HepG2细胞的的浓度,采用高浓度胰岛素刺激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辅助降糖片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结果辅助降糖片浓度高于300μg/mL时对HepG2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300、150与模型组相比葡萄糖消耗量具有极显著差异(P0.05)。Western Blot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PDK1、InsR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给药组,PDK1、InsR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辅助降糖片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PI3K/Akt通路来改善2型糖尿病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UPLC-ESI-MS n 方法定性分析糖痹康颗粒(TBK)的入血成分,初步阐明糖痹康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LTQ-Orbitrap高分辨液质联用仪,在电喷雾离子源的正、负离子模式下,对空白血清、糖痹康颗粒经大鼠给药后的含药血清进行检测。根据离子碎片信息,偶电子规律,氮规则等并结合相应参考文献,定性分析并鉴定入血成分。结果:糖痹康颗粒灌胃给药后,在大鼠血清中发现15个入血成分,其中13个是以原型成分被吸收,其余2个可能为代谢产物。结论:糖痹康入血成分是各组方药味配伍后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大鼠血清中,多数成分已经被大鼠代谢吸收,少数以原型成分吸收。本实验为糖痹康颗粒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体内代谢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葫芦巴碱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培养HepG2细胞,MTT法检测葫芦巴碱对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以确定可作用于HepG2细胞的葫芦巴碱的浓度;将HepG2细胞置于含胰岛素浓度为1×10~(-6)mol/L的培养液中,培养36 h成功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后,每孔加入100μL不同浓度的含药培养基,用葡萄糖检测试剂盒检测葫芦巴碱对胰岛素抵抗HepG2细胞葡萄糖消耗的影响。结果:葫芦巴碱浓度为3,000、2,500、2,000、1,500、1,000、500μmol/L时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21.38%、39.23%、51.43%、73.36%、86.23%、91.88%,葫芦巴碱浓度1,000μmol/L时对细胞有明显的毒性,故选择终浓度为1,000、500、250、100、50、25μmol/L进行实验,各浓度葫芦巴碱对胰岛素抵抗的HepG2细胞的葡萄糖消耗分别为(4.679±0.04)、(3.994±0.062)、(3.683±0.094)、(3.633±0.120)、(3.619±0.119)、(3.503±0.128)μmol/L,其中,前两个浓度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葫芦巴碱对HepG2细胞胰岛素抵抗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综合医院开展新生儿复苏院内培训及复训模式,评价其培训效果。方法建立院内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落实产、儿科合作制度的建立和运作,对新生儿窒息病例进行讨论,对院内培训后医护人员现场操作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新疆开展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 NRP)及院内培训后新生儿窒息的发生及死亡情况。结果①受训人员操作情况:实施院内培训前,初步复苏操作率为93%,其中65%的患儿初步复苏步骤不全面。正压人工通气、胸外按压及应当给予气管插管的患儿的操作正确率偏低。院内培训后,初步复苏操作率为90%,其中82%的患儿实施了完整的初步复苏操作。正压人工通气的操作率较院内培训前有明显上升。②新生儿窒息情况比较: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从2000年的5.75%降至2013年的3.2%,现场死亡率由2000年的2.5‰降至2013年的1.18‰。2004年底开展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 NRP)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重度窒息发生率与培训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异(χ2值分别为75.96、4.75,均P<0.05),但现场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差意义(χ2=2.39,P>0.05)。接受院内培训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重度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1.83、3.68,均P<0.05),但现场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差意义(Fisher P>0.05)。培训周期延长至1年,窒息的发生率及重度窒息的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差异(χ2值分别为1.07、0.51,均P>0.05),现场死亡率亦无统计学差异(χ2=0.81,P>0.05)。结论通过建立院内新生儿复苏培训,可促进综合医院科室间的协调,提高了受训人员的操作水平,提高了Apgar评分为0~1分患儿的抢救水平,降低了新生儿窒息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改善鹰嘴豆中三种异黄酮的药物活性。方法:以鹰嘴豆芽素A、刺芒柄花素、染料木素为原料,以丙酮为溶剂,碳酸钾作为催化剂,分别与1,3-二溴丙烷,1-溴丙烷,3-溴丙烯进行醚化反应。结果:合成了9个异黄酮类衍生物,方法简便、条件易控、产率较高。结论:产物结构通过1H-NMR、13C-NMR、ESI-MS分析确认,为进一步对其生物活性研究奠定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维吾尔族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的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转移酶1A1(uridine diphosphate glucuronosyltransterase 1A1,UGT1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选取2013—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34例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患儿为试验组,选取同期11例生理性黄疸患儿为对照组。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扩增UGT1A1基因的编码序列及启动子区,对扩增产物进行测序确定基因突变。结果病例资料中发生UGT1A1基因突变共7种,分别为第1外显子Gly71Arg(G71R),Val674Gly(V225G),第3外显子Pro1091Leu(P364L),Asp1195Asn(D399N),第5外显子Pro1352Leu(P451L),Tyr486Asp(Y486D),TATAA盒TA插入转录突变。其中G71R及TATAA盒TA插入转录突变发生频率最高,但试验组及对照组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681,P=0.195;χ~2=0.214,P=0.643);在维吾尔族与汉族对照组中G71R突变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53,P=0.615),TATAA盒TA插入转录突变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675,P=0.031)。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新生儿中UGT1A1基因突变存在多种类型;TATAA盒TA插入转录突变频率均明显高于当地汉族新生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