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 全反式维A酸(ATRA)具有促进细胞分化和抑制肿瘤增殖的作用,故可应用于皮肤鳞状细胞癌(cSCC)辅助治疗。然而肿瘤治疗抵抗机制复杂,本研究针对干细胞更新因子BMI-1在cSCC中对ATRA作用敏感性的影响,初步探讨沉默BMI-1增强ATRA作用敏感性的机制。方法 选择BMI-1基因高表达的A431细胞系,沉默BMI-1基因,检测BMI-1沉默前后ATRA对培养A431细胞增殖的作用;检测沉默BMI对肿瘤细胞耐药蛋白及维A酸受体RARβ表达的影响;小鼠成瘤实验进一步阐明BMI-1抑制cSCC增殖及对ATRA作用敏感性的影响。结果 沉默BMI-1能够显著降低A431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并且增加A431细胞对ATRA作用的敏感性(P<0.05);BMI-1沉默能够降低耐药蛋白表达并上调RARβ表达;小鼠成瘤实验中,沉默BMI-1能够显著增强ATRA对cSCC增殖的抑制。结论 在cSCC中,沉默BMI-1能够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降低耐药蛋白表达及上调维A酸受体RARβ表达,从而增加ATRA对cSCC抑制作用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凹陷性瘢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应用非剥脱性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中重度痤疮患者25例,其中16例表现为活动性痤疮皮损(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合并痤疮后凹陷性瘢痕,3例为痤疮瘢痕不伴活动性皮损,6例为活动性皮损不伴瘢痕形成。治疗1-3次,每次间隔3-4周,于末次治疗1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活动性皮损22例,痊愈2例(9.1%)、显效14例(63.6%)、有效6例(27.3%)、无效或恶化0例(O%),总有效率为72.7%;痤疮凹陷性瘢痕19例,痊愈2例(10.5%)、显效10例(52.6%)、有效7例(36.8%)、无效或恶化0例(0%),总有效率为63.2%。且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疗效逐步提高。术后仅出现轻度红肿,平均2-3天消退,均无色素沉着、水疱等不良反应,无1例恶化,患者满意率达840。结论:非剥脱1550nm铒玻璃点阵激光治疗活动性痤疮及痤疮后凹陷性瘢痕均有显著疗效,且安全、不艮反应轻,患者满意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解读《2020拯救脓毒症运动国际指南:儿童脓毒性休克和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管理》(简称2020版指南),并比较与2004至2012版指南的异同。方法对2020版指南的14项77条意见进行综合解读,并比较与2004至2012版指南的异同。结果2020版指南专家组提供了77条关于脓毒性休克和脓毒症相关器官功能障碍患儿的管理和复苏声明。其中6个强推荐,49个弱推荐;9个最佳实践声明;13个问题不能提出任何推荐,其中10个问题纳入"临床实践中"。此外,还确定了49项研究重点。指南包括14项:(1)筛查、诊断和管理;(2)抗微生物治疗;(3)感染源控制;(4)液体复苏;(5)血流动力学监测;(6)血管活性药物;(7)糖皮质激素;(8)机械通气;(9)内分泌和代谢;(10)营养;(11)血液制品;(12)血浆置换、肾脏替代和体外生命支持治疗;(13)免疫球蛋白;(14)预防;并对初期循环稳定等步骤重新设计流程图。结论作为第1个儿童脓毒症独立的诊疗指南,2020版指南的许多推荐达成共识,承认大多数管理证据质量相对较低(弱推荐),但为持续管理提供了基础,从而改善患儿结局,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鼻咽癌(NPC)组织中LKB1 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 二步法检测74 例NPC 组织标本中LKB1 的表达,根据其表达水平将标本 分为LKB1 低表达组和LKB1 高表达组。采用ATP 生物荧光肿瘤体外药敏检测技术体外检测NPC 患者肿瘤 细胞对8 种常见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合患者随访资料,分析LKB1 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化疗敏感性及预 后的关系。结果 在NPC 组织中,LKB1 蛋白在细胞核和细胞质均有表达,呈棕黄色;LKB1 高、低表达组间 患者年龄、病理组织学类型、TNM 分期及临床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仅性别比较差异有 统计学意义(P <0.05)。NPC 细胞对8 种化疗药物敏感性不同(P <0.05)。在8 种化疗药物中,仅LKB1 低表 达组的. 环磷酰胺耐药率高于LKB1 高表达组(P <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KB1 低表达组 患者的死亡率高于高表达组(P <0.05)。两组患者转移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KB1 低表达组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高表达组(P <0.05)。两组间无进展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LKB1 表达水平与NPC 患者的生存率有关,并且可能与环磷酰胺的耐药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小儿流感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从疑似流感患儿中抽取病例作为本次研究样本,并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一般组与鉴别组)进行区别治疗。采用利巴韦林对一般组患儿进行常规治疗,对鉴别组患者则利用磷酸奥司他韦进行治疗,而后由医护人员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临床症状改善耗时。结果:两组患儿经差异性治疗后在治疗效果以及临床症状改善耗时率的相关数据中均存在统计学差异(鉴别组均优于一般组,P0.05)。其中,两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50%(鉴别组)和72.50%(一般组)。结论:与常规药物治疗相比,指导疑似流感患儿口服磷酸奥司他韦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并且还可显著较少其临床不良症状的改善耗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析氨茶碱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小儿支气管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支气管哮喘患儿中抽取82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成对照组(41例)和观察组(41例)后,分别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氨茶碱治疗以及氨茶碱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用力肺活量(FVC)、第1s用力呼气量(FEV1)及呼气峰流速(PEF)等肺功能指标,观察各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的FVC、FEV1及PEF等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各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且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氨茶碱联合盐酸氨溴索对小儿支气管哮喘进行治疗,能有效缓解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改善肺功能,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抗人免疫球蛋白M(IgM)抗体对鼻咽癌HNE-1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和成瘤的影响.方法 经抗人IgM抗体处理后,采用细胞增殖抑制实验观察HNE-1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及周期,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检测细胞凋亡;构建裸鼠动物模型,腹腔注射抗人IgM抗体,观察移植瘤的生长,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移植瘤中IgM和糖蛋白96(gp96)的蛋白表达.结果 抗人IgM抗体可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抑制HNE-1细胞的增殖(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表明抗人IgM抗体可促进HNE-1细胞G1期细胞百分比明显降低,S期细胞百分比明显增加,细胞凋亡率明显增高(P<0.05);TUNEL检测提示抗人IgM抗体可促进HNE-1细胞凋亡(P<0.01);移植瘤实验显示抗人IgM抗体可明显抑制移植瘤的体积和质量(P<0.05);移植瘤免疫组织化学显示裸鼠腹腔注射抗人IgM抗体后,移植瘤内IgM和gp96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抗人IgM抗体可有效抑制HNE-1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凋亡、阻滞细胞周期,并且能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gM和gp96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报告1例并发肺囊肿和脊柱侧弯的骨膜增生厚皮症,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男,20岁.头面部皮肤增厚,伴指、趾末端肥大进行性加重2年.经胸部、双手、双足、双侧尺桡骨、胫腓骨的X线检查,胸部CT检查,ECT(全身骨显像)及面部皮损组织病理检查,患者具有皮肤肥厚、杵状指等特征,并发肺囊肿及脊柱侧弯,诊断为骨膜增生厚皮症(亚临床型).给予维胺酯口服3个月,患者皮损改善.骨膜增生厚皮症具有典型的临床特征、组织病理及影像学表现,不难诊断,维A酸类可以改善皮肤症状.  相似文献   
9.
黑木耳多糖对ICR小鼠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黑木耳多糖(Auricularia auricular polysaccharide,AAP)对ICR小鼠皮肤光老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健康雌性ICR小鼠共50只,随机分成5组各10只:正常组(A)、模型对照组(B)、模型+AAP低剂量(50mg/kg.d)灌胃组(C)、模型+AAP中剂量(100mg/kg.d)灌胃组(D)、模型+AAP高剂量(200mg/kg.d)灌胃组(E)。长波紫外线(ultraviolet A,UVA)联合中波紫外线(ultravioletB,UVB)照射小鼠制备皮肤光老化模型。每周一、三、五照射,第1周每次照射时间1h,以后每周依次增加1h,自第5周起为5h,直至第14周照光结束。每次照光前各治疗组小鼠给予不同浓度的AAP灌胃。实验结束后取小鼠背部皮肤用测试盒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活力、丙二醛(malondial dehyde,MDA)含量;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皮肤结构改变。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皮肤组织中SOD、GSH-PX活力显著降低(P<0.05),MDA含量显著增高(P<0.05);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AAP各灌胃组SOD、GSH-PX活力显著升高(P<0.05),MDA含量显著降低(P<0.05)。模型对照组皮肤出现皮屑、褐黄、粗糙肥厚、深皱纹、缺乏弹性等光老化特征,组织切片呈现光老化改变。AAP各治疗组皮肤外观及组织学特点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改善。结论:AAP能有效提高小鼠抗氧化能力,对小鼠皮肤光老化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I V级)痤疮患者血清中白介素18(I L-18)、白介素18结合蛋白(I L-18BP)和γ干扰素(I FN-γ)的表达水平及其与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选择重度痤疮患者30例,健康对照者12例,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I L-18、I L-18BP及I FN-γ表达水平,分析两组间表达水平有无差异及其相关性。结果:重度痤疮组血清中I L-18、I L-18BP及I FN-γ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重度痤疮组和健康对照组的I L-18、I L-18BP及I FN-γ表达水平两两之间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I L-18、I L-18BP及I FN-γ三者均参与了重度痤疮的发病机制,可能由于三者所形成的负反馈循环失衡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