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0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儿童结核性(TP)与非结核性(NTP)纵隔淋巴结的CT表现,初步探讨纵隔淋巴结肿大组数对二者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经临床或细菌学检查证实的胸膜炎患者(17例TP,19例NTP)进行CT检查。全部CT片由3位医师盲法观察,不同意见由3人讨论后决定。结果:TP的纵隔最大淋巴结短径为(13.3±4.8)mm,NTP为(4.8±4.9)mm(P<0.01)。TP病例的最大纵隔肿大淋巴结中短径最小者为7.7mm,NTP为5mm。除1例外,其余NTP病例的最大淋巴结短径均在10.7mm以下,而TP仅5例。NTP中,无1例出现3组或3组以上纵隔淋巴结肿大,而TP组有11例,占73%(P<0.01)。淋巴结环状强化或/和钙化、融合见于7例TP患者(64%、63%),NTP中无1例(P<0.05)。结论:除淋巴结环状强化、钙化和融合以外,纵隔淋巴结短径超过10.7mm及3组或3组以上纵隔淋巴结肿大均高度提示TP;反之,最大淋巴结小于7.7mm时,则提示NTP。纵隔淋巴结肿大组数是一颇有价值的新征象。  相似文献   
2.
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搜集30例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患儿的骨骼X线片和临床资料,分析其X线表现。结果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的X线表现主要包括:(1)四肢长骨对称性的干骺端炎、骨膜炎和骨干炎。干骺端炎主要表现为临时钙化带增浓、模糊或增宽,骨质破坏和骨质缺损;骨膜炎主要表现为骨膜增厚;骨干炎表现为虫蚀状骨质破坏。30例中干骺端炎29例,骨膜炎12例,骨干炎3例。(2)其他如髂骨、锁骨、椎骨、肩胛骨和手足小骨均有干骺炎或骨皮质下透亮带和皮质虫蚀样破坏,以髂骨(10/23)和手足小骨(17/27)改变最为常见。(3)6例有四肢软组织肿胀,为对称性,其程度与骨破坏不一致。结论早发型先天性骨梅毒X线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可作为先天性梅毒的诊断手段之一,对诊断为先天性骨梅毒的患儿,应常规行四肢长骨及骨盆和手足等X线摄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影像学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过敏性紫癜并发肠套叠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出现并发症之前过敏性紫癜的腹部X线主要表现为局限性小肠充气扩张,粘膜增粗,肠间隙增宽,可伴有液平;B超显示为不同程度的多发节段性肠壁水肿增厚,肠管狭窄等表现;出现并发症后,其X线表现加重,部分病例伴有肠穿孔;B超及X线监视下空气灌肠可以明确是否并发肠套叠,部分病例可通过空气灌肠达到复位治疗的目的。结论影像学检查的重要临床价值在于能与需要手术治疗的其他急腹症相鉴别,同时可以了解其是否并发常见的并发症,为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症所致颅内出血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CT对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CT确诊的173例晚发性维生素K缺乏所致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CT表现.结果 2个或2个以上部位出血共124例(71.68%),常为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多部位混合性出血,可伴有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大片脑梗塞.硬膜下、蛛网膜下腔出血吸收较完全;出血量多,脑内血肿较大,特别是伴大片脑梗塞者常有脑软化灶后遗改变.结论 CT检查可早期确定颅内出血部位及范围,了解是否伴有缺氧缺血性脑病、脑梗塞、脑疝等并发症,并且对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观察疗效、了解病情发展和判断预后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本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5.
<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高水平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手段和必经途径,住院医师的成长和发展关系到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医院的医疗质量、前途和命运。而住院医师的培训是一个复  相似文献   
6.
气道冠状位CT扫描对儿童气道异物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气道冠状位CT扫描对儿童气道异物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气道异物的胸部普通x线检查(呼吸相胸部平片及透视)和冠状位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纤维支气管镜证实.结果:51例中气管异物8例,支气管异物43例,冠状位CT扫描均清楚显示,普通x线检查分别发现6例和37例.结论:冠状位CT扫描可敏感而直观的显示气道内异物,对气道异物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观察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对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IPH)胸内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IPH患者进行胸部X线平片、常规CT和HRCT检查,将影像表现分类,并以HRCT为标准,评价X线平片和常规CT的诊断价值。结果:HRCT显示的肺内局限性病变包括均匀磨玻璃影(11例)、晕状影(7例)、结节影(6例)和不均匀磨玻璃影(1例);非局限性病变包括磨玻璃(3例)、细网状(7例)和细沙粒状改变(2例)。X线平片诊断上述病变征象的例数分别为7、0、2、0、1、3、0例。常规CT为10、6、4、0、3、3、0例。结论:X线和常规CT对显示IPH主要肺部改变各有优缺点,HRCT优于这2种方法。X线平片仍应作为IPH的主要影像检查手段,对于有不良预后因素或临床高度怀疑为继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患者,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HRCT或常规CT。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童胸部CT增强中,两种移床方式对强化效果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方法:以进床组为对照,研究退床组的强化效果;获取主要技术参数的平均值;分析两组强化效果和主要技术参数的差异.结果:两组病例的主要技术参数和强化效果均未发现显著差异.结论:无论采用哪种移床方式,强化效果仍然取决于参数整体的合理选定,而非任何单一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小儿前中纵隔肿瘤的X线特点。材料和方法 回顾性分析124例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前中纵隔肿瘤的X线表现。结果 儿童前中纵隔肿瘤以恶性淋巴瘤最多见,其次为脉管性肿瘤、畸胎瘤,而内源性肿瘤、胸腺瘤和卵黄囊瘤少见。结论 胸部平片仍是检查纵隔肿瘤的基本方法,胸片的分区定位是纵隔肿瘤定位诊断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关节镜下复位与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00年1月~2004年12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经皮可吸收螺钉固定治疗胫骨髁间棘骨折32例。旨在探讨该技术的可行性,并了解术后骨折愈合及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2例,男25例,女7例,年龄18~57岁,平均30·5岁。骨折至手术时间在1h~2周内,平均4d。20例为行走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