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目的对比宝石CT能谱成像(GSI)、传统前门控和后门控技术冠状动脉成像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探讨冠脉成像GSI扫描模式优势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筛选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我院成功完成CT冠状动脉成像患者162例,按照扫描模式分为3组:A组为GSI扫描模式,B组为后门控模式,C组为前门控模式。对比各组图像噪声、对比度、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图像优良指数(FOM),并计算比较各组间的有效放射剂量(ED)。结果图像质量比较:A组图像噪声明显低于后门控组及前门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A组SNR、CNR及FOM均明显高于后门控组(P < 0.01)及前门控组(P < 0.05);C组SNR、CNR及FOM均高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剂量比较:A组和C组ED均值分别为2.87±0.83、3.34± 2.36 mSv,明显低于B组(9.04±3.06 mSv)(P < 0.01);A组和C组ED较B组分别降低68.25%和63.05%,而A组较C组降低约14.07%。结论宝石CT冠脉GSI扫描技术与后门控、前门控技术相比,不但能有效大幅度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且能显著提高图像的质量,应在临床中积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何乐为  李杰生  刘怀忠 《黑龙江医学》2021,45(17):1871-1873
目的:探究定量CT(QCT)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血尿酸(SUA)与腰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此文随机取体检者80例为观察对象,均于2019年1月—2020年4月期间入佛山市三水区人民医院接受腰椎QCT,以QCT对体检者进行腰椎BMD测量,根据骨质疏松的QCT诊断标准将体检者分为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正常骨量组,分析不同性别人群血尿酸水平与腰椎BMD的相关性.结果:腰椎BMD水平:男性群体中,高尿酸组略高于正常血尿酸组,差异不明显(P>0.05);女性群体中,高尿酸组较正常血尿酸组第,差异明显(P<0.01).血尿酸与骨量关系:男性群体中,血尿酸水平随着骨量的减少而上升,其血尿酸水平按正常骨量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顺序逐渐升高,差异不明显(P>0.05);女性群体中,血尿酸水平随骨量减少而上升,其血尿酸水平按正常骨量组、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组的顺序逐渐升高,差异明显(P<0.01).相关性分析:男性群体中,腰椎BMD与血尿酸水平相关性不明显(P>0.05),与年龄为负相关关系(P<0.01);女性群体中,腰椎BMD与血尿酸水平、年龄均为负相关关系(P<0.01).结论:女性群体血尿酸水平与腰椎BMD为负相关关系,血尿酸升高会导致腰椎BMD降低.在男性群体中,尚未发现血尿酸水平与其腰椎BMD的关系,这可能与此次研究所纳入的样本数量较少有关,对于男性群体血尿酸水平与腰椎BMD的关系仍需纳入大量样本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某三级甲等医院(以下简称“该院”)住院患者雾化吸入用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信息系统,抽取2019年1—6月该院住院患者给药途径为雾化吸入的长期医嘱12075条,收集科室、患者基本信息、药品名称、用法、用量和临床诊断等信息,对限定日剂量、处方日剂量和药物利用指数(drug utilization index,DUI)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75条雾化吸入用药医嘱涉及住院患者3209例,年龄1 d至98岁,≥60岁患者医嘱数居多,共5744条(占47.57%);涉及31个临床科室,主要为脊柱外科、呼吸科和耳鼻喉科;疾病诊断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主;涉及药品21个品规,使用例次数排序居前3位的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和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雾化制剂的医嘱数为5443条,涉及6个品规,仅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的DUI>1,提示该药处方日剂量超过药品说明书规定的最大日剂量;非雾化制剂用于雾化途径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医嘱数为6632条;涉及2077组联合用药,二联用药主要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或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以及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盐酸氨溴索注射液或注射用盐酸氨溴索等,三联用药主要为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吸入用硫酸沙丁胺醇溶液或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吸入用异丙托溴铵溶,还存在四联用药情况;单次给药量范围为2~110 ml,平均给药量(9.52±5.76)ml。结论:雾化吸入治疗临床应用广泛,但雾化制剂品种选择较少,临床使用存在单次给药剂量不准确、联合用药不合理及非雾化制剂滥用等情况,需加强监管,促进雾化用药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