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一种游离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方法.方法 根据手部缺损面积的不同在虎口背侧以桡动脉深支为轴心血管,拇短伸肌腱尺侧至第2掌骨桡侧的范围内设计皮瓣,切取的皮瓣包含有桡动脉深支、头静脉、桡神经浅支.将桡动脉其中一端与伤指指固有动脉吻合,将头静脉与手背直径最大的静脉相吻合,将桡神经浅支与创面神经吻合.结果 平均随访8个月...  相似文献   
2.
表皮干细胞的快速高效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递高效分离组织工程化皮肤种子细胞-皮肤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成人手术切除之包皮,利用Ⅰ型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快速分离表皮干细胞,并对其进行鉴定及相关的生物学特性的研究.结果 应用Ⅰ型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可在3小时内快速分离到表皮干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经流式细胞仪及细胞免疫荧光鉴定,表皮细胞群体中角蛋白19(K19)阳性表达的细胞即表皮干细胞约占18%,但是其体外短期扩增仍较困难.结论 利用胶原酶消化法可在短期内高效分离到用于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的种子细胞,这为快速构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依据颅眶创伤畸形诊断分类选择相应术式予以整复,并通过规范化治疗改善整复疗效。方法:81例创伤性颅眶畸形均经三维cT确诊为颅-眶-颧颌骨折和畸形。将其分为适合于选择手术术式的四类:①颅骨缺损;②眶壁爆裂骨折;③普通眶周骨折;④复杂眶周骨折。结果:①颅骨缺损12例(14.8%),采用自体肋骨或颅骨板移植获得良效;②眶壁爆裂骨折16例(19.7%),手术还纳眶内容、封闭疝孔、恢复眶腔容积和眼球位置;③普通眶周骨折21例(25.8%):以骨缺损形态体积相同的骨组织修复,无骨质缺损者则截骨,使骨折段复位固定;④复杂眶周骨折32例(39.5%):截断错位愈合的骨折线将眶-颧-颌复合体复位;眶粉碎者,应用CAD/CAM快速成型技术预制人工骨眶,手术效果良好。本组所有病例未出现植骨坏死、外露、畸形复发、眶内血肿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颅骨缺损的整复仍以自体骨移植、钛网修复效果较好。眶爆裂骨折晚期畸形以植入自体骨或人工骨修复骨缺损、矫正复视、眼球复位为主。普通眶周骨折:采取截骨、植骨或生物材料植入修复的手术方案。复杂眶周骨折晚期畸形最有效的方法是截断错位愈合的骨折段,复位颅面骨结构形态。典型的Le Fort型骨折,宜采用Le FortⅠ~Ⅲ型截骨手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荷载角质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纳米微囊的新型组织工程皮肤对裸鼠皮肤缺损的修复效果及特点.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一溶剂挥发法及低温干燥法,制备KGF纳米微囊,并构建KGF-脱细胞真皮基质(acellular dermal matrix,ADM);分离培养和鉴定人表皮干细胞群和成纤维细胞;接种表皮干细胞群于KGF-ADM之上,观察其生长情况;将荷载KGF纳米微囊的组织工程皮肤移植于裸鼠皮肤缺损处,以无KGF纳米微囊的组织工程皮肤为空白组,以其自体皮肤移植作对照组.于术后2,6周时分别观察修复区组织学愈合及皮片挛缩情况,并应用抗人角蛋白10及β1-整合素免疫荧光检测修复区表皮和真皮层细胞来源、分化及生长情况.结果 表皮干细胞群在KGF-ADM表面生长良好,粘贴紧密,可见到多角形的终末表皮细胞及小圆形的表皮干细胞,活性良好,有连接成片的趋势,部分形成克隆团块.以荷载KGF纳米微囊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2、6周时修复效果均优于空白组及对照组,移植的组织工程皮肤边缘可与邻近皮肤完全融合,但存在一定的挛缩.镜下可见修复区组织工程皮肤表皮细胞分层良好,与ADM紧密结合,能产生正常角质层.6周时实验组修复区组织工程皮肤切片免疫荧光检测,基底层仍存有少量β1-整合素阳性的表皮干细胞或短暂扩充细胞.结论 所构建的荷载KGF纳米微囊组织工程皮肤修复裸鼠皮肤缺损的效果,优于无KGF纳米微囊的普通组织工程皮肤及裸鼠自体全厚皮片移植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5.
复合型组织工程皮肤的体外快速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寻找一种体外快速构建复合型组织工程皮肤的方法,为大面积烧伤、创伤创面的覆盖提供足够的自体皮源。方法取人的包皮,进行表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分离鉴定及体外培养扩增,对表皮细胞群行广谱角蛋白抗体-异硫氰酸荧光素(fluorescein isothiocyanate,FITC)、角蛋白19(cytokeratin19,K19)-FITC免疫荧光染色及K19流式细胞仪鉴定;对成纤维细胞行波形蛋白-FITC免疫荧光鉴定。将表皮细胞接种于异体脱细胞真皮(acellular dermalmatrix,ADM)乳头面,于气-液平面培养构建表皮层,实验分两组进行,实验组培养基中添加25ng/ml角化细胞生长因子(keratinocyte growth factor,KGF),对照组不添加。6d后,接种成纤维细胞于两组ADM的另一面,继续培养24h。收集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切片行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所构建皮肤的镜下结构,并对比添加KGF对其影响。结果免疫荧光染色培养扩增的表皮细胞群广谱角蛋白抗体-FITC染色均为阳性、K19-FITC染色部分阳性,流式细胞仪鉴定其中K19阳性表达的细胞接近17%。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7d可扩增超过100倍,波形蛋白-FITC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经过7d的体外培养构建,可以得到复合型皮肤,经苏木素-伊红染色镜下观察显示,实验组表皮层连续,形成细胞层数2-3层的复层结构,真皮中含有成纤维细胞;对照组表皮层不连续,细胞层数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利用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进行种子细胞的分离,应用添加KGF的条件培养基,采用分步接种构建的方法,可在7d内构建出复合型组织工程皮肤。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早期治疗前臂严重辗轧撕脱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2003年4月至2010年7月收治23例前臂严重辗轧撕脱伤患者,男16例,女7例;年龄17 ~43岁,平均27.5岁.骨折情况:尺、桡骨双骨折11例,尺、桡骨单发骨折6例,桡骨中远段骨折并下尺桡关节脱位4例,尺骨近段骨折并桡骨头脱位2例.血管损伤情况:尺、桡动脉均断裂4例,尺、桡动脉单发断裂14例,肱动、静脉断裂2例.神经损伤情况:正中、尺神经单发断裂8例,正中、尺神经均断裂2例,桡神经深支断裂1例.按Gustilo分型:Ⅱ型3例,ⅢA型6例,ⅢB型8例,ⅢC型6例.采用急诊彻底清创、骨折可靠内固定,一期组织功能重建肌腱、神经,利用全层皮植皮、游离皮瓣或带蒂皮瓣移植等方法延期闭合创面,积极康复治疗.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5 ~29个月(平均18个月)随访,肢体及移植皮瓣均顺利存活.所有骨折均于伤后3~8个月(平均4.1个月)获骨性愈合,无一例发生骨性感染.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断肢再植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疗效:优12例,良8例,差3例,优良率达87.0%. 结论 采用急诊彻底清创、骨折可靠固定、早期组织功能重建、延期闭合创面、积极康复等方法治疗前臂严重辗轧撕脱伤,可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对甲床外伤患者换药、拆线前用0.5%盐酸丁卡因浸泡患指以减轻疼痛的效果.方法:将2011年8月至12月在急诊换药的甲床损伤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n=50)和对照组(n=50),拔甲且行甲床清创缝合后换药、拆线,观察组换药前给予0.5%盐酸丁卡因10 mL浸泡患指5min;对照组换药前给予0.9qo生理盐水10 mL浸泡患指5 min;然后行常规换药,观察两组换药时疼痛程度.结果:观察组换药时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甲床外伤患者换药、拆线前,使用0.5%盐酸丁卡因浸泡患指,能明显缓解患者疼痛.  相似文献   
10.
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的同期快速分离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寻找一种快速可行的同期分离组织工程皮肤种子细胞——表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方法。方法 取手术切除包皮,利用Ⅰ型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同期分离表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观察细胞形态。对表皮细胞及表皮干细胞行PAN—FITC、K19-FITC荧光免疫染色及K19流式细胞仪鉴定;对成纤维细胞行波形蛋白FITC免疫荧光鉴定。并分别对两种细胞培养7d,观察其生长情况。结果 应用Ⅰ型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在3h内快速分离得到表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表皮细胞PAN—FITC染色均为阳性、K19-FITC染色部分阳性,流式细胞仪鉴定其K19阳性表达的细胞接近17%。表皮细胞培养48h开始呈克隆样增长,至7d生长停滞,向终末的角细胞分化。成纤维细胞体外培养7d可扩增100倍,波形蛋白FITC免疫荧光染色呈阳性。结论 利用胶原酶结合胰蛋白酶消化法可在3h内同期分离到用于构建复合型组织工程皮肤的种子细胞,为复合组织工程皮肤的快速构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