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门部胆管癌,又称Klatskin瘤,是指发生于左右肝管、肝总管及其汇合部的恶性肿瘤.由于其独特的解剖位置,加之具有侵犯胆管周围血管,并向肝内侵犯的特点,故肝门部胆管癌是最多见又最难处理的胆管与肝脏结合部的肿瘤[1].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成熟,联合肝叶切除术逐渐应用于肝门部胆管癌的治疗,使得肝门部胆管癌的切除率以及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观.如何在提高根治切除率和手术治疗远期疗效的前提下降低术后并发症成为改善预后的关键,现将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8年1月-2011年11月手术治疗81例肝门部胆管癌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腹腔镜射频消融(RFA)治疗原发性肝癌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98例原发性肝癌在全麻下行腹腔镜RFA治疗,共134个瘤体,平均最大肿瘤直径2.5-7.3cm,平均3.1cm.合并肝硬化70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2例,糖尿病4例,凝血功能障碍8例.结果 9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RFA治疗,2例行中转开腹手术,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肿瘤完全坏死率为95.8%.随访1年,18例发现肝内新病灶,11例射频治疗部位复发,再次采用腹腔镜RFA治疗3例,采用经皮RFA治疗5例,采用肝动脉栓塞化疗12例.结论 腹腔镜RFA治疗原发性肝癌安全可行,治疗效果可靠,尤其适用于多发病灶、无法耐受手 术且不宜手术切除的病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方法与治疗原则.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肝胆外科2007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23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术后3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42例患者术后因肝功能异常而行肝脏活检并根据Banff标准诊断,其中33例发生急性排斥反应,28例为单次,5例为两次,急性排斥反应发病率为14.2%.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的患者经激素冲击或调整免疫抑制药物剂量后,31例缓解,2例死亡.结论 肝脏穿刺活检对于肝移植术后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免疫抑制药物剂量调整以及激素冲击是治疗急性排斥反应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肝移植在肝豆状核变性治疗中的地位和适应征.方法 对在解放军总医院2003年~2008年期间行亲体肝移植的5例肝豆状核变性的病人的病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其进行随访调查,评价该手术的效果.结果 本组5例病人行肝移植术,对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治疗恢复.结论 肝移植治疗在肝豆状核变性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是治疗其终末肝功能衰竭及急性肝功能衰竭的惟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用影像学资料估测活体肝移植供肝体积的方法。方法:基于74例供者术前肝脏cT或豫I影像资料,应用AdobePhotoshopCS软件术前估测活体肝移植供肝体积,并与PACS影像系统术前估测和术中水溢法实测供肝体积结果比较。结果:Photoshop法和PACS法估测的供肝体积分别为(682.34±147.06)cm3和(666.09±1139.28)cm3(P=0.134),采用水溢法测得实际供肝体积为633.05±133.86cm3(P=0.000)。以Photoshop估测的供肝体积预测供肝体积数学模型为:供肝体积(cm3)=0.926x估测供肝体积(cm3)+16.35(r=0.963)。结论:AdobePhotoshop软件估测活体肝移植供肝体积操作简便,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转移相关基因CD44V6与胃癌某些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2例进展期胃癌进行标记分析。结果 CD44V6阳性表达率,肠型胃癌(70.83%)明显高于弥漫型胃癌(33.33%),(P<0.05);淋巴结转移组(82.35%)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6.0%),(P<0.01);CD44V6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大小无相关(P>0.05)。结论 CD44V6在胃癌的淋巴结转移及癌细胞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litertan对早期预测癌细胞的转移潜能.诊断癌复发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和MMP2与胃癌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基质金属蛋白(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家族成员中的MMP9和MMP2能有效的分解基底膜的主要成分IV型胶原蛋白[1],两者的过度表达与人类某些恶性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2,3]。本实验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MMP9和MMP2在胃癌中的表达进行了研究,旨在探讨其与胃癌转移的相关性。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来源:随机选取1995~1997年我科手术切除的胃癌标本36例,其中男25例,女11例。年龄45~67岁,平均605岁。淋巴结转移组22例,无淋巴结转移组14例(经病理诊断证实)。按Laurren分型法分为:肠型20例,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目前影响肝移植术后患者生存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232例肝移植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随访过程中死亡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肝移植患者的1年生存率已达73.6%,2年生存率为69.6%,其中原发病是良性疾病的患者长期生存率要高于恶性肿瘤患者。肿瘤复发已成为导致患者死亡的首要因素,达35.8%,术后出血占第2位,达到24.7%。结论 肿瘤复发以及术后出血是影响肝移植术后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125I粒子植入治疗晚期胰腺癌患者术后发生胰瘘的相关因素.方法 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回顾性统计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55例行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胰瘘组患者和非胰瘘组患者,并分别从年龄、性别、术前血清胆红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大小、粒子植入位置、粒子植入数量、术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应用等方面进行单因素分析.若两组间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因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则进一步采用多因素Logisitic回归分析.结果 55例行125I粒子植入术的患者中,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9例发生术后胰瘘,胰瘘发生率为16.4%.经单因素分析,年龄、性别、术前血清总胆红素水平、是否合并糖尿病、植入粒子数目、手术时间、围手术期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因素与术后胰瘘发生无相关性(P>0.05),术中125I粒子植入的位置及术后是否应用抑制胰液分泌药物与术后胰瘘的发生具有相关性(P<0.05).经多因素Logisitic回归进一步分析,125I粒子植入的位置及术后是否应用抑制胰液分泌药物是术后发生胰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对于无法行根治性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125I粒子植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肿物位于胰头颈部或钩突部是术后发生胰瘘的的危险因素.术后应用生长抑素或醋酸奥曲肽等抑制胰液分泌的药物可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又称先天性胆管扩张症,多表现为肝外胆管或肝内胆管的囊性扩张或两者并存.本病发病率亚洲国家明显高于欧美等国家,其中女性发病率远大于男性,两者比例约为(3~4):1.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胆胰管汇合异常是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主要病因之一,最近研究也发现,大多数胆总管囊肿患者存在胰胆管汇流异常.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婴幼儿,患儿多表现为腹痛、黄疸及腹部包块,但近25%的病例在成年期才被首次确认,成人胆总管囊肿多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可表现为腹痛、反复发作的胆管炎、梗阻性黄疸、纳差等症状,也有患者为体检时无意中发现,但大部分患者主诉为腹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胆总管囊肿的癌变率亦升高,且胆总管囊肿可引起胆管炎、胆结石、胆管梗阻等并发症,故早期发现及治疗是患者取得良好预后的关键.现将我院收治的成人胆总管囊肿50例资料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