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学者们通过应用影像学资料与(或)临床资料提出了多种用于规范成人脊柱畸形治疗策略的分型系统,旨在为更精确地比较不同类型成人脊柱畸形的治疗手段与临床疗效。本文通过回顾分析着重介绍几种成人脊柱侧凸分型系统,包括:成人退变性脊柱侧凸Faldni分型、SRS分型系统、Schwab分型、Scoliosis Research Society-Schwab分型系统,以及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冠状面失衡分型等。以探讨不同分型方法对手术策略的指导价值,以及对存在的问题等进行全面概述。由于成人脊柱侧凸在影像学表现、临床症状表现、病理形态以及病理生理方面等关系较为复杂,因此制定出一种能够指导临床治疗的成人脊柱侧凸分型系统依然是脊柱外科领域的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芦丁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认知功能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80只雄性ICR小鼠采用直接抽取法分为对照组、D-半乳糖组、D-半乳糖+芦丁组和D-半乳糖+维生素E组,每组20只。D-半乳糖诱导小鼠“衰老”模型,同时给予芦丁口服6周。使用Morris水迷宫实验,记录小鼠的逃避潜伏期、游泳距离和游泳路径,试剂盒检测海马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用甲酚紫染色观测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用微管相关蛋白-2(MAP-2)观测海马神经元树突完整性情况,用半胱天冬酶-3(Caspase-3)、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抗体标记脑冠状切片来分别观测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与星型胶质细胞损伤情况。结果D-半乳糖明显诱导小鼠海马区的神经毒性。与D-半乳糖组小鼠比较,D-半乳糖+芦丁组小鼠在第5、6天训练的逃避潜伏期和游泳距离均缩短(P<0.05),训练结束后实验结果显示,与D-半乳糖组小鼠比较,D-半乳糖+芦丁组小鼠海马完整神经元数增加(P<0.05),凋亡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P<0.01),神经元树突损伤减轻,T-SOD和GSH-Px的异常活性恢复(均P<0.05),MDA水平降低(P<0.01)。此外,D-半乳糖+芦丁组小鼠中海马星形胶质细胞树突损伤有所缓解(P<0.05),细胞中NOS活性恢复,NO释放明显降低(均P<0.01)。而维生素E作为阳性对照有与芦丁相似的神经保护功能。结论芦丁可通过缓解脑损伤来改善D-半乳糖诱导衰老小鼠的认知功能,在脑老化过程中可能有正效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比较斜外侧入路椎间融合术(oblique lateral interbody fusion,OLIF)联合不同固定方式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早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于我院接受OLIF治疗的腰椎滑脱症患者53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29例,年龄62.17±9.72岁;OLIF联合侧方钢板(lateral plate,LP)固定组24例(LP组),OLIF联合后方椎弓根螺钉(pedicle screw,PS)内固定组29例(PS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质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等人群特征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于术前、术后1周、3个月及12个月分别采用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影像学指标如椎间隙高度(disc height,DH)、椎间孔高度(foraminal height,FH)、椎管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来综合评价临床疗效。末次随访时根据Bridwell评估方法对椎间融合率进行评估。结果:随访时间为13.2±6.5个月(12~16个月)。LP组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性低于PS组(75.41±11.53min vs 127.05±5.62min,P<0.05;39.55±5.32mL vs 89.81±9.62mL,P<0.05)。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ODI指数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周LP组VAS评分及ODI均优于PS组[3.05±0.67 vs 4.55±0.39,P<0.01;(17.36±2.76)% vs (22.80±6.02)%,P<0.01],但这种差异在术后1年时消失。LP组术前DH、FH及CSA分别为8.96±1.23mm,16.18±3.49mm和88.95±14.79mm2,术后1年分别为12.53±3.47mm、20.14±3.12mm、124.83±7.56mm2,较前均明显改善;PS组术前DH、FH及CSA分别为8.66±2.21mm、16.35±5.19mm、89.23±12.18mm2,术后1年分别为12.32±4.67mm、20.86±3.44mm、125.75±7.76mm2,较前均明显改善,但各参数在同期随访时无组间差异。LP组22例实现椎间融合,融合率为 91.67%,略低于PS组(93.10%),但无统计学差异。LP组融合器沉降2例,腰骶丛损伤2例;PS组融合器沉降2例,腰骶丛损伤1例,并发症发生率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LIF+LP及OLIF+PS均可有效治疗腰椎滑脱症,相比于OLIF+PS,OLIF+LP的出血量更少、手术时间更短,而临床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对脊柱-骨盆矢状面形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2年9月收治的34例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畸形的患者(Kümmell病组),其中男10例,女24例,年龄(71.1±8.5)岁,以37例年龄(69.3±6.7)岁匹配的无症状人群为对照组。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包括节段性后凸角(segmental kyphosis,SK)或胸腰椎后凸(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入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矢状面平衡(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以及骨盆入射角与腰椎前凸的匹配关系(PI-LL)。同时测量Kümmell病患者患椎椎体楔变角(wedge angle,WA),并分析WA、SK等与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的相关性。结果:Kümmell病组TK、SK、PT、SVA、TPA、PI-LL均高于对照组(P<0.05),Kümmell病组LL、SS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P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ümmell病组患椎WA为(30.8±5.9)°,并与SK、TK有相关性(r=0.366,0.597,P<0.05),SK与LL、SS有相关性(r=0.539,-0.591,P<0.05),LL与PI、SS、SVA、TPA、PI-LL有相关性(r=0.559,0.741,-0.273,-0.356,-0.882,P<0.05)。结论:Kümmell病伴脊柱后凸不仅存在节段性后凸畸形,而且整体脊柱-骨盆矢状面参数亦发生改变,包括腰椎前凸丢失、骨盆后旋、躯干前倾等。Kümmell病的手术治疗不仅要重视塌陷椎体高度的恢复,对于合并脊柱后凸患者还要着眼于脊柱-骨盆矢状面的整体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经椎弓根椎体截骨(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 PSO)与Smith-Petersen截骨(Smith-Petersen osteotomy, SPO)对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冠、矢状面平衡重建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10年11月行PSO或SPO矫形内固定术的47例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资料。PSO组25例,男1例,女24例;年龄47~69岁,平均(58.29±5.85)岁;平均Cobb角47.67°±11.57°。SPO组22例,男2例,女20例;年龄49~70岁,平均(60.31±6.25)岁;平均Cobb角38.33°±11.96°。所有患者随访时间均在两年以上。测量患者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冠状面躯干倾斜距离(TS)、顶椎偏移距离(AVT)、矢状面平衡(SVA)、胸椎后凸(TK)、腰椎前凸(LL)、骨盆投射角(PI)、骶骨倾斜角(SS)、骨盆倾斜角(PT)。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除PSO组TS显著大于SPO组外,其余指标均匹配。两组患者术后SVA存在显著差异,其余影像学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参数均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术后和随访时,除TS、TK与PI外,其他参数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SO组TS由术前37.21 mm下降至术后24.67 mm,末次随访为21.69 mm,而SPO组TS由术前18.91 mm增加至术后37.43 mm,末次随访降至17.84 mm。PSO组术后SVA为-15.13 mm,末次随访恢复至11.02 mm,而SPO组术后SVA为16.68 mm,末次随访为19.26 mm,两组间SVA矫正值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 PSO和SPO均能有效重建退变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矢状面形态; PSO术后易出现SVA的过度矫正,而SPO术后可出现冠状面失平衡;但两者在随访过程中均可得到自发纠正。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术后即刻骨盆投射角与腰椎前凸角之差(PI-LL)是否重建至正常范围与退变性脊柱侧凸患者远期随访中矢状位矫正丢失、内固定失败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 收集2005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接受退变性脊柱侧凸矫形术的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性11例,女性51例,平均年龄(57±10)岁,随访时间均>2年(平均4.2年).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患者矢状位参数并计算PI-LL.根据术后即刻PI-LL是否重建至-9°~9°将患者分为两组,并收集末次随访时患者的生活质量量表(包括视觉模拟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分别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x2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在末次随访时矢状位矫正丢失、生活质量以及内固定失败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在随访过程中,两组患者间各影像学参数矫正丢失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组患者6.7%(2/30)出现内固定失败,非正常组患者15.6%(5/32)出现断棒,两组间内同定失败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85,P=0.012).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正常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低于非正常组患者(F=0.089,P=0.024).结论 PI-LL重建不佳与患者远期生活质量降低、内固定失败风险增加有关,而与远期矫正丢失无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自制压力感应鞋垫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照数字随机的原则将20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术后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同对照组训练基础上,下床训练时使用自制压力感应鞋垫,并根据压力感应鞋垫所显示的负重量和患者的耐受性指导下床训练量。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跌倒发生率、股骨柄假体下沉位移、髋关节功能评分、髋关节疼痛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跌倒发生率、股骨柄假体下沉位移距离、髋关节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评分(P均<0.05)。结论使用自制压力感应鞋垫指导康复训练能提高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间盘退变程度对退变性腰椎侧凸(DLS)脊柱柔韧性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5月至2014年2月66例诊断为DLS患者的一般资料,其中男性10例,女性56例,平均年龄58.4岁(45 ~ 70岁),所有患者均有完整的影像学资料,包括术前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Bending位X线片、MRI等.分别测量术前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主弯Cobb角和椎间角,Bending位X线片主弯Cobb角和椎间角,根据椎间盘Pfirrmann分级评估记录主弯区问各个椎间盘退变等级,计算脊柱整体柔韧性与各节段柔韧性,分析椎间盘退变等级与脊柱整体柔韧性以及节段柔韧性的相关性.结果 66例DLS患者术前立位片平均主弯Cobb角为36°±13°,Bending位片平均Cobb角为(21°±11)°,平均柔韧性为45%±15%;共评估记录268个椎间盘的退变等级,其中Ⅰ级8个,Ⅱ级68个,Ⅲ级83个,Ⅳ级91个,Ⅴ级18个.主弯跨度内椎间盘平均退变等级与脊柱整体的柔韧性具有显著相关性(r=-0.727,P <0.01).各节段椎间盘退变等级与相应节段柔韧性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顶椎区椎间盘相对于其他椎间盘退变程度严重(P<0.01),其节段柔韧性也最差(P<0.01).结论 椎间盘退变程度与DLS脊柱柔韧性密切相关,椎间盘退变越严重,脊柱的柔韧性越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术前Bending位X线片对退变性脊柱侧凸(degenerative scoliosis,DS)术后矫形效果的预测能力,并比较Bending位X线片对预测单纯后路矫形与后路截骨矫形手术效果的差异。[方法]65例接受脊柱矫形手术的DS患者纳入研究,选取每位患者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Bending位X线片,术后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分别在以上三种X线片上测量侧凸主弯的Cobb角,分析术前Bending位片Cobb角与术后立位片Cobb角及弯曲柔韧性(BF)与矫形率(CR)的相关性;根据是否行截骨术,将65例患者分为37例单纯后路矫形组与28例伴截骨矫形组,分别分析两组术前Bending位X线片Cobb角与术后立位片Cobb角以及BF与CR相关性。[结果](1)65例患者术前Bending位X线片Cobb角与术后立位X线片Cobb角具有明显相关性(r=0.652,P<0.001),BF与CR具有明显相关性(r=0.451,P<0.001),平均CR为(62.22±14.50)%;(2)37例单纯后路矫形患者术前Bending位片Cobb角与术后立位片Cobb角具有明显相关性(r=0.772,P<0.001),BF与CR具有明显相关性(r=0.729,P<0.001),平均CR为(60.36±14.98)%;28例伴有截骨矫形患者术前Bending位X线片Cobb角与术后立位X线片Cobb角具有相关性(r=0.596,P=0.001),BF与CR相关性差(r=0.237,P=0.225),平均CR为(64.66±13.73)%。[结论]术前Bending位X线片可以预测退变性脊柱侧凸术后矫形效果,其预测单纯后路矫形效果的能力明显优于后路截骨矫形效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椎体楔形变和椎间盘退变(塌陷)等形态学改变对成人退变性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32例脊柱退变性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男8例,女24例,年龄48~75(60.3±12.4)岁。在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上测量脊柱冠状面侧凸Cobb角和矢状面胸腰椎/腰椎后凸角(kyphosis angle,KA),评估顶椎(apex vertebral,AV)及顶椎上下各2个椎体(AV-1,AV-2,AV+1,AV+2)与椎间盘(AV-1D,AV-2D,AV+1D,AV+2D)的高度及楔变参数,包括椎体前缘高度(an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AVH),椎体后缘高度(posterior vertebral body height,PVH),椎体楔变角(vertebral wedge angle,VWA),椎体楔变率(ratio of vertebral wedging,RVW);椎间盘前缘高度(anterior disc height,ADH),椎间盘后缘高度(posterior disc height,PDH),椎间盘楔变角(disc wedge angle,DWA),椎间盘楔变率(ratio of disc wedging,RDW),椎间盘贡献率(DWA/KA)。结果:所纳入患者KA为(44.2±19.1)°,后凸节段内椎体前缘高度均显著低于椎体后缘高度(P<0.05),提示椎体发生不同程度楔形变;而后凸节段内椎间盘前后缘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凸节段内椎体楔变率/贡献率分别为AV-2(14.98±10.95)%/(14.21±8.08)%,AV-1(21.08±12.39)%/(18.09±7.38)%,AV (26.94±11.94)%/(25.52±8.64)%,AV+1(24.19±8.42)%/(20.82±8.69)%,AV+2(20.56±7.80)%/(15.60±9.71)%,椎体总贡献率为(94.23±22.25)%;后凸节段内椎间盘楔变率/贡献率分别为AV-2D (2.88±2.57)%/(5.27±4.11)%,AV-1D (1.98±1.41)%/(2.29±2.16)%,AV+1D (-5.54±3.75)%/(-0.57±0.46)%,AV+2D (-8.27±4.62)%/(-1.22±1.11)%,椎间盘总贡献率(5.77±4.79)%,且顶椎贡献率明显大于邻近椎体贡献率(P<0.05)。结论:椎体楔形变及椎间盘塌陷共同构成了成人退变性胸腰椎/腰椎后凸畸形状态。就对后凸贡献率而言,椎体形态改变对后凸的贡献要远超椎间盘的贡献,且顶椎的楔形变对胸腰椎/腰椎后凸的贡献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