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对比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方法根据患者对治疗方法的遴选意愿分为研究组16例和对照组16例。临床组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照组应用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对比两组低血压及心律失常诱发次数,KT/V值,24h尿量达到600mL时所经过的天数,并统计死亡人数及死亡率。结果临床组尿素氮治疗前为(38.56±12326)mmol/L、治疗后为(20.04±6.01)mmo]/L,尿肌酐治疗前为(825.51±262.47)mmol/L、治疗后为(402.42±122.14)mmo]/L,APACHE—Ⅱ评分治疗前为(21.4±4.36),治疗后为(14.1±5.37)。对照组尿素氮治疗前为(40.55±11.63)mmol/L、治疗后为(26.21±6.74)mmol/L,尿肌酐治疗前为(729.52±2.12.64)mmol/L、治疗后为(366.87±101.22)mmo]/L,APACHE—Ⅱ评分治疗前为(19.5±302),治疗后为(1.72±4.22)。在治疗后,两组尿素氮、尿肌酐及APAcHE-Ⅱ评分优化性改善非常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组低血压发作次数平均(3.72±1.29)A,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平均(I56±251)次,KT/V平均(1.41±013.24)h尿量达到600mL所经过天数平均值为(15.21±5.13),死亡1例,死亡率为625%。对照组低血压发作次数平均(188±026)次,心律失常发作次数平均(3.73±3.22)次,KT/V平均值为(1.24±0.15),24h尿量达到600mL所经过天数平均值为(22.64±8.26),死亡1例,死亡率为625%。临床组治疗后低血压及心律失常发生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其KT/V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24h尿量达到600mL所需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丽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肾功能衰竭应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优于间歇性血液透析治疗。  相似文献   
3.
曾惠  邹懿  程宗华  曾虹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1):1946-1949
目的 观察甲钴胺联合血液灌流对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 方法 选取泸州市人民医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20例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按随机数字表分为2组,对照组在每周2次常规血液透析的基础上,每周进行1次血液灌流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每周2次甲钴胺注射液皮下注射,0.5 ml/次。治疗8周后分别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症状恢复情况,检测神经反射状况以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治疗期间对患者进行血液灌流过程护理、日常护理和心理护理。 结果 经过8周的治疗,甲钴胺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00%,临床表现中肢端疼痛、感觉障碍、麻木感、不宁腿综合征等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各有效率分别为89.47%、80.00%、85.71%、87.50%,神经反射消失现象(上肢腱反射消失、膝肢腱反射消失)得到明显缓解,神经(正中神经、腓总神经、胫神经)传导速度较对照组显著加快。患者在血液灌注时未出现凝血、溶血、过敏、渗血、出血、皮肤损伤等状况。 结论 尿毒症患者长期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和精心护理,在透析的基础上进行血液灌流能够更加充分的对血液进行净化。甲钴胺的应用能够修复被损伤的神经,同时促进毒素的排出,能缓解患者尿毒症性周围神经病变症状。接受甲钴胺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能有效地改善其周围神经病变,护理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截短侧耳素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截短侧耳素是重要的二萜类兽用抗生素.发现至今,针对其衍生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了抗菌活性更强、应用范围更广的泰妙菌素、沃尼妙林、retapamulin和一系列水溶性衍生物等.其中retapamulin是2007年4月FDA批准的近二十年来第一个新的局部应用的抗菌药物,同时作为第一个人用截短侧耳素衍生物,标志着此类抗生素实现了从兽用到人用的飞跃.本文就截短侧耳素的作用机制、生物合成及其衍生物应用等方面的最新进展做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于IMB模型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全程护理干预策略在尿毒症合并膀胱癌灌注化疗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6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治疗的64例尿毒症合并膀胱癌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2例。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膀胱癌灌注化疗护理,干预组病人给予基于IMB模型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全程护理干预策略进行膀胱癌灌注化疗护理,比较两组病人抑郁、焦虑、生存质量评分情况。[结果]干预组病人抑郁(44. 88±2. 56分)、焦虑(40. 19±2. 02分)评分均低于对照组(49. 23±1. 82分,46. 62±2. 27分),干预组病人生活质量大多数维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将基于IMB模型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全程护理干预策略应用于尿毒症合并膀胱癌灌注化疗病人中,可缓解病人抑郁、焦虑情绪,提高病人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楂叶总黄酮调控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氧化应激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 35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及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成模的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厄贝沙坦组、山楂叶总黄酮组,分别于实验第4、8、12周测体质量、24h尿蛋白定量,12周后处死大鼠,留取血标本分别检测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一氧化氮、丙二醛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检测肾组织p38MAPK、p-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山楂叶总黄酮能改善糖尿病肾病模型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减少尿蛋白,与糖尿病肾病组相比,山楂叶总黄酮组大鼠肾组织病理损害明显减轻,血清尿素氮、肌酐、三酰甘油等指标明显改善(P0.05),一氧化氮、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增加(P 0.05),同时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 0.05),肾组织p38MAPK、pp38MAPK蛋白水平下调(P0.05)。结论山楂叶总黄酮可能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对糖尿病肾病进展起积极作用,并可能通过调控糖尿病肾病肾组织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改善氧化应激对肾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胰岛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98例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n=49)与对照组(n=49),两组均给予胰岛素干预治疗以控制血糖,对照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除血管紧张素受体阻断剂外的降压药,干预组则在胰岛素干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胶囊治疗,两组1个疗程均为12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血压(BP)、血肌酐(Scr)、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h血糖(2 hPBG)、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24 h尿蛋白总量.结果:经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FBG)以及餐后2h血糖(2 hPBG)、血压(BP)、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24 h尿蛋白总量、血肌酐(Scr)均有下降;治疗后,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及24 h尿蛋白总量、血肌酐(Scr)下降明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相比较,干预组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缬沙坦联合胰岛素对早期糖尿病肾病的干预效果显著,能够安全有效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并能够改善肾功能,值得临床予以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姚国媛  王明初  邹懿  肖容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10):1976-1977
[目的]研究使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血液透析抗凝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通过自身对照,观察应用低分子量肝素前后透析器凝血程度、容积下降率,血红蛋白、血小板、全血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谷丙转氨酶(ALT).[结果]使用抗凝进行血液透析,每例患者的透析器均顺利使用4次未发生透析器及管路凝血.用药前后TT、 APTT、 ALT、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无明显变化(P>0.05);透析器容积下降率<15.45%,未发现出血病例.[结论]血液透析开始时,一次性给予低分子量肝素抗凝,使用方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α-硫辛酸与甲钴胺联合治疗尿毒症周围神经病变(UPN)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UPN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50例患者在常规血液净化基础上给予甲钴胺治疗;观察组50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α-硫辛酸治疗,8周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及神经传导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8周后肢体疼痛、麻木、感觉减退及不宁腿综合征等情况改善的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MDA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血清SO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与治疗前比较,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下肢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升高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α-硫辛酸联合甲钴胺对UPN血液透析患者的症状改善及神经传导速度提高均有明显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系统性评价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EMBASE、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检索截止日期为2017年12月。纳入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采用RevMan5.2软件对临床疗效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临床研究13项,涉及患者1 3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杏内酯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4,95%CI(1.03,1.25),Z=2.59,P=0.009];银杏内酯B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对照组相当[RR=1.13,95%CI(0.95,1.33),Z=1.36,P=0.17];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RR=1.17,95%CI(1.08,1.27),Z=3.69,P=0.0002];银杏内酯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43,95%CI(-4.32,3.46),Z=0.22,P=0.83];银杏内酯B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对照组相当[[MD=-0.87,95%CI(-2.64,0.91),Z=0.96,P=0.34];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改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优于对照组[MD=-1.62,95%CI(-2.63,-0.60),Z=3.13,P=0.002];纳入研究均未报道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银杏萜内酯类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可提高临床疗效、减少神经功能缺损,但缺乏临床意义证据。尚需更多高质量研究以增加证据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