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5篇
药学   1篇
  2015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目的观察双钢板内固定治疗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03—2013-05诊治股骨、胫腓骨骨折术后骨不连13例,采用原骨断端病灶清除并打毛断端、再通髓腔、自体髂骨移植、双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本组12例均获得随访14~42个月,平均26.6个月。术后6个月2例因肥胖扶拐杖复查,10例可步行。股骨骨不连2例因多次手术导致跛行。1例胫骨骨不连因外固定架及石膏固定导致膝伸屈功能受限。1例术后伴疼痛,复查内固定稳定,但植骨吸收,目前仍卧床。末次随访时疗效按标准评定:优5例,良6例,差1例,优良率91.7%。结论下肢骨干骨折术后骨不连采用双钢板内固定治疗效果确切,固定稳固,骨折愈合好。  相似文献   
2.
肩关节前侧不稳复发风险率随着病人的活动度增加而增高,特别是参与所谓的接触性或冲突性运动的病人。据报道,美国足球运动员因肩关节前侧不稳而行关节镜肩关节前侧稳定手术后,再发肩关节前侧不稳的风险率非常高。开放性手术虽然一度被推荐,但受治病人的异质性及缺乏相关的文献报道,使开放手术的优越性得不到体现。该文作者对58个因肩关节前侧不稳的美国运动员行开放性修复手术,并对其进行评估。58例病人术前均经保守治疗失败。其中43例为中学球员,11例为大学球员,4例是职业球员;年龄最小15岁,最大29岁(平均18.2岁);肩关节脱位47人,再发性肩关节半脱位11人。体检都有持续性肩关节前侧不稳征及明显外伤史,前侧恐惧试验均阳性。其中半脱位者的症状和体征比脱位者更明显,急性期过后均留有肩关节酸痛及无力。术前对41例行常规肩关节镜探查,明确是否有希-萨损伤、班卡特损伤、肩袖及关节唇损伤,以利于制定手术方案。手术时病人取仰卧位,手术床头高30°,上肢外展45°、避免前屈。沿Langer线顺皮纹作纵行  相似文献   
3.
骨膜覆盖对骨髓基质细胞移植修复软骨缺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了解在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 ,骨膜覆盖对移植细胞存留的影响及与早期病理结果相关性以及核酸荧光染料标记法用于追踪移植细胞的可行性。方法 :将体外培养MSC用核酸荧光染料标记后 ,复合胶原海绵植入兔关节软骨全层缺损中 ,一组用骨膜覆盖 ,另一组不加覆盖。分别于 2周、 6周切取修复组织标本 ,2周标本胶原酶消化流式细胞仪检测 ,6周标本做光镜与电镜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标记细胞荧光强度仍可被荧光镜和流式细胞仪所检测 ,骨膜覆盖组荧光标记率明显高于非骨膜覆盖组 ,差异有显著性 ,组织学观察也好于对照组。结论 :核酸荧光染料标记法可以作为短期追踪移植细胞的方法。骨膜覆盖能够提高种子细胞在缺损处的存留率 ,影响早期修复组织的病理结果。  相似文献   
4.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在骨折愈合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是一种特异性促血管内皮细胞有丝分裂因子,骨折后局部血管断裂和血肿形成,可加速它的分泌,它促进骨折端及周围软组织血管的生成,加快软组织的愈合,参与骨折愈合过程并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邹平洲  丁坚  付士平 《河北医药》2015,(7):1062-1063
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行手术治疗的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患者7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微创组和髓内钉组,每组35例。微创组予以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治疗,髓内钉组予以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踝功能评分( AOFAS)和术后并发症比较。结果观察组优良率为94?.29%,对照组优良率为91.43%,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微创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髓内钉组( P <0.01),而髓内钉组骨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微创组( P <0.01),2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AOFA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微创组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髓内钉组( P <0.01),而髓内钉组术后的畸形愈合和膝关节疼痛发生率明显高于微创组( P<0.01),断钉和延迟愈合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和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疗效均较为理想,两种术式各有优缺点,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cellgrowthfactor,VEGF)在异体皮质骨移植修复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新西兰大白兔45只,雌雄不限,体重2.5~3.0kg。制成双侧桡骨中段1.5cm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对照组单用异体皮质骨移植;实验组用异体皮质骨移植+重组人VEGF局部注射;拮抗组用异体皮质骨移植+VEGF多克隆抗体腹腔注射。于术后1、3、5、8和16周行X线片、病理切片、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四环素荧光成骨检测,评估骨缺损的修复情况。结果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实验组有大量血管生成,且随着时间延长血管数量逐渐增加,于第8周达高峰;四环素荧光标记显示结果与血管密度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相吻合。周围软组织血管密度计数及骨形成速率,除第8、16周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各时间点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和拈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各指标优于拮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能加速移植的异体骨血管化和爬行替代,促进骨缺损修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