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PNH)克隆与儿童获得性再生障碍性贫血(AA)的关系及作用。方法回顾分析AA患儿PNH克隆的存在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对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和环孢素A的联合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的影响。结果 148例AA患儿,其中粒细胞PNH克隆阳性74例(50%),单核细胞PNH克隆阳性68例(45.9%),总PNH克隆(粒细胞和/或单核细胞)阳性93例(62.8%)。49例粒细胞和单核细胞PNH克隆双阳性患儿中,单核细胞和粒细胞PNH克隆的大小分别为0.7%(0.4%~1.5%)和0.2%(0.1%~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者显著相关(r=0.65,P0.001)。根据不同PNH克隆阳性(单核细胞、粒细胞、总)分组,不同PNH克隆阳性和阴性组的性别、年龄、合并感染、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网织红细胞百分比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核细胞PNH克隆阳性对IST疗效有积极影响(P=0.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红蛋白浓度以及单核细胞PNH克隆阳性是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P均0.05)。结论血红蛋白浓度越高及单核细胞PNH克隆阳性,则AA患儿IST疗效越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细胞表面抗原CD123在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lineage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B-ALL)中的表达,并探讨其在儿童B-ALL微小残留病(minimal residual disease,MRD)检测中的应用及意义。方法:以健康儿童骨髓淋巴细胞为对照,应用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检测91例儿童B-ALL患者骨髓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及CD123的表达,其中78例B-ALL患者进行了骨髓细胞染色体培养及细胞遗传学分析。用CD10/CD123/CD34/CD19等抗体组合对其中CD123阳性表达的65例B-ALL患者进行MRD标记的筛选和监测。结果:健康儿童骨髓淋巴细胞CD123为阴性表达,91例儿童B-ALL患者中65例骨髓淋巴细胞CD123阳性表达(阳性率71.43%),且表达水平与白血病细胞成熟度呈负相关,CD34高表达患儿CD123表达水平高于CD34低表达患儿;细胞遗传学分析超二倍体组患儿CD123表达水平高于非超二倍体组;筛选到47例(占51.65%)B-ALL患儿CD123高表达。结论:儿童B-ALL患者多数表达CD123,表达水平与细胞成熟度呈负相关,CD123可用作B-ALL患儿的MRD监测标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残余胆囊结石的原因、诊治及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6年10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6例残余胆囊结石患者的临床诊治经过,分析其发生原因,探讨诊治方法及预防措施。结果 6例残余胆囊结石患者中,2例行腹部B超检查,其中1例证实为残余胆囊结石;所有患者行腹部增强CT检查,均证实为残余胆囊结石;3例患者行MRCP检查,其中2例确诊,1例未发现明显异常。6例残余胆囊结石患者中,2例行腹腔镜残余胆囊切除术,2例行腹腔镜中转开腹残余胆囊切除加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1例行腹腔镜中转开腹残余胆囊切除术,1例拒绝手术治疗。5例手术患者均治愈出院,随访4~43个月,平均(19.8±14.7)个月,无结石复发情况。结论 增强CT在残余胆囊结石的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腹腔镜手术可作为首选的治疗方法。残余胆囊结石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的手术方案,必要的手术技巧,良好的手术心态,及时中转开腹的意识对预防残余胆囊结石发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4.
脾脏是腹部最易受损的实质性脏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脾破裂占20%~40%.外伤性脾破裂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行开腹脾切除术,由于脾脏位置隐匿,需要较大的手术切口,腹壁解剖结构破坏严重.腹腔镜技术的发展为开展创口小而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式提供了基础,本次研究应用腹腔镜技术处理脾脏外伤21例,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右肝段胆管狭窄伴结石患者进行精准肝切开取石联合球囊扩张治疗,探讨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绍兴市人民院及诸暨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右肝段胆管狭窄伴结石患者30例,对其进行精准肝切开取石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将其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医院收治的行肝叶切除治疗的右肝段胆管狭窄伴结石患者30例,将其作为对照组,术后对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情况、肝功能、术后并发症及结石复发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肝功能各指标(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水平方面,两组患者术后均降低至正常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进行1年时间随访,研究组术后结石复发率3.3%与对照组结石复发率26.7%比较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右肝段胆管狭窄伴结石患者进行精准肝切开取石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能够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可使术后并发症及结石复发率显著降低,预后良好,具有微创、安全、有效等优势,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但临床发现的原发性肝癌多为中晚期患者,往往已失去了手术切除的机会,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目前已成为治疗中晚期肝癌的主要手段之一,虽能使肿瘤病灶大部分发生凝固性坏死,但多数病灶内仍可残存肿瘤细胞,从而引起肿瘤复发及转移,严重影响了TACE的远期疗效[1].本研究通过研究槐耳颗粒联合TACE对肝癌患者治疗前后甲胎蛋白(AFP)水平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功能影响,探讨其对晚期肝癌的辅助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微阵列酶联免疫法( Array-ELISA)检测肿瘤标志物诊断乳腺癌的价值.方法 采用Array-ELISA对146例乳腺癌患者、64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及11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清进行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53(CA153)、糖链抗原199(CA199)、前列腺特异抗原(PSA)6种肿瘤标志物检测.应用Logistic回归和ROC曲线对各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癌组CA153、CA125均明显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与正常对照组(P<0.05);其他四种肿瘤标志物(AFP、PSA、CA199、CEA)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A153、CA125两项联合检测,其敏感性为81.51%、准确度为86.93%、阴性预测值为86.08%,与单项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CA153、CA125两项肿瘤标志物单独检测时,CA153 的AUC为0.874较CA125大;两项联合指标的AUC达0.913,大于各单项肿瘤标志物(P<0.05).结论 CA153、CA125是乳腺癌的肿瘤相关性标志物,CA153对于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更大.2项指标联合检测优于单一的肿瘤标志物,可提高诊断乳腺癌的正确性.Array-ELISA检测多种肿瘤标志物可应用于乳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9.
10.
目的 探讨胰腺囊性肿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式,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与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绍兴市人民医院2016年9月至2020年8月经病理证实的37例胰腺囊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前行肿瘤全套检查37例(CEA升高5例,CA199升高2例);腹部B超检查21例(囊性16例,囊实性5例);腹部增强CT检查27例(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15例);腹部MRI检查22例(诊断与术后病理符合12例)。37例患者经术前综合评估决定手术方式,包括Whipple手术8例,胰体尾切除术24例和肿瘤局部切除术5例。16例患者术后出现A级胰漏,经禁食与抑制胰酶治疗后痊愈出院。34例患者术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37个月,中位时间15.2个月;其中1例导管内乳头状黏液性肿瘤(IPMN)癌变患者术后复发死亡,其余患者未见肿瘤复发转移征象。结论 腹部B超对于鉴别胰腺囊性肿瘤囊性或囊实性具有重要价值;腹部增强CT与MRI仍是术前诊断和评估胰腺囊性肿瘤最重要的无创检查手段。依据胰腺囊性肿瘤的部位、性质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选择相对微创的手术方式不仅利于肿瘤治疗,也能最大程度保留胰腺功能,造成最小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