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1篇
预防医学   19篇
药学   19篇
中国医学   18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认为形成胸痹心痛的根本起因在于阴阳失调,阳微阴弦。阳气微弱,气化功用失常,继而湿邪、痰浊、血瘀、寒凝等阴邪聚积痹阻心脉,故可见心前区或者膻中呈现发作性痛闷、憋塞等症候,此之谓胸痹心痛,这是阳气虚损、阴邪内聚的本虚标实病证,故在治疗上应当采用温阳通痹的基本治法,选方为枳实薤白桂枝汤加减。通体观察枳实薤白桂枝汤的方药组成,可见其多采用具有温阳化气功用之药物,方中诸药并用,上能通散心胸之阳,下能温化中下二焦阴邪,可达扶阳消阴之效,其中尤以扶阳为要。阳气充足,气化功能得以发挥其功用,从而温阳化痰、驱寒通络,使心脉气血得以流通,通则不痛,故可治疗胸痹心痛。在临床应用中,以枳实薤白桂枝汤为基础方,根据疾病进展中的兼证或者其变证,审识病机、辨证处药、临症加减,往往在临床中可获取良好的诊治作用。  相似文献   
2.
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白念珠菌临床感染的逐年增加以及唑类抗真菌药物的大量长期使用,导致了白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物耐药性的产生。而耐药性的产生并非一种耐药机制决定的,可能是多种耐药机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早在1935年Carrel等[1]就探索了肾脏常温机械灌注(normothermic machine perfusion,NMP)保存技术,由于技术复杂以及静态低温保存(static cold storage,SCS)技术在供肾保存方面的成功,NMP技术一直未得到充分的关注。近年来由于边缘供体肾脏应用的增加,SCS已不能达到满意的保存效果,主要表现为原发性无功能(primary nonfunction,PNF)和移植物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DGF)发生率的增加,加之心肺旁路外科设备与技术的发展,NMP保存供肾再次成为肾移植领域研究的热点[2]。  相似文献   
4.
  神经氨酸酶(NA)是流感病毒表面一种蘑菇云状四聚体结构的包膜糖蛋白,其抑制剂对高致病性流感病毒的各亚型均具有抑制作用,且其安全性和耐药性良好,可用于流感病毒的预防和治疗。笔者在归纳总结近年来该领域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之上,对神经氨酸酶及其抑制剂的分类、构效关系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现有条件设计并合成出活性更好、选择性更高的抗流感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claudin-10和claudin-17在缺血再灌注肾损伤模型小鼠肾脏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将152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假手术组(n=72)及模型组(n=72)。采用夹闭小鼠双侧肾蒂30 min的方法建立缺血再灌注肾损伤小鼠模型,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依据再灌注后时间点(0、3、6、12、24、48、72 h及5 d、7 d)分为9个亚组,每组8只小鼠。分别采用RT-PCR法及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各组小鼠肾组织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10、-17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及假手术组小鼠肾组织claudin-2、-10、-17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随再灌注时间点无明显变化(P > 0.05)。与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比较,再灌注后模型组claudin-2、-10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推移逐渐减弱,至再灌注24 h时达到最低水平(P < 0.05);再灌注后模型组claudin-17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增高,且随再灌注时间的推移逐渐增高,至再灌注12 h时mRNA及24 h时蛋白水平达到最高(P < 0.05)。结论 缺血再灌注肾损伤与紧密连接蛋白claudin-2、-10、-17的异常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7.
目的分析不同HbA1c水平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特点及病情严重程度。方法选取2016年12月-2019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行Hb A1c检测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1例,根据HbA1c水平是否达标分为达标组和不达标组。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及BISAP评分。结果 2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既往高血压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达标组患者住院时间短于不达标组,住院费用及既往糖尿病病史患者占比均低于不达标组(P <0.05)。2组患者胆石症占比、入院后首次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尿酸、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血清钙离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达标组患者高脂血症占比、脂肪肝占比、C反应蛋白、三酰甘油(TG)、空腹血糖均低于不达标组,肌酐高于不达标组(P <0.05)。2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达标组患者BISAP评分低于不达标组(P <0.05)。结论 HbA1c水平升高易并发高脂血症、脂肪肝,HbA1c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探讨房室结消融 +VVIR起搏器 (ABL +PM)治疗对永久性心房颤动 (简称房颤 )患者生活质量、心功能的改善及评估该治疗的安全性。选择 30例永久性房颤患者 ,14行例ABL +PM治疗 ,16例行药物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 12个月所有患者均做GWB和CSS生活质量评分 ,心脏超声测左室内径及射血分数值 ,活动平板测运动耐力 ,用Holter记录最快、最慢心率。并观察治疗后临床事件的发生。结果 :永久性房颤患者ABL +PM或药物治疗前、后组内比较 ,患者心室率、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改善 (P <0 .0 5 ) ;但ABL +PM组左室内径缩小 (P <0 .0 5 ) ,药物治疗组无改变 (P >0 .0 5 )。ABL +PM或药物治疗后 12个月组间比较 ,ABL +PM组心室率控制、左室内径、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改善优于药物组 (P <0 .0 5 )。再次住院人次ABL +PM组较药物组减少 (P <0 .0 5 ) ,死亡、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和血栓栓塞事件两组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ABL +PM或药物治疗均能改善永久性房颤患者心功能、运动耐力及生活质量 ,但ABL +PM优于药物治疗。ABL +PM是一种简单易行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看制作的反面录像,了解年轻护士对急救技术操作的掌握情况,然后针对性地进行强化培训,提高护士急救技术操作应用能力.[方法]选择2005年-2008年毕业的临床护士198人,选择氧气吸入法、吸痰术、简易呼吸器使用、除颤仪使用4项急救护理技术为考核培训项目,设置了19项错误操作方法,通过模拟操作录像后,制作成光盘循环式播放,护士通过观看,按照判断错误、分析错误、纠正错误要求进行理论笔试作答,通过考核结果发现的问题,再次组织强化培训考核.[结果]强化培训前护士对操作错误的判断、分析、操作平均正确率分别为75.6%、60.8%、73.0%;强化培训后护士对操作错误的判断、分析、操作平均正确率分别为100.0%、99.8%、9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救护理技术操作反面模拟录像考核培训法,能全面了解护士对操作的掌握情况,提高护士操作的熟练程度,培养护士分析能力,增强护士规范操作的意识,从而提高急救护理技术的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作用。方法12例缺血性或非缺血性:心肌病患者,男性11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59.4岁。心功能Ⅱ~Ⅲ级(NYHA分级),左心率射血分数0.23~0.36,常规进行标准抗心力衰竭治疗。患者均行ICD植入,并进行ICD参数的设置。术后1、3、6个月,以后每6个月随访1次,观察病人的临床症状,随访时通过体外程控仪调出ICD储存的资料进行分析,了解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情况,ICD的工作情况。结果术中及随访期间无死亡及心力衰竭加重,尢手术并发症。全部病例随访了3~30个月,其中2例患者发生心室颤动(室颤),除颤成功,3例患者发生室性心动过速,ATP转复成功,1例患者因心房颤动快速心室率发生误放电,通过药物控制心室率及调整ICD参数,未再发生误放电。结论12例心力衰竭患者中在随访期内(3~30个月)5例(42%)发生了室颤或室性心动过速,均经ICD成功复律。因此,ICD能有效预防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性猝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