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08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究白芍总苷对肠缺血再灌注(IIRI)大鼠Cajal 间质细胞线粒体的保护作用。方法:将45 只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白芍总苷组,每组15 只。造模前7 d,白芍总苷组给予白芍总苷溶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同剂量生理盐水灌胃,1 次/d。手术完成后12、24 h,测定小肠推进率;HE 染色观察小肠病理学变化,醋酸双氧铀和枸橼铅双重电子染色观察Cajal 间质细胞超微结构;Western blotting 检测小肠组织中C-kit、SCF 及Cx43 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术后12、24 h 时模型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模型组比较,术后12、24 h 时白芍总苷组大鼠的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光学显微镜下,白芍总苷组大鼠肠道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黏膜间水肿、充血明显改善;透镜下,白芍总苷组大鼠肠Cajal 间质细胞明显改善,线粒体肿胀减少,自噬体减少,可见缝隙连接体。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小肠中SCF、C-kit 以及Cx43 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模型组比较,白芍总苷组大鼠的SCF、C-kit 及Cx43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白芍总苷预处理改善了IIRI,对Cajal 间质细胞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稳定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kit/SCF 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究γ-氨基丁酸(GABA)对昼夜节律紊乱小鼠睡眠的改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6只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昼夜节律紊乱组(CRD)以及GABA干预组(150 mg/kg,GABA)。分别每天记录各组小鼠日间及夜间摄食量;小鼠干预处理30 d后,取其中30只小鼠进行旷场实验及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36只小鼠分别于造模结束后第2dZT0点与ZT12点处死。通过旷场实验,探究小鼠的行为学变化;采用戊巴比妥钠诱导睡眠实验探究GABA对昼夜节律紊乱小鼠的促睡眠效果;通过检测小鼠下丘脑时钟基因及前额叶皮层MEK、ERK蛋白表达,探讨GABA改善小鼠睡眠损伤的作用机制。结果 GABA可提高昼夜节律紊乱小鼠夜间摄食量,降低日间摄食量;GABA组小鼠在旷场中的运动总路程、平均速度、静止总时间及中央停留次数分别为2401.40 cm、8.04 cm/s、155.70 s、2次,与CR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01),与CON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GABA可延长小鼠睡眠时间(P<0.05),但对睡眠潜伏期无影响(P>0....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肉毒毒素E型重链(BoNT/E HC)的抗原表位及空间结构.方法: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以及其它分析软件分析重链蛋白的抗原表位和空间结构.结果:预测并显示了肉毒毒素E型重链的空间结构图,以及9个可能的重链的B细胞抗原表位,静电势图揭示了重链分子结构域的两性特点.结论:抗原表位的预测对于E型肉毒毒素相关诊疗试剂的开发有指导意义,而结构域的极性分析提示其等电点的不同可能在pH介导的穿膜中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4.
笔者将呋喃西林、麻黄素制成膜剂,经过我院耳鼻喉科临床试用证明,疗效确切作用持久。现简简介如一下: 处方: 盐酸麻黄素29 吠喃西林。.089 吐温一80 o.sml 聚乙烯醇209 蒸馏水90ml 翻法:取聚乙烯醉加蒸馏水soml浸泡后,于水浴上加热至溶娜.另取麻黄素、吠喃西林于乳眯中研细。加入吐温一80研匀使之分散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克隆、表达、纯化PNGase的N端片段,并制备其多克隆抗体.方法: 利用内切酶从人PNGase全长质粒上切下PNGase N端97个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克隆入pGEX4t1载体,进行原核系统诱导表达并纯化出目的蛋白,用该蛋白免疫大白兔制备其多克隆抗体,经免疫印记检测.结果: 重组的PNGase N端片段经测序显示构建成功,制备的抗体可以特异性识别小鼠组织内源性PNGase.结论: 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DF-1)、多重耐药蛋白1(MRP1)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邯郸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5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正常胃黏膜组织、胃癌组织及其癌旁组织SDF-1、MRP1的表达,分析胃癌组织SDF-1、MRP1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结果胃癌组织SDF-1、MRP1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癌组织SDF-1、MRP1表达与TNM分期、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但与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P>0.05);胃癌组织SDF-1、MRP1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胃癌组织SDF-1、MRP1呈高表达,SDF-1、MRP1与胃癌的生长、侵袭、转移有关,且二者可能共同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大学生昼夜节律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为有针对性的预防大学生抑郁、焦虑症状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法,于2020年11—12月在锦州市3所大学抽取1 938名大学生,采用一般情况调查问卷、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慕尼黑睡眠时型问卷(MCTQ)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昼夜节律和抑郁、焦虑症状的关联。  结果  不同专业,不同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情况的大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46.80,5.88,5.76,12.23),不同专业、吸烟情况、饮酒情况的大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9.41,5.80,5.56)(P值均 < 0.05)。分层分析显示,不同睡眠时型抑郁症状在年龄21岁、女生、医学和非医学专业、二年级、城镇户籍地、体质量指数为正常、不吸烟、饮酒和不饮酒、参加体育锻炼大学生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16,14.42,12.25,6.19,10.99,15.29,17.41,15.63,7.47,9.59,10.51,P值均 < 0.05);不同睡眠时型焦虑症状在年龄21岁、不吸烟大学生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8.34,7.16,P值均 < 0.05)。Spearman秩相关显示,校正后的休息日睡眠中点(MSFsc)与抑郁、焦虑标准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10,0.09),社会性时差与抑郁、焦虑标准分呈正相关(rs值分别为0.09,0.05)(P值均 < 0.05)。控制年龄、专业、吸烟、饮酒因素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显示,平均睡眠时长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0.82),每周失眠时间与抑郁症状呈正相关(OR=1.14)。早起型和中间型睡眠时型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OR值分别为0.66,0.57);中间型睡眠时型与焦虑症状呈负相关(OR=0.65)。  结论  昼夜节律与抑郁、焦虑症状有关,其中平均睡眠时长、早起型和中间型睡眠时型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中间型睡眠时型与焦虑症状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研究昼夜节律紊乱对机体肠道菌群和肠道屏障的影响,为预防和干预昼夜节律紊乱引发机体健康问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昼夜节律紊乱组(下文简称紊乱组),对照组大鼠用正常光周期暴露(12 h光照/12 h黑暗周期),紊乱组大鼠用轮回颠倒的光照周期暴露(12 h光照/12 h黑暗周期,每3 d颠倒一次,共计5个轮回)。采用16S rRNA测序技术测定分析大鼠结肠肠道菌群的物种组成和群落结构变化,利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结肠组织学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大鼠结肠Occludin、Claudin1、Claudin3和ZO - 1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紊乱组大鼠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和构成发生改变。门水平上,紊乱组大鼠肠道拟杆菌门(t = 2.672, P = 0.028)的丰度增加,而厚壁菌门(t = 2.732, P = 0.024)和放线菌门(t = 2.717, P = 0.026)的丰度减少。属水平上,紊乱组大鼠肠道毛螺菌(t = 4.468, P = 0.002)、瘤胃球菌(t = 4.096, P = 0.007)、梭状杆菌(t = 2.619, P = 0.038)和嗜木聚糖真杆菌(t = 2.500, P = 0.041)丰度减少。结肠粘膜下层轻度水肿但粘膜上皮没有发生明显损伤。大鼠结肠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t = 7.283, P<0.001)、Claudin1(t = 13.660, P<0.001)、Claudin3(t = 10.596, P<0.001)和ZO - 1(t = 6.919, P<0.001)表达均降低。结论 长期昼夜节律紊乱导致大鼠肠道菌群组成和结构发生改变。长期昼夜节律紊乱还可通过破坏肠道紧密连接而损害肠道上皮屏障的完整性,进而增加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段的中枢神经系统(CNS)血管母细胞瘤(HB)的临床特征、预后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月手术治疗的86例CNS-HB的临床资料。根据初次手术年龄分为四个年龄段(≤20岁、21~40岁、41~60岁和≥61岁),分析不同年龄段临床特征、预后差异。结果 CNS-HB以颅内压增高症状为主,其次是小脑症状。肿瘤主要位于幕下,其中小脑占65.6%、脑干占17.7%,其次是脊髓(11.5%),幕上极少(5.2%);实性肿瘤43例(44.8%),囊性肿瘤53例(55.2%)。年龄≤20岁组病程[(1.68±1.87)个月]较年龄≥61岁组[(26.50±50.66)个月]明显缩短(P<0.05)。年龄≤40岁病人VHL病发生率较年龄>40岁病人明显增高(P<0.05)。不同年龄段病人的肿瘤部位、肿瘤性质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41例(42.7%)出现坠积性肺炎,年龄越大,发生肺炎的几率越高(P<0.001)。术后15例(15.6%)出现颅内并发症,实性肿瘤及脑干肿瘤病人术后颅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囊性肿瘤或肿瘤位于其他部位病人(P<0.05)。末次随访,预后良好78例(81.3%),预后不良8例(18.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男性、肿瘤位于脑干以及实性肿瘤是CNS-HB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年轻HB病人的病程较短,而老年HB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是年龄不是HB病人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肿瘤部位及肿瘤性质与HB病人不良预后有关。40岁以下病人VHL病发病率较高,建议年轻病人积极进行VHL病的筛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