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3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弓状韧带的解剖及其在后腹腔镜解剖性肾切除手术中作为肾动脉定位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7月行后腹腔镜解剖性肾切除术297例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76例,女121例,年龄26~82岁,平均54.6岁。左侧174例,右侧123例。肾癌186例,肾盂癌74例,输尿管癌37例。术中采用"用多少,开多少,宁少勿多"的原则按需打开部分肾后间隙,显露腰大肌、腰方肌及膈肌等后腹腔解剖标志。识别内外侧弓状韧带,以内侧弓状韧带为导向,寻找并显露肾动脉。Hem-o-lok处理切断后,于其内下深面稍做游离,即可显露肾静脉,同法处理,总结后腹腔镜下内侧弓状韧带与肾动脉的解剖定位关系。结果后腹腔镜下可清晰识别三个肌性标志,即腰大肌、腰方肌及膈肌;及二个韧带标志,即外侧弓状韧带及内侧弓状韧带。内外弓状韧带在腔镜下呈现"海鸥"样外观,内侧弓状韧带水平向中线方向走行,正对肾动脉。以内侧弓状韧带为定位标志,297例手术快速寻找肾血管,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因损伤肾血管出血而中转开放的几率。结论遵循"用多少,开多少,宁少勿多"的原则游离肾后间隙能依托肾周自身的悬吊固定结构显露肾血管,减少操作通道的数量;内侧弓状韧带是后腹腔镜上尿路手术中肾动脉的重要定位标志,以之为导引寻找肾动脉,能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鸦胆子油乳联合常规吉西他滨+顺铂(Gemcitabine+Cisplatin,GP)化疗方案治疗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中晚期膀胱患者8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GP化疗,对照组在化疗的同时静脉滴注灭菌注射用水,治疗组静脉滴注等量鸦胆子油乳,3周为1个治疗周期,两组均连续治疗4个周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免疫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4个周期后,对照组卡氏评分(KPS)先减低后升高,治疗组KPS评分逐渐升高,且治疗1、2、4个周期治疗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对照组全血T淋巴细胞(CD_3~+)、辅助性T细胞(CD_4~+)、自然杀伤细胞(NK)比例及CD_4~+/CD_8~+值降低,全血CD_8~+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全血CD_3~+、CD_4~+、NK比例及CD_4~+/CD_8~+值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全血CD_8~+比例降低,且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2年后治疗组无进展生存期、生存率、中位生存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常规GP化疗方案可提高不可手术的局部晚期膀胱癌患者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降低化疗所致的不良反应,且疗效显著优于单独常规GP化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膀胱癌(bladdercellcarcinoma,BCC)患者是否应常规行IVU检查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至2008年诊治的1053例BC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膀胱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上尿路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053例BCC患者中有28例伴发上尿路肿瘤,发生率为2.66%。其中20例为肾盂癌,IVU检查发现肾盂内充盈缺损,CT检查发现病变。另输尿管癌8例,IVU检查发现患侧上尿路不显影7例,输尿管下段充盈缺损1例;前者有6例经输尿管镜检查发现,1例经CTU检查示左输尿管下段占位病变。合并上尿路肿瘤患者的膀胱肿瘤位置均局限在患者上尿路肿瘤同侧输尿管口附近及三角区。结论本组BCC患者伴发上尿路肿瘤的几率低。采用无创超声检查有阳性上尿路发现及肿瘤位于输尿管口周围及三角区时应进一步行上尿路影像学检查,无需所有BCC患者均行IVU检查。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炎与血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炎患者血精的发生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对我院近年来诊治的389例前列腺炎病人中76例合并血精的疗效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89例前列腺炎病人中76例出现血精,约占19.6%,经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后12例有效,占15.9%。结论:血精最常见原因为精囊疾病所致,前列腺炎患者也可出现血精。传统治疗方法对前列腺炎合并血精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治疗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的临床体会.方法 诊治2例左侧重复肾及重复输尿管患者,均经过超声、CT及CT尿路造影(CTU)证实.该组2例病例均行后腹腔镜左侧重复肾及重复输尿管切除术,其中1例输尿管口囊肿予以旷置.结果 2例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平均时间为110 min,平均出血量为100 mL.2例病例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15d.术后1个月复查肾功、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后腹腔镜治疗重复肾及重复输尿管安全易行,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与最大尿流率的关系。方法对141例诊断为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首先采用经直肠超声测量前列腺体积(PV)及前列腺突入膀胱程度(IPP),然后使用尿动力学检测仪检测最大尿流率,并且按照最大尿流率的大小分为A组(>15 mL/s)、B组(10~15 mL/s)、C组(≤10 mL/s)。分别比较3组间PV值和IPP值的差异,以及对PV、IPP与最大尿流率做回归分析。结果 3组PV分别为46.627cm3、55.162 cm3、57.078 cm3,A组与B组、C组间的PV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组与C组的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A组的IPP值为(0.0781±1.1669)cm,95%的可信区间0.309~1.252;B组IPP值为(1.879±0.6313)cm,95%可信区间1.675~2.084;C组的IPP值为(4.703±1.4643)cm,95%可信区间4.368~5.037。3组IPP值比较结果显示任意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当判断是否存在可疑膀胱出口梗阻时,PV、IPP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判断是否存在膀胱出口梗阻时,仅IPP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60.4 cm3或IPP>2.1 cm的患者易发生膀胱出口梗阻,而IPP>5.0 cm的患者发生膀胱出口梗阻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加;PV、IPP均可作为可疑膀胱出口梗阻的参考指标,而仅IPP可作为膀胱出口梗阻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开放性手术与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囊肿的优缺点。方法 对过去15年间接受开放性肾囊肿去盖术的34例患者与近年间接受后腹腔镜肾囊肿去盖术的5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历时、出血量、术后镇痛情况、离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和并发症等情况。术后随访时间开放组长于后腹腔镜组,前者为12—48个月,后者为13—15个月。结果 除拔除引流管时间无差别外,其余指标后腹腔镜手术组均优于开放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访两组均无囊肿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肾囊肿去盖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优于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8.
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对31例高龄膀胱癌患者实施了膀胱全切术,尿流改道采用输尿管襻式皮肤造口术,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的学习曲线、手术体会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9年10月的83例复杂肾结石行PCNL治疗的患者,早期30例及结石直径小于2cm行微通道PCNL的病例,其余病例均行标准通道PCNL。结果83例患者中前30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60min,中转开放手术取石5例,结石取尽率72.6%;后53例平均手术时间为100min,结石取尽率85.6%,无严重并发症发生,平均住院时间为12.5d。结论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手术设备的更新,经皮肾镜碎石术对于复杂肾结石治疗的微创、高效的优势将更加明显,手术的安全性也将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索利那新加坦索罗辛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索利那新加坦索罗辛治疗膀胱过度活动症(OAB)的疗效.方法 OAB患者53例,男15例,女38例.年龄29~72岁,平均43岁.随机分为2组,A组为单用索利那新组(27例),B组为索利那新加用坦索罗辛组(26例).服药方法:索利那新5 mg/d,坦索罗辛0.2 mg/d.连续14 d后随访,再进行OABSS评分.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急评分分别为(3.3±1.0)与(1.9±0.6)分,OABSS评分分别为(10.8±4.9)与(5.2±1.8)分;B组患者治疗前后尿急评分分别为(3.6±1.0)与(0.9±0.1)分,OABSS评分分别为(10.7±1.9)与(3.9±1.8)分,2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尿急评分和OAB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索利那新加用坦索罗辛可以有效缓解OAB患者的尿急症状并降低OABSS评分,索利那新加用坦索罗辛疗效好于单用索利那新.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efficacy of solifenacin with or without tamsulosin in patients with overactive bladder (OAB).Methods Fifty-three patients with OAB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group A 27 patients, group B 26 patients).The patients received either solifenacin 5 mg/day in group A or combined with Tamsulosin 0.2 mg/day in group B for two weeks.During the treatent period all the patients recorded voiding and adverse events in a diary.The symptoms of urgency, frequency, incontinence were evaluated by OABSS scores at the begining and end of the therapy period.The results of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were analyzed by using SPSS 13.0.Results The OABSS scores at the begining and end for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 P < 0.01 ).In both groups the efficacy was obvious.The OABSS scores at the end of the therapy between group A and B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P <0.05 ).The efficacy of group B was better than that of group A.Conclusion The efficacy of solifenacin combined with tamsulosin was better than solifenacin alone in OA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