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50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retroperitoneal hparoscopic radical nephrectomy,LRN)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open radical nephrectomy,ORN)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比较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4例,A组)与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33例,B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最早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量、术中术后输血、血浆量、术后随访时间及手术效果。结果A组中1例因最初对解剖结构难于辨认,无法分离肾前筋膜至肾门而改开放手术,1例因损伤精索静脉出血难以控制而改开放手术,1例因肾周脂肪过多无法将肾脏掀起显露肾蒂而玫开放手术。31例手术成功;B组手术均成功,1例术后2个月因大面积脑出血死亡。余均无瘤生存。两组病例比较术中出血、术后引流、术后最早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量、术中术后输血、血浆量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肿瘤大小、手术时间、随访时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的开放性肾癌根治性切除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性切除术虽然技术难度大,但其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对T1N0M0和T2N0M0期肿瘤控制,临床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弓状韧带的解剖及其在后腹腔镜解剖性肾切除手术中作为肾动脉定位标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4年7月行后腹腔镜解剖性肾切除术297例的病例资料。其中,男176例,女121例,年龄26~82岁,平均54.6岁。左侧174例,右侧123例。肾癌186例,肾盂癌74例,输尿管癌37例。术中采用"用多少,开多少,宁少勿多"的原则按需打开部分肾后间隙,显露腰大肌、腰方肌及膈肌等后腹腔解剖标志。识别内外侧弓状韧带,以内侧弓状韧带为导向,寻找并显露肾动脉。Hem-o-lok处理切断后,于其内下深面稍做游离,即可显露肾静脉,同法处理,总结后腹腔镜下内侧弓状韧带与肾动脉的解剖定位关系。结果后腹腔镜下可清晰识别三个肌性标志,即腰大肌、腰方肌及膈肌;及二个韧带标志,即外侧弓状韧带及内侧弓状韧带。内外弓状韧带在腔镜下呈现"海鸥"样外观,内侧弓状韧带水平向中线方向走行,正对肾动脉。以内侧弓状韧带为定位标志,297例手术快速寻找肾血管,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同时也减少了因损伤肾血管出血而中转开放的几率。结论遵循"用多少,开多少,宁少勿多"的原则游离肾后间隙能依托肾周自身的悬吊固定结构显露肾血管,减少操作通道的数量;内侧弓状韧带是后腹腔镜上尿路手术中肾动脉的重要定位标志,以之为导引寻找肾动脉,能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皮肾穿刺造瘘术(PCN)治疗肾后性急性肾功能衰竭(PARF)患者的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分析40例PARF患者在B超引导下行PCN的临床资料,并与20例行常规开放手术患者进行对比.结果 肾穿刺组PCN成功率为100%,引流后2~7 d,患者肾功能均恢复正常;治愈30例;长期留置肾造瘘管10例,其中2例为腹腔继发肿瘤患者,8例为宫颈癌晚期患者;无一例死亡、无造瘘后肾周血肿和胸膜损伤发生,未出现术后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并发症.开放手术组于引流后2~7 d 19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其中术后出现肺部感染3例,经抗感染、对症治疗后好转;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例.结论 PCN具有创伤小、出血少的优点,对挽救PARF患者肾脏功能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膀胱癌(bladdercellcarcinoma,BCC)患者是否应常规行IVU检查的临床意义进行评估。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5年至2008年诊治的1053例BCC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膀胱肿瘤的位置、临床分期、病理分级、上尿路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1053例BCC患者中有28例伴发上尿路肿瘤,发生率为2.66%。其中20例为肾盂癌,IVU检查发现肾盂内充盈缺损,CT检查发现病变。另输尿管癌8例,IVU检查发现患侧上尿路不显影7例,输尿管下段充盈缺损1例;前者有6例经输尿管镜检查发现,1例经CTU检查示左输尿管下段占位病变。合并上尿路肿瘤患者的膀胱肿瘤位置均局限在患者上尿路肿瘤同侧输尿管口附近及三角区。结论本组BCC患者伴发上尿路肿瘤的几率低。采用无创超声检查有阳性上尿路发现及肿瘤位于输尿管口周围及三角区时应进一步行上尿路影像学检查,无需所有BCC患者均行IVU检查。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炎与血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列腺炎患者血精的发生情况及相互关系。方法:对我院近年来诊治的389例前列腺炎病人中76例合并血精的疗效及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总结。结果:389例前列腺炎病人中76例出现血精,约占19.6%,经传统治疗方法治疗后12例有效,占15.9%。结论:血精最常见原因为精囊疾病所致,前列腺炎患者也可出现血精。传统治疗方法对前列腺炎合并血精患者疗效欠佳。  相似文献   
6.
颅内血块吸除器是一种新的器械。这种器械在吸引器基础上增加一轴心螺旋绞丝(或绞刀),用牙科钻带动可边打碎边吸引颅内块型血肿,一改过去颅内血块型血肿必须开颅摘除的传统方法。而且作者结合运用他们以前创用的有槽手锥锥颅法,不必钻孔,不必切开头皮,锥孔即可完成,十分简便,此法尤适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年老体衰不适开颅手术之患者。在体外实验上,明确证明了单纯用吸引器仅能吸住血块但不能将其吸出,而开动绞丝后则极容易且迅速地吸除血块,效果十分明显,我们还建立了兔子颅内血肿实验动物模型(过去尚未见报道)。而且清除动物实验模型的血肿也取得成功。通过实验还确定了绞丝的转速及吸引器负压之最佳参数。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后腹腔镜与开放式肾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3年10月至2006年10月,对临床分期为T1N0M0或T2N0M0期90例患者,施行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49例(A组),开放式肾癌根治术41例(B组),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A组46例手术成功。4例(8.7%)出现主要并发症,随访(21.9±6.1)个月。B组手术均成功,1例因术后脑出血死亡。9例(22.5%)出现主要并发症,随访(24.9±7.8)个月。病理、证实均为肾恶性肿瘤。两组病例在肿瘤大小、手术时间、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镇痛剂使用、输血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与开放式肾癌根治术相比,后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具有微创、痛苦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而对T1N0M0或T2N0M0期肿瘤控制,临床疗效相同。  相似文献   
8.
多发性内分泌肿瘤(multiple endocrine neoplasm,MEN)是指一个患者同时有3个以上内分泌腺发生病变,临床多表现为受累的内分泌腺功能亢进.近年我科收治MEN 2a及MEN 2b型各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治疗重复肾、重复输尿管的临床体会.方法 诊治2例左侧重复肾及重复输尿管患者,均经过超声、CT及CT尿路造影(CTU)证实.该组2例病例均行后腹腔镜左侧重复肾及重复输尿管切除术,其中1例输尿管口囊肿予以旷置.结果 2例病例手术过程顺利.手术平均时间为110 min,平均出血量为100 mL.2例病例术后均未出现并发症,平均住院时间为15d.术后1个月复查肾功、B超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 后腹腔镜治疗重复肾及重复输尿管安全易行,创伤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