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肝脏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可行性及安全性,并与传统手术的疗效进行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2年2月期间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诊治中心收治的303例门静脉高压症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1例患者接受肝移植治疗(肝移植组),202例患者接受常规手术治疗(常规手术组),术后随访8~44个月,平均26个月。结果常规手术组患者术前肝功能明显优于肝移植组(P<0.01),2组患者总体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4%(14/189)比3.0%(3/101),P=1.00〕。肝移植组术后再出血率为2.0%(2/101),低于常规手术组的9.5%(18/189),P<0.05。肝移植组术后内镜下曲张静脉消失率为86.1%(87/101),高于常规手术组的54.5%(86/189),P<0.01。结论肝移植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所致上消化道出血是安全可靠的。有出血史但术前肝功能尚好的患者,接受常规手术后能维持较好的肝脏功能和生活质量。终末期肝病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肝移植是唯一的治愈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危险因素,探索减少该疾病发生的有效治疗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肝胆胰外科2009年1月—2012年6月期间接受肝移植手术并符合纳入标准的128例患者资料,对移植前脾脏体积、术前门静脉直径、术前胃左静脉直径、术前和术后血小板、术前和术后白细胞、术前总胆红素水平及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筛选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对在2012—2013年期间部分术前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分析其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结果: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P=0.012,OR=2.789, 95%可信区间:1.249~6.227)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P=0.017, OR=3.124, 95%可信区间:1.230~7.933)为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行肝移植同期脾动脉缩窄术的6例患者中仅1例(16.7%)在术后表现为持续性血小板减少,而对照组48例中32例(66.7%)术后存在持续性血小板减少,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肝移植术前脾脏体积大于500 ml以及门静脉直径大于15 mm可以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独立危险因素。肝移植手术同期行脾动脉缩窄术以控制脾脏体积作为肝移植术后持续性血小板减少的预防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