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5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84篇
内科学   6篇
皮肤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9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胆胰肠结合部(CPDJ)医源性损伤发生隐匿,易漏诊与误诊,可导致严重并发症。近年来,随着胆石病发病率的不断增高、胆胰手术的普遍开展以及内镜和胆道镜等技术的深入推广,CPDJ医源性损伤发生逐渐增多。损伤处理方式和时机选择仍存在一定争议,治疗方案因人、因时而异。目前,多以“损伤控制性外科”理念为原则,继而进行“个体化”分期手术治疗。但二次手术治疗成本高、风险大、病人预后不佳,因此,防胜于治,全面而细致的防治思维可为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CPDJ医源性损伤的监测及诊断技术有待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C(plelet-derived growth fctor-C,PDGF-C)和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lelet-derived growth fctor-D,PDGF-D)与IgA肾病患者不同程度肾间质纤维化的关系及意义.方法 将50例肾组织标本按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分为4组(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PDGF-C及PDGF-D的表达,并将PDGF-C/-D的表达情况与肾间质纤维化程度及临床指标(24h尿蛋白、尿素氮、肌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IgA肾病患者肾组织PDGF-C/-D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与肾间质纤维化的程度成正相关(r=0.654和r=0.571,P<0.01).此外,IgA肾病肾组织PDGF-C/-D的表达与血尿素氮(BUN)及血肌酐(Scr)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24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随着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的加重,PDGF-C、PDGF-D的表达量明显上调,PDGF-C/-D可能在IgA肾病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利用小鼠前成骨细胞系MC3T3 E1初探FGF2对BMPS 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调节机制。方法 :构建含 5个串联的来源于Smad6启动子的R Smads结合序列 (GC2 )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 ( 5GC2 Lux)。以该质粒探讨FGF2对BMP组成活化型受体I(caALK 2 )激活的Smad5转录调控能力的影响。外源转染去除Smad5分子中MEK ERK通路磷酸化位点的突变体 ,探讨FGF2伙化的MEK ERK对BMPS Smads通路的调节作用。结果 :所构建报告基因质粒能够特异反映Smads的转录激活能力的变化。FGF2能够显著下调BMP组成活化型受体(caALK2 )激活的Smad5转录调控能力。外源转染Smad5突变分子仅能部分逆转FGF2对Smads通路的负调节效应。结论 :FGF2参与调节BMPs活化的信号通路可能不仅限于通过活化MEK ERK信号转导通路来下调Smads转录调控活性  相似文献   
4.
人胎盘源贴壁细胞支持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从胎盘中分离培养人胎盘源贴壁细胞 (humanplacentaderivedadherentcells,hPDAC) ,研究其对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作用。以酶消化法自人胎盘组织中分离培养hPDAC ,并以流式细胞术对其进行鉴定。进一步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人脐血CD34+细胞 ,建立以hPDAC为滋养层的CD34+细胞体外扩增培养体系 ,并与无滋养层的液体培养体系相比 ,观察不同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百分率的影响。结果表明 ,人胎盘组织中可分离培养出hPDAC ,并证实其为混合性细胞群体 ,主要含有间充质细胞。以hPDAC为滋养层的共培养体系较无滋养层液体培养体系对有核细胞总数、CFC及CD34+细胞均具有明显的扩增效应 ,其中以SCF +IL 3+IL 6 +FL +hPDAC组扩增效果最强 ,分别扩增了 ( 12 6 .0± 6 .7)倍 ,( 4 9.8± 1.7)倍和 ( 8.3± 1.6 5 )倍。上述结果提示 ,hPDAC具有体外支持造血作用 ,并提供了一与脐血CD34+细胞体外扩增相适应的新滋养层。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30岁。因多饮、多尿3年,性功能逐渐减退,偶有头痛、头晕、视物畏光就诊。体检:(-)。实验室检查:尿量明显增多,比重下降,血压及血糖无明显异常。MRI检查::垂体柄、垂体漏斗部未见确切显示,垂体后叶高信号消失。三脑室底视交叉上可见一等T1稍长T2信号约1.1cm×1.0cm×0.9cm,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视交叉受压,可见左侧桥小脑角及左侧延髓各见一异常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纤支镜)灌洗吸痰在预防及治疗食管癌术后肺部并发症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纳入我院胸心外科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8例微创食管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0例术后予以纤支镜灌洗吸痰作为试验组,48例行常规物理治疗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呼吸衰竭、吻合口瘘的情况,以及引流管留置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住院日等。结果试验组在术后肺部感染(20.0%和45.8%,χ^2=7.43、P=0.006)、呼吸衰竭(2.0%和12.5%,χ^2=4.07、P=0.000)、术后引流管留置[(7.7±1.9)d和(9.9±2.3)d,t=-5.28、P=0.000]、抗生素使用[(8.2±1.5)d和(11.6±2.5)d,t=-5.90、P=0.000]低于对照组;两组在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平均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微创食管癌术后早期经纤支镜灌洗吸痰,可以减少围术期风险及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临床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胚胎发育过程中间充质干祖细胞(MSPCs)与造血细胞间的起源关系。方法取发育不同时间药流胚胎,分离不同造血组织消化成单个细胞,于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培养体系培养10~14 d,倒置显微镜下挑取直径大于0.5 mm的HPP-CFC集落于液体培养体系进行二次培养,对二次培养中出现的贴壁细胞进行扩增并鉴定其细胞表面分子的表达,于不同分化体系鉴定其是否具有MSPCs的分化特性。结果本研究总结了胚胎发育不同时期主动脉-性腺-中肾(AGM)区、卵黄囊、胎肝等不同部位包括HPP-CFC在内的各类造血前体细胞的发育动态,发现从28体节开始,一定比例的AGM区HPP-CFC除能够分化产生造血细胞外,其来源的贴壁细胞具有MSPCs的分化功能,贴壁细胞在淋巴母细胞转化实验中可抑制T细胞的增殖。结论人胚胎AGM区内,部分MSPCs和造血细胞起源于共同前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对荷瘤裸鼠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效果以及对PDCD5和XIAP表达的影响。方法制备裸鼠肺癌荷瘤模型,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0.9%氯化钠溶液组、奥沙利铂组、紫杉醇组和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组;q-PCR检测各组PDCD5和XIAP基因表达水平;Western bolt分析各组PDCD5和XIAP蛋白表达情况;对比分析各组肿瘤组织重量。结果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组PDCD5 mRNA表达水平最高(P0.01),XIAP mRNA表达水平最低(P0.01);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组PDCD5蛋白表达最高(P0.01),XIAP蛋白表达最低(P0.01);对比各分组肿瘤组织重量,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组肿瘤质量最小(P0.01)。结论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化疗能显著增加PDCD5表达和降低XIAP表达,能使已发生的非小细胞肺癌组织质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9.
间充质干细胞(MSC)具有低免疫源性、多向分化、强大的支持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同时具有来源广泛,易于体外分离和扩增的特点,目前广泛应用于临床疾病的治疗。研究资料表明,MSC输注后广泛分布于受者各组织器官,然而MSC体内靶向迁移是达到临床治疗的高效性和安全性的关键所在,本文对静脉输注后MSC的体内分布特点和增强MSC体内靶向迁移策略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复方甘草酸苷胶囊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观察318例皮肤病患者口服复方甘草酸苷胶囊的临床疗效,一次2片,一日3次,饭后服用,14~21d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内服和外用药物。结果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斑秃有效率为86.00%,治疗皮炎有效率为90.00%,治疗湿疹有效率为94.00%,治疗荨麻疹有效率为82.00%,治疗玫瑰糠疹有效率90.00%,治疗皮肤瘙痒症有效率为86.00%,治疗过敏性紫癜有效率为93.33%,治疗银屑病有效率为93.75%,治疗痒疹有效率为83.33%,治疗扁平苔癣有效率为70.00%。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胶囊治疗318例皮肤病取得良好效果,费用低廉,适合基层医院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