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人胚胎嗅鞘细胞植入鼠半横断脊髓的初步观察(英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人胚胎嗅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移植对成鼠脊髓轴突再生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纯化、培养2周的人胚胎OECs,移植于10只成年SD大鼠半横断胸髓(T10)的两端;对照组10只同样方法给予等量的DMEM培养液。6周后组织切片,行HE染色、嗜银染色以及髓鞘碱性蛋白(MBP)和抗神经生长因子受体抗体(NGFR)免疫组化检查。结果OECs移植组6周后脊髓大体标本显示初步愈合现象;组织学观察,OECs呈NGFR阳性表达,显示OECs仍然存活,且与宿主组织整和良好;部分再生轴突长入断端间组织,呈MBP阳性表达。结论人胚胎OECs对成鼠胸髓损伤后的轴突再生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预防神经损伤的作用及技术已广泛应用,出现的问题亦逐渐增多。目的:观察常用麻醉药物及控制性降血压对猴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评价诱发电位术中监测的作用及影响因素。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麻醉科。对象:实验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10只健康猕猴(广州动物园购入),雌雄不限,体质量3.8~5.8kg,平均4.3kg。干预:测量10只健康猕猴CSEP,SSEP和MEP并保留基线用于对比。将猴模拟脊柱手术中的麻醉及控制性降压等操作,然后分别给异丙酚(2mg/kg)、芬太尼(4μg/kg)、氯胺酮(6mg/kg)、硝普钠和异氟醚犤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犦等,每次给药后观察CSEP,SSEP和MEP变化,最后控制性降血压,观察图形改变。主要观察指标:给药后猴CSEP,SSEP和MEP变化。结果:氯胺酮对皮层CSEP的潜伏期影响最明显,可延长3~5ms;异氟醚对皮层CSEP的波幅影响最大,可降低50%~100%;控制性降压中,波形亦随之变化。SSEP几乎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结论:单独使用CSEP监测必须与麻醉密切配合,否则既不稳定又不可靠,SSEP是最佳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三种诱发电位术中监测脊髓功能的实际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背景:诱发电位监测脊髓功能预防神经损伤的作用及技术已广泛应用,出现的问题亦逐渐增多。目的:观察常用麻醉药物及控制性降血压对猴皮层体感诱发电位(CSEP)、脊髓体感诱发电位(SSEP)和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影响,评价诱发电位术中监测的作用及影响因素。设计:前后对照研究。单位: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骨科、麻醉科。对象:实验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10只健康猕猴(广州动物园购入),雌雄不限,体质量3.8~5.8kg,平均4.3kg。干预:测量10只健康猕猴CSEP,SSEP和MEP并保留基线用于对比。将猴模拟脊柱手术中的麻醉及控制性降压等操作,然后分别给异丙酚(2mg/kg)、芬太尼(4μg/kg)、氯胺酮(6mg/kg)、硝普钠和异氟醚[1.5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等,每次给药后观察CSEP,SSEP和MEP变化,最后控制性降血压,观察图形改变。主要观察指标:给药后猴CSEP,SSEP和MEP变化。结果:氯胺酮对皮层CSEP的潜伏期影响最明显,可延长3~5ms;异氟醚对皮层CSEP的波幅影响最大,可降低50%~100%;控制性降压中,波形亦随之变化。SSEP几乎不受其他因素影响。结论:单独使用CSEP监测必须与麻醉密切配合,否则既不稳定又不可靠,SSEP是最佳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兰海  王鹏  陈聪  殷德振  李伟  信效堂   《中国医学工程》2013,(7):178-178,180
目的探讨腰椎后路手术并发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及效果。方法对37例腰椎后路手术后并发脑脊液漏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脑脊液漏的治疗措施及疗效。结果 37例腰椎后路手术后脑脊液漏患者中34例经俯卧位、间断夹管等综合治疗措施后痊愈,3例经过腰大池引流后痊愈。结论俯卧位、间断夹管的综合治疗方法是腰椎后路手术后脑脊液漏的首选治疗措施,对于迁延不愈的脑脊液漏患者,腰大池引流是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术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及术后处理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动脉吻合口急性血栓形成及动脉吻合口脱落微血栓造成移植组织及再植肢体缺血的临床表现和处理技术。方法:在2例皮瓣,1例游离第2足趾移植术中及1例断腕,2例小腿离断再植术中,移植物或再植肢体通血后15min内再次丧失血供,显微镜下观察动脉吻合口栓塞或吻合口通畅而丧失血供,判断为吻合口远端栓塞。术中应用尿激酶10~15万^u局部动脉内注射溶栓。对于术中反复发生栓塞病例,术后加用尿激酶局部或全身用或合用肝素治疗。结果:成功解除动脉栓塞,移植组织、再植肢体成活。结论:术中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动脉栓塞是解除动脉危象的安全、有效、快捷、方便的方法,可作为显微外科处理此类栓塞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受体Flt-1(sFlt-1)与小鼠骨肉瘤生长的关系及其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通过逆转录病毒载体将sFlt-1和LacZ基因转导至人骨肉瘤G-292细胞,将其与未转导的G-292细胞分别移植到重度联合免疫缺陷小鼠胫骨近端建立骨肉瘤模型,实验分为G-292组、LacZ转导组、sFlt-1转导组和假手术组。第2、4、6和8周使用microCT监测肿瘤的发展,并在8周时收集肿瘤标本检测VEGF、sFlt-1、CD34、Ki-67、c-myc、c-fos、趋化因子受体4(CXCR4)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c-myc和c-fos mRNA表达。结果 8周时sFlt-1转导组肿瘤大小为(7.56±2.00) mm3,小于LacZ转导组[(28.28±6.85) mm3]和G-292组[(32.76±10.06) mm3],F=17.789,P<0.001。肿瘤组织中sFlt-1转导组CD34阳性微血管密度为13.60±3.27,低于LacZ转导组(...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告16例跟骨骨髓窦患者临床资料,提出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以免误诊误治.方法 1987年7月-2007年10月,收治16例跟骨骨髓窦患者.男11例,女5例:年龄21~67岁,平均32.5岁.因足踝部外伤摄X线片发现12例,因足跟疼痛摄X线片发现4例.伴踝部骨折4例.骨髓寞1~3 cm.单侧13例,双侧3例.分析X线片、CT,并随访其骨结构变化.结果 X线片示骨髓窦呈类圆形8例,椭圆形4例,不规则形4例.6例行CT检查,CT示跟骨大小外形正常,边缘光整;跟骨体部局限性密度减低,其内密度不均,可见稀疏排列的骨小梁影,垂直走行的骨小梁断面呈小点状致密影;低密度区部分边缘向周围逐渐过渡,部分边缘清楚,可略有硬膨胀.其中2例因术前诊断为骨囊肿而行手术刮除,术后1例病理诊断为脂肪组织,另1例术中发现为脂肪组织;4例准备行骨囊肿手术前再次会诊,纠正为跟骨骨髓窦而免除手术.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0年.患者病情无变化,X线片示骨结构无变化.结论 跟骨骨髓窦临床少见,认识该病可避免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激光扫描三维重建后动态测量下颈椎椎间高度退变时相应节段椎间孔的变化,为临床诊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新的思路和参考。 方法 选用6具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以C5/6单节段脊柱功能单位(FSU)作为研究对象。椎间盘切除后将C5/6椎间高度置于基准高度状态,激光扫描仪扫描收集该状态下C5/6 FSU的空间关系信息,再对骨性单椎体进行全面扫描,在Geomagic Studio8.0软件中再现 C5/6基准状态,并模拟6种椎间高度退变模型,即C5椎向C6椎椎体面趋于平行移动基准高度的10%、 20%、30%、40%、50%和60%。多平面动态测量方法(MPDM)分别测量椎间孔容积、中间面积、内口以及外口面积。 结果 测量数据显示随着椎间高度持续的下降,椎间孔的容积和面积逐渐减小,当椎间高度丢失基准高度30%时,椎间孔中间面积首先开始与基准状态有显著性差异(P=0.003)。 结论 激光扫描三维重建原貌再现骨性表面,是获得精确测量数据的前提;动态测量的方法较为客观准确,是测量椎间孔的理想方法;测量发现在下颈椎骨性椎间孔随着椎间高度在下降而缩小,其中间面积首先发生显著缩小,提示此处容易发生狭窄而引起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sFlt-1基因针对人骨肉瘤G-292细胞体外转导的效率。方法逆转录病毒介导的sFlt-1基因体外转染人骨肉瘤G-292细胞,应用ELISA试验评估sFlt-1转基因表达的效率。结果 sFlt-1转导后3 d检测到了高水平表达,21 d时达到峰值;转基因产物较高水平的表达至少维持了8周。结论 ELISA试验测定证实sFlt-1基因体外转导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下颈椎前路单椎间隙减压后不同高度植骨对颈椎即刻运动稳定性的影响,为临床上选择适宜的植骨高度提供依据。方法:采用6例新鲜成人尸体颈椎标本,取三面皮质骨髂脊植骨块,对完整状态、C5/6节段椎间隙减压术后应用不同高度骨块(基准高度的100%、120%、140%、160%)行椎间植骨5种状态下进行生物力学测试。在生物材料测试机上加载前屈后伸、左右侧屈、左右轴向旋转的三维运动;计算机图像处理软件测量C5/6节段在各状态下的三维运动范围;进行各状态间的多重比较分析。结果:6例标本C5/6椎间隙植骨的基准高度平均为6.86mm。所有骨块植骨成功,但160%基准高度植骨时骨块置入较困难,且1例标本出现了椎间隙前方残余软组织的撕裂。1例标本在基准高度植骨状态测定屈伸过程中出现了植骨块移位,但在测试过程中均无植骨块脱出。统计分析表明,140%和160%基准高度植骨时较基准高度植骨时C5/6节段前屈后伸、左右侧屈活动度明显减小(P<0.05),但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160%基准高度植骨时C5/6节段的左右侧屈活动度较完整状态及120%基准高度植骨时明显减少(P<0.05);其余各状态间两两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下颈椎单椎间隙减压后,撑开植骨可增加手术节段的即刻运动稳定性,理想的植骨高度为140%基准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