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29篇
  免费   1226篇
  国内免费   959篇
耳鼻咽喉   150篇
儿科学   192篇
妇产科学   99篇
基础医学   896篇
口腔科学   327篇
临床医学   3378篇
内科学   2135篇
皮肤病学   458篇
神经病学   696篇
特种医学   1275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1784篇
综合类   6660篇
预防医学   2301篇
眼科学   125篇
药学   2515篇
  14篇
中国医学   2521篇
肿瘤学   683篇
  2024年   71篇
  2023年   279篇
  2022年   331篇
  2021年   304篇
  2020年   409篇
  2019年   491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332篇
  2016年   411篇
  2015年   480篇
  2014年   1108篇
  2013年   1034篇
  2012年   1309篇
  2011年   1364篇
  2010年   1445篇
  2009年   1433篇
  2008年   1469篇
  2007年   1355篇
  2006年   1326篇
  2005年   1220篇
  2004年   1178篇
  2003年   1093篇
  2002年   943篇
  2001年   815篇
  2000年   830篇
  1999年   657篇
  1998年   573篇
  1997年   560篇
  1996年   503篇
  1995年   445篇
  1994年   383篇
  1993年   302篇
  1992年   236篇
  1991年   210篇
  1990年   176篇
  1989年   161篇
  1988年   97篇
  1987年   94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55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16篇
  1980年   17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4篇
  1959年   4篇
  195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究过表达IL-24对乳腺癌细胞CXCR4表达及肿瘤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IHC)检测乳腺癌与癌旁正常乳腺组织CXCR4与其配体CXCL12表达,并分析其相关性;Western blot检测CXCR4在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MCF-10A及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和MDA-MB-231中的表达;采用慢病毒稳转技术在乳腺癌细胞系MDA-MB-231中过表达IL-24,免疫荧光显微镜、RT-PCR和ELISA检测感染效率;将细胞分为5组:LV-IL-24组(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LV-NC组(感染阴性对照慢病毒)、AMD3100组(采用CXCR4/CXCL12轴阻滞剂AMD3100进行培养)、LV-IL-24+AMD3100组(采用AMD3100进行培养的感染过表达IL-24慢病毒的细胞)、阴性对照组(正常培养的MDAMB-231细胞);Transwell、划痕实验和Annexin V-FITC细胞凋亡实验检测上述各组细胞侵袭、迁移及凋亡;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CXCR4、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及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表达。结果:CXCR4与CXCL1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与MCF-10A细胞相比,CXCR4在乳腺癌细胞系MCF-7、MDA-MB-453及MDA-MB-231中表达明显增加(P<0.05),以MDA-MB-231最为显著(P<0.01)。转染过表达IL-24的慢病毒后,MDA-MB-231细胞IL-24 mRNA与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V-IL-24组、AMD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细胞侵袭、迁移能力均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率明显提高(P<0.05),LV-IL-24+AMD3100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V-IL-24组、AMD3100组和LV-IL-24+AMD3100组细胞CXCR4、AKT与mTOR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凋亡相关蛋白Bax与cleaved-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P<0.05),LV-IL-24+AMD3100组变化最为显著(P<0.01)。结论:乳腺癌细胞中过表达IL-24可抑制CXCR4表达,通过下调PI3K/AKT/mTOR信号通路降低肿瘤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促进其凋亡,联合使用CXCR4/CXCL12阻滞剂AMD3100可显著提高IL-24的上述抑癌效应。  相似文献   
2.
3.
4.
赵军  师建平  段迎喜 《河南中医》2020,40(3):344-347
脾胃之气的充足和清气的正常升发对人体生命活动具有决定意义,饮食、劳倦、情志、外感对脾胃的损伤往往影响中焦脾胃清阳的生成及升发,脾胃病以本虚为主,多由虚致实,虚实兼有,病机关键为升降失常,脾气不升。肝对人体气机具有升宣调畅作用,脾气的升清有赖于肝气升发促进。在补中益气的同时,要补肝益气。同时,肾精气充盈,元气方能充沛,肾阳又主气化,肾精不封、肾气不固者必致肾气下陷。治疗须温肾壮阳、升阳举陷。脾胃中气不足,气机郁滞而化火,并脾之清气下流而生泄泻,相火乘其土位更加耗伤中焦清阳之气。段老师特别注重脾气生长、升发,只有清阳升发,脾气上升,元气才能充沛,阴火才会收敛潜藏。治疗时运用辛甘之药以补益中气,借升阳风药以助肝胆之用,补其中而升其阳,升浮变通,使生长之气健旺。段老师善于运用甘温之品,温补中气,升发清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分析对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在临床中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择取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126例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63例/组。A组接受西医方式治疗(单纯切开复位内固定术),B组接受中西医结合治疗,观察与统计治疗前后疼痛情况、临床治疗效果情况,并予以对比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组间疼痛评分对比(P0.05);治疗后,B组疼痛评分以及临床治疗优良率情况均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对于跟骨关节内骨折患者,选择中西医结合方式进行治疗后,能够有效缓解疼痛感,且促进康复,在临床中具有进一步加强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利用MRI技术连续采集头颈部肿瘤患者吞咽时图像,观察并测量软腭、舌、喉的运动规律及最大活动度。方法 随机选取2018年7月-10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接受调强放疗的原发头颈部恶性肿瘤20例患者,其中男17例、女3例,中位年龄58.5岁(28~78岁)。20例患者中鼻咽癌7例,口腔癌3例,口咽癌5例,下咽癌3例,鼻腔鼻旁窦2例。根据AJCC第八版分期Ⅰ-Ⅱ期患者2例,Ⅲ期8例,Ⅳ期10例。结果 吞咽时软腭向上移动移动距离为(1.06±0.31)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后移动距离为(0.83±0.24) cm且近似正态分布。舌体向后移动距离为(0.77±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含压舌板行图像采集患者舌上移位移为0,无压舌板患者舌体中位上移距离为1.23 cm (0.59~1.41 cm)。喉向上移动距离为(1.14±0.22) cm且服从正态分布,向前移动的中位距离为0.4 cm (0.27~0.90 cm)。结论 吞咽运动有可能发生于头颈部肿瘤患者放疗过程中,并引起大体肿瘤体积(GTV)及周围正常组织移动;因此在制定放疗计划时应注意GTV至PGTV的个体化外放距离,以保证肿瘤处方剂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XB130在鲍温病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鲍温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并探讨鲍温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61例鲍温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并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37例鲍温病组织及35例正常皮肤组织中XB130的表达情况。结果:鲍温病多发于老年人,无性别差异,但男性的平均确诊年龄低于女性,所有患者中躯干为最常见发病部位。XB130在鲍温病组织中表达降低, XB130在正常皮肤组织及在鲍温病中的阳性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鲍温病多发于老年人,无性别差异,男性患者发病普遍早于女性患者,所有患者中躯干为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女性患者头颈部发病最多见,男性则多发于躯干。XB130在鲍温病皮损中的表达明显低于正常皮肤组织,XB130可能参与鲍温病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评估IVIM-DWI相关定量参数(ADCslow、ADCfast、f)和DWI单指数模型的定量参数(ADCstandard)在鉴别附件肿块良恶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将59例行多b值(15个b值,范围0~3500s/mm2)DWI检查并经临床(1例)和病理证实(58例)的附件肿块患者纳入研究,其中附件恶性肿瘤32例,良性病变27例。由两位医师分别测量病灶的各项定量参数值(ADCstandard、ADCslow、ADCfast和f)。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两位观察者之间各项参数测量值的一致性。采用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 Whitney U检验或t检验对良恶性组之间各项定量参数值的差异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项定量参数诊断附件恶性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两位医师测量的各项DWI定量参数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项参数在两位医师间的一致性均较好(ICC为0.846~0.959)。四项定量参数中ADCstandard、ADCslow及f值在良恶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ADCstandard、ADCslow及f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0、0.893和0.630。结论:多b值DWI检查中ADCstandard及ADCslow对附件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较高,而ADCfast和f的鉴别诊断价值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rostate specific membrane antigen,PSMA)-肿瘤特异性嵌合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 induced killer cell,CIK)转基因细胞杀伤三种前列腺癌细胞株的效率,鉴定其用于后期治疗前列腺癌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已经构建的二代PSMA-CAR慢病毒表达载体转染CIK细胞,构建PSMA-CAR-CIK转基因细胞;通过CCK8法检测CIK细胞及PSMA-CAR-CIK转基因细胞杀伤三种前列腺癌细胞株PC3、LNCaP、DU145的效率及效靶比。结果:转基因PSMA-CAR-CIK细胞构建成功;3 h~3.5 h为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细胞毒活性时与CCK8试剂孵育的最佳时间;两种效应细胞均在效靶比为10∶1、15∶1、20∶1时,杀伤率逐步增高,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其它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两种效应细胞对于前列腺癌细胞的杀伤,只要效靶比达到10∶1的比例,就能起到一个较好的杀瘤效果,并且随着效应细胞的增加,其抗肿瘤能力逐步加强;转基因PSMA-CAR-CIK细胞的构建为CAR技术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