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6篇
综合类   2篇
肿瘤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合并肝硬化的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epatic cavernous hem angiom a,HCH)合并肝硬化病人行腹腔镜射频消融(rad iofrequency ab lation,RFA)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3月~2005年8月,15例HCH合并肝硬化病人在全麻下进行腹腔镜RFA治疗。男6例,女9例,年龄(46.2±7.0)岁。均有上腹部不适、疼痛或腹胀。乙型肝炎13例,丙型肝炎2例。肝功能Ch ild A级10例,Ch ild B级5例。术前经超声、螺旋CT或MR I等检查共发现病灶20个,肿瘤直径(7.2±1.4)cm。病灶均位于肝脏表面或临近胆囊等空腔脏器。血小板计数(31.2±10.4)×109/L。合并慢性结石性胆囊炎3例,糖尿病2例。术中行腹腔镜超声检查及病理活检。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RFA治疗,同时行胆囊切除术3例。单个病灶射频治疗时间(68.8±34.0)m in,总手术时间(120.0±28.0)m in。未出现腹腔出血、胃肠道损伤、膈肌损伤、胆漏及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术后1个月螺旋CT增强扫描证实,肿瘤完全坏死率达100%(20/20)。随访5~31个月,中位15个月,13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症状明显改善。结论HCH合并肝硬化病人行腹腔镜RFA治疗安全可行,治疗效果肯定,并有效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外科切除联合射频消融(RFA)治疗多发性肝脏海绵状血管瘤(HCH)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笔者对9例多发性HCH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9个主病灶及17个次病灶的平均肿瘤直径分别为(16.7 ± 4.3) cm及(5.6 ± 1.2) cm。均在全麻下顺利完成主病灶切除及次病灶RFA治疗。其中5例8个次病灶缝扎后行RFA(缝扎组),4例9个次病灶未缝扎直接行RFA(未缝扎组)。缝扎组及未缝扎组的单病灶平均RFA时间分别为(14.0 ± 5.2) min及(32.8 ± 10.8) min (P<0.001),单病灶平均出血量分别为(57.5 ± 19.8) mL及(106.7 ± 50.0) mL (P<0.05)。RFA后半年与治疗前相比,缝扎组及未缝扎组的病灶直径分别缩小57.6%及47.2%(P<0.01)。术后1个月螺旋CT证实,外科切除边缘无残余肿瘤组织,RFA病灶均完全坏死。提示外科切除联合RFA治疗多发性HCH安全可行,效果肯定。缝扎后RFA可缩短射频治疗时间,减少出血量,提高射频疗效。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一般按照其基因表型分类,但现在越来越趋向于按照免疫组化(ICH)染色结果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在一些回顾性研究中其益处凸显,特别体现在对ER(-)、PR(-)、HER-2(-)、CK5/6(+)以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等标志物不同排列组合的预后研究中。MarcTischkowitz等在2007年7月24日出版的BioMed Central上介绍了使用免疫组化标志物法改进受体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预后评估的新方法。本文对其主要内容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4.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ic project,HGP)的完成,生命科学的研究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后基因组时代。分子医学的研究重点已从结构基因组学转向功能基因组学,而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正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的重要支柱之一,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兴起。使用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血清中与肿瘤相关蛋白质表达情况,对揭示肿瘤发生发展机制、肿瘤早期诊断及分型、抗肿瘤药靶寻找、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对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131I治疗后随访期间复发/转移的评估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6月—2020年6月中国贵航集团三〇二医院收治的10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甲状腺癌根治术治疗,术后均采用131I进行清除残留的甲状腺组织(清甲)治疗。随访24个月,将患者分为复发转移组(21例)和未复发转移组(85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131I治疗情况及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Tg、TgAb。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TgAb检测对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131I治疗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采取非条件一般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与未复发转移组比较,复发转移组原位肿瘤T4分期、手术方式为腺叶切除或近全切、残余甲状腺质量≥1 g、手术至131I治疗时间> 3个月、24 h摄131I率≤ 20%患者的占比均较高(P <0.05);复发转移组血清Tg和TgAb水平均较高(P <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Tg预测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131I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最佳截断值为1.674 μg/L,AUC为0.803(95% CI:0.721,0.884),敏感性为81.1%(95% CI:0.724,0.898),特异性为63.8%(95% CI:0.585,0.691);血清TgAb预测的最佳截断值为44.19 3 IU/mL,AUC为0.911(95% CI:0.859,0.963),敏感性为89.2%(95% CI:0.813,0.971),特异性为72.5%(95% CI:0.674,0.774)。非条件Logistic一般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原位肿瘤T4分期[O^R=2.916(95% CI:1.325,6.417)]、腺叶切除或近全切[O^R=3.243(95% CI:2.174,4.838)]、残余甲状腺质量≥ 10 g[O^R=1.835(95% CI:1.514,2.224)]、手术至131I治疗时间> 3个月[O^R=1.962(95% CI:1.371,2.808)]、24 h摄131I率≤ 20%[O^R=2.638(95% CI:1.219,5.709)]、血清Tg ≥ 1.674 μg/L[O^R=2.503(95% CI:1.430,4.360)]、血清TgAb≥ 44.193 IU/mL[O^R=2.944(95% CI:2.016,4.299)]可能是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131I治疗后复发或转移的危险因素(P <0.05);风险因素预测模型预测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131I治疗后复发/转移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61(95% CI:0.935,0.987),标准误为0.010,临界值为73.162,敏感性为91.9%(95% CI:0.863,0.957),特异性为88.2%(95% CI:0.845,0.922)。结论 甲状腺癌根治术联合131I治疗后出现复发/转移的患者血清Tg、TgAb水平明显升高,Tg、TgAb对预测复发/转移具有较好的价值,联合其他危险因素建立风险因素预测模型可进一步提高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症患者在血清蛋白表达方面的差异.方法:采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检测119例乳腺癌和42例乳腺增生症患者的血清蛋白质谱,用生物标记向导和模型匹配软件进行组间差异分析,构建分类决策树以鉴别乳腺癌.结果: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症两组间有23个显著性差异蛋白峰,用其中的8个差异蛋白构建决策树分类模型,在学习模式下灵敏度为100%(119/119),特异性为97.62%(41/42),检测模式下灵敏度和特异性分别为91.60%(109/119)和92.86%(39/42).结论:乳腺癌与乳腺增生症的血清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差异蛋白质组研究有助于这2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上肢淋巴水肿是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其发生率约为6%~14%。由于其病程中存在自行加重的恶性循环,目前尚无有效的预防方法。按摩、加压、微波等保守疗法,对轻症患者有一定疗效,但对于中、重症患者治疗效果仍然很不理想,经过长期反复治疗后,淋巴水肿继续加重,导致反复发作的淋巴管炎、蜂窝织炎、肢体肿胀变形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尚未解决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39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的可行性及实用性。方法:39例共64个瘤体全麻气管插管后,腹腔镜下行射频消融治疗,其中10例同时行胆囊切除术。结果:全部病例治疗效果满意,术后无残留病灶,无明显并发症。结论:腹腔镜射频消融治疗肝脏海绵状血管瘤安全可行,治疗彻底,是一项微创治疗新技术。  相似文献   
9.
20多年以来,淋巴瘤的分类和治疗是根据肿瘤的分级确定的,而乳腺癌的分类及其处置很大程度上是基于解剖学确定的。肿瘤的大小和腋窝淋巴结受累情况在诊断时常被作为评估患者全身微小转移情况,以及判断是否应用辅助化疗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混合型乳腺黏液癌(mixed type mucinous breast cancer,MMB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行肿瘤切除术MMBC患者76例,术后均采用化疗、放疗或内分泌治疗,记录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所在部位、肿瘤直径等一般资料,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雌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阳性表达情况;治疗后随访2a,依据随访结果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结果 76例患者随访2a时失访2例,预后良好51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23例(预后不良组),预后不良率为31.08%;预后良好组术后辅助化疗比率(52.94%)、ER阳性比率(58.82%)、肿瘤直径5 mm比率(80.39%)、无淋巴结转移比率(58.82%)、TNM分期Ⅰ~Ⅱ期比率(49.02%)高于预后不良组(30.43%、43.48%、65.22%、39.13%、34.78%)(P0.05),2组年龄,闭经状态,PR、HER-2阳性表达,病灶部位,有无远处转移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R阴性表达(HR=1.58,95%CI:1.17~2.15,P=0.022)、TNM分期Ⅲ~Ⅳ期(HR=1.72,95%CI:1.30~2.28,P=0.022)是MMBC患者治疗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MMBC患者治疗后预后尚可,TNM分期及ER表达情况是其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