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目前肝移植技术不断提高, 但感染相关并发症仍是造成肝移植术后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细菌、病毒、真菌及寄生虫都有可能造成肝移植术后感染, 其中以细菌感染为主。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移植因素、受体因素和供体因素等。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通常在术后2个月内发生, 其感染的优势菌群与院内感染的主要菌群、地域特点有关, 但革兰阴性菌和革兰阳性菌是主要的感染病原体。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预防分为术前、术中、术后3个阶段, 围手术期48 h内使用抗生素尤为重要,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以降低细菌感染的发生率。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是直接影响受体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 对于感染的控制宜采取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洪秀华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6):I0001-I0002,I0008
二、细菌耐药性的生化机制 1. 产生灭活酶:灭活酶有两种,一是水解酶,如β-内 酰胺酶可水解青霉素或头孢菌素,该酶可由染色体或质粒 介导。某些酶的产生为构成性的(组构酶);某些则可经诱导 产生(诱导酶)。二是钝化酶又称合成酶,可催化某些基团结 合到抗生素的 OH 基或 NH_2基上,使抗生素失活。多数对氨 基糖苷类抗生素耐药的革兰阴性杆菌能产生质粒介导的钝  相似文献   

3.
自1963年Starzl施行第一例人类肝移植以来,肝移植已成为目前治疗各种终末期肝病及肝衰竭的最有效方法.免疫抑制剂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大大减少了移植器官排斥反应的发生,但却增加了移植受者发生机会感染的危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监测2006~2009年荆州地区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进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结果共检出4335株革兰阳性球菌,前4位的致病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粪肠球菌、屎肠球菌。葡萄球菌的检出率有所下降,占65.0%,但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明显增加,可达76.9%,肠球菌的感染呈逐年上升趋势。多种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现象严重。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但出现了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结论荆州地区的革兰阳性球菌感染肠球菌呈现上升势头,但仍以葡萄球菌感染为主。葡萄球菌治疗上可选用氨基糖苷类或喹诺酮类抗生素,重症者可用万古霉素。  相似文献   

5.
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移植外科技术的成熟,新一代免疫抑制剂和器官保存液的应用,肝移植已成为能成功救治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方法。免疫排异一直是影响受体成活的关键,然而随着FK506,MMF等免疫移植剂的成功应用,其对受体生存威胁越来越小,相反,感染却成为受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移植感染在传染病学中归为免疫缺陷感染或免疫抑制相关感染的范畴。近年来,由于广谱抗生素的滥用及社会自然环境的一些原因,细菌的流行病学较十年前发生了很大变化,机会菌和耐药菌明显增多,并出现了一些少见细菌感染和机会感染,在这个大的背景下防治肝移植感染则更具挑战性。肝移植的感染有什么特点及针对感染如何防治,本文就这些问题,把一些已阐明的观点以及好的防治经验介绍给读者。  相似文献   

6.
肝移植术后的细菌感染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观察原位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特点和相关因素,总结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0年12月至2002年12月治疗的17例肝移植受体的细菌感染率、感染部位、常见致病菌和耐药情况。结果肝移植术后15例(88.2%)发生34次细菌感染,以肺部感染和腹腔感染多见。手术时间延长、伴随糖尿病及胆道狭窄的发生分别与腹腔、泌尿系和胆道细菌感染有关。多种细菌混合感染、院内感染、条件致病菌所致感染比例大,耐药菌株检出率高。结论细菌感染是肝移植术后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手术时间延长、伴随糖尿病及胆管狭窄的发生是细菌感染的相关因素。有效的预防、早期确诊和治疗是控制细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肝移植病人术后各类细菌感染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2000~2003年施行的103例肝脏移植病人的临床资料。选取围手术期45个独立变量,经单变量分析及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与术后感染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52例病人术后发生77次细菌感染,感染率为50·49%(52/103);G-需氧菌占67·8%(103/152),G 需氧菌占32·2%(49/152)。手术时间、呼吸机带机时间、TPN支持时间与术后早期细菌感染有关。结论肝移植术后易发生细菌感染,针对其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是降低术后感染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细菌和真菌感染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7例肝移植受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肝移植术后早期细菌和真菌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为40.6%,感染死亡率为14.3%;感染部位以肺部最常见,发生率为33.3%,其次是血液和腹腔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2.1%和10.1%,泌尿系统、皮肤和神经系统较为少见;共分离出病原菌157株,以革兰阴性菌(74株,49.0%)、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等最为常见.革兰阳性菌56株(35.7%),真菌24株(15.3%).结论 肝移植受者术后早期容易发生感染性并发症,应加强预防,积极治疗,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10.
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防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头孢吡肟治疗重型肝炎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05年1月至2005年6月我中心46例重型肝炎肝移植患者术后细菌感染情况和头孢吡肟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细菌感染率为80.4%(37/46),共分离出细菌61株,其中革兰氏阴性(G)杆菌占68.9%(42/62);革兰氏阳性(G^+)球菌占31.1%(19/61)。G^-杆菌对头孢吡肟的耐药率为33.3%,明显低于对头孢他啶(64.3%)、头孢曲松(76.2%)和头孢噻肟(61.9%)的耐药率(x^2=8.052,15.570,6.873,P〈0.01)。经验治疗临床有效率为78.1%,患者使用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肝移植术后常见G^-杆菌的耐药率较多数三代头孢菌素低,头孢吡肟作为重型肝炎患者肝移植术后经验治疗用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肝移植术后感染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后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及病原菌的耐药机制。方法 采用K-B法检测术后主要病原菌的药敏情况;三维实验法检测主要阴性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AmpC酶产酶情况;头孢硝基噻吩显色法检测肠球菌的β-内酰胺酶;琼脂稀释法检测Van基因。结果 55例患者肝移植术后感染主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其对4种及4种以上抗生素的耐药率均超过40%。阴沟肠杆菌与大肠杆菌的ESBLs与AmpC酶检出率分别为32.4%、36.8%和33.8%、10.5%,同时产二种酶的检出率为24.3%、7.0%。粪肠球菌、屎肠球菌的β-内酰胺酶产酶率分别为8.8%、11.1%,对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1.2%、18.5%。结论 肝移植术后主要病原菌对抗生素具有高耐药性与多重耐药性;ESBLs与AmpC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产生耐药的因素;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存肝移植术后的检出率增高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12.
����ֲ����ϸ����Ⱦ�����в�ѧ����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 研究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175例病人180次原位肝移植术后细菌学资料。结果 肝移植术后感染率为62.8%(113/180),平均感染时间为术后第9天;共分离出菌株284株,其中革兰阴性(G^-)杆菌占54.6%(155/284);最常见的G^-杆菌为铜绿假单胞菌,最常见的革兰阳性(G^-)球菌为粪肠球菌。易感器官依次为呼吸道,腹腔和胆道,感染率分别为37.3%(106/284),31.0%(88/284),21.1%(60/284)。结论 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率高,并以高度耐药菌为主,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部位与时间及菌群间有明显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诊断和防治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0例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共有6例患者发生巨细胞病毒感染,6例均为无临床症状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其中5例治愈。结论 荧光探针定量基因检测技术是诊断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一种快速、敏感性和特异性很高的方法。重视术前、术后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监测、积极预防及早期治疗是关键。更昔洛韦能有效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移植术后的真菌感染的类型、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5年216例原位肝移植病人送检的不同标本(包括痰、分泌物、胸水、腹水、血液等)的真菌检出情况、真菌种类并简单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216例移植病人共检出真菌112株,常见检出部位为呼吸道标本,其次为切口分泌物及静脉导管,呼吸道标本及导管以念珠菌为主,切口分泌物以曲霉菌及毛霉菌为主.结论 原位肝移植术后及时送检痰等标本;密切注意切口组织变化,保持与检验科的经常性联系,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16.
肝移植术后细菌性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分布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ai CJ  Lu MQ  Li MR  Yang Y  Yi HM  Xu C  Li H  Yi SH  Wang GS  Chen GH 《中华外科杂志》2006,44(15):1026-1028
目的研究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流行病学规律。方法回顾性分析451例患者原位肝移植术后细菌学资料。结果肝移植术后239例患者出现细菌感染,细菌感染率为53.0%,共分离出菌株304株,其中革兰阳性(G^+)球菌占59.9%(182/304),革兰阴性(G^-)杆菌占40.1%(122/304)。易感器官依次为呼吸道和胆道,感染发生率分别为81.5%(248/304),15.1%(46/304)。呼吸道感染以G^+菌为主,占65.3%,胆道感染以G^-为主,占60.9%,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率高,主要以G^+球菌感染为主,条件致病菌及多重耐药菌株较多见。肝移植术后细菌感染的菌群与部位间有明显相关关系,在预防或治疗感染时应针对不同感染部位采取不同措施。  相似文献   

17.
Cytomegalovirus infection in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bstract. We retrospectively studied 175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s in 151 patients. Of the 151 patients, 59 (39. 1%) were diagnosed as having cytomegalovirus (CMV) infection. The rate of infection in patients treated for rejection was 48. 8% as compared to 26. 2% in patients without rejection ( P < 0. 01). Antirejection therapy was associated with culture-positive cases in 33 out of 43 patients as compared to 9 out of 16 patients who had CMV antibody titer elevations.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gancyclovir if they had simultaneous positive cultures from multiple sites and were seriously ill. Eighteen of the 19 patients thus treated had side effects, one of which was serious (bone marrow hypoplasia). Cultures became negative in 15 out of 17 (88%) of the surviving patients. Patient survival was similar to our overall survival rate of 8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