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双源CT在急性胸痛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7例临床急性胸痛的患者行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采用急性胸痛的扫描参数,应用高浓度的对比剂,注射流率为5ml/s,注射对比剂总量80~90ml,扫描时间15~17s,将原始数据利用Circulation软件对冠状动脉、肺动脉和主动脉进行曲面重建(C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技术(VRT)等图像重组。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生利用轴位图像及各种后处理图像对疾病进行诊断。5例主动脉夹层和2例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同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7例主动脉夹层和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检查,并与双源CT诊断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双源CT心胸联合造影检查诊断为冠状动脉斑块形成并管腔狭窄9例,其中4例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动脉栓塞的7例,主动脉夹层的10例(其中伴有冠状动脉多发斑块并管腔狭窄的1例,主动脉夹层术后复发的2例,主动脉夹层并壁间血肿形成的1例),降主动脉瘤并冠状动脉狭窄1例。同时行选择性血管造影的患者两者的诊断结果一致,但1例主动脉夹层伴冠状动脉狭窄的患者,双源CT一次造影能同时对两种疾病作出正确的诊断,但选择性血管造影分多次造影才作出正确的诊断。7例行心脏彩色多普勒检查的患者,5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CDFI诊断正确,但3例没发现破口,2例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CDFI未见明显异常。结论双源CT心胸联合血管造影检查不但能对肺动脉、主动脉等大血管疾病作出正确诊断,而且能同时发现冠状动脉疾病,因此双源CT是急性胸痛的一种无创、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我们对50例颅内肿瘤切除术后去除骨瓣的病人,用B超以减压窗为透声区,动态观察颅内肿瘤变化,以探讨其对颅内肿瘤的诊断价值。一、临床资料男33例,女17例。年龄最大67岁,最小6个月,病理证实为星形细胞瘤(Ⅰ~Ⅳ°)22例,脑膜瘤10例,听神经瘤、转移瘤各5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人工气胸后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可行性和局部疗效.方法 39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男26例,女13例,平均年龄(59.4±10.6)岁.病灶大小为2~6.5 cm.全部患者均先行人工气胸,再行CT导向下125I粒子植入治疗.结果 39例患者均成功行人工气胸,平均注入气体600 ml(400~1000 ml),人工气胸平均用时12 min(5~18 min).125I粒子植入平均用时95 min(60~150 min),平均植入125I粒子34粒(15~60粒),并发症发生率为2.6%.治疗后1、3、6个月有效率(CR+PR)分别为69.23%、74.35%、82.05%.结论 CT导向下人工气胸后125I粒子植入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对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对53例肺癌患者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观察手术前后局部肿瘤大小、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免疫指标的变化。结果:对62个病灶行81次穿刺,术后1、2、3、6个月原发部位肿瘤治疗有效率分别为33.87%(21/62)、51.61%(32/62)、91.94%(57/62)、95.16%(59/62)。外周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等指标手术前后无明显变化。5例出现气胸(6.17%),9例发生咳血(11.11%)。植入后第6个月2例患者出现粒子丢失。结论: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125I粒子近距离放疗对肺癌局部控制率高,对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简便的肿瘤微创治疗技术。  相似文献   
5.
螺旋CT成像技术在胃癌CT分期及术前评估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对本组胃癌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的前瞻性研究,旨在提高螺旋CT在胃癌CT分期和术前评估的准确性.方法:通过对48例胃癌病人SCT的轴位图像和重建的MPR及SSD图像的观察分析,以Lauren的组织临床分类法为基础结合中国肿瘤协会对胃肿瘤的最新分期方法按TNM对各病例进行分期及术前评估.结果:所有病人的肿瘤诊断符合率为100%,CT期的准确性为85.42%.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为95.00%.结论:以Lauren的组织临床分类法为基础,SCT可以比较准确地对胃癌进行TNM分期及术前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弥漫性肺疾病的临床表现及X线征象均无特异性,故临床诊断困难。1996年1月至1998年10月,我们对32例弥漫性肺疾病患者行CT导向下经皮肺活检(CT-PLB),确诊率达93.1%,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在大肠分区及肠壁厚度测量中的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对大肠进行分区并对各区肠壁厚度进行测量 ,旨在测量并制定各区肠壁厚度的正常值。方法 :对 5 0例正常成年人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腹部扫描 ,并对其中的 2 8例进行双期强化扫描 ,按大肠的解剖分区法对各被检者大肠的MPR冠状重建图像进行分区 ,并应用光标分别测量各区肠壁厚度。结果 :5 0例被检者大肠的MPR重建图像均能比较准确地对大肠进行分区 ,测量并计算出各被检者各区肠壁厚度的正常值 ,分别为盲肠 :2 .33± 0 .1 4 ,升结肠和横结肠区 :4 .4 5± 0 .32 ,降结肠和乙状结肠 :2 .36± 0 .1 9,直肠 :3.5 8± 0 .2 5。结论 :多层螺旋CT能够比较准确地对大肠进行分区 ,测量并计算出正常人不同区域肠壁厚度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老年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 46例老年肺癌患者,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肿瘤内植入125I粒子,术后1、2、3、6个月,观察肿瘤大小的变化判断临床疗效.结果 46例患者,57个病灶,其中7例行2次植入,1例行3次植入,总穿刺次数为76次.术后观察6个月.术后1、2、3、6个月肿瘤治疗有效率(CR+PR)分别为8.77%(5/57)、40.35%(23/57)、89.47%(51/57)、96.49%(55/57).并发气胸6.58%(5/76),咳血19.57%(9/46).于植入后第6个月复查时2例出现粒子丢失,可能是肿瘤缩小,粒子被咳出.结论 CT导向下经皮肺穿刺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对老年肺癌患者是一种微创、安全、疗效可靠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随着多层螺旋CT及心电门控技术的问世,尤其是随着16层多层螺旋CT的出现,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已成为现实.作为微创性检查,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把双筒高压注射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和单筒高压注射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对照分析,初步评价双筒高压注射器冠状动脉MSCTA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