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9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杜家兴  郑敏英  费飞  张诗武 《天津医药》2019,47(12):1268-1272
免疫球蛋白κ(Igκ)链是免疫球蛋白的一条轻链。免疫球蛋白基因主要由3个不同的基因位点组成,κ链、 λ链、重链。正常情况下免疫球蛋白轻链与免疫球蛋白重链结合形成功能性的免疫球蛋白复合物。κ或λ游离轻链 (FLCs)是由B淋巴细胞在免疫球蛋白合成过程中产生的,过去认为FLCs没有任何功能,但是目前证实FLCs参与了 免疫应答的几个关键过程,在不同的疾病中FLCs浓度高低与病程预后有极大的相关性。FLCs会导致肥大细胞脱颗 粒,如炎症性肠病中肥大细胞会释放炎性介质,并刺激局部炎症反应。而且在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中FLCs浓度的水 平也显著升高。FLCs不仅对非肿瘤性疾病中有一定的影响,肿瘤组织浸润的B淋巴细胞分泌Igκ,且Igκ的表达水平 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本文主要就Igκ的结构功能及其在疾病发生过程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白藜芦醇对大鼠小肠隐窝细胞(IEC-6)辐射损伤的防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不同剂量(2、4、6、8、10 Gy)的6 MeV高能X射线对大鼠IEC-6细胞进行照射,应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建立IEC-6细胞辐射损伤模型。应用CCK-8检测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1、0.5、1、5、10、20、40 μmol/L)对IEC-6细胞活力的影响,以及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1、1、2、4、6、8 μmol/L)对照射后细胞活力的影响。将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10 Gy)和白藜芦醇组(10 Gy,1 μmol/L),对照组接受伪照射并予等量载体孵育;模型组接受6 MeV高能X射线照射,予等量载体孵育;白藜芦醇组在照射前2 h予相应浓度的白藜芦醇预处理,接受与模型组等剂量的高能X射线照射。采用 Annexin V-PI染色检测细胞凋亡;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β-Gal染色检测细胞衰老;Real-time qPCR、Western Blot检测p16p21CATSOD2的mRNA水平及相应蛋白质表达情况。多组间数据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应用Tukey’s HSD法进行事后两两比较。结果 4~10 Gy电离辐射明显抑制IEC-6细胞增殖,呈剂量依赖性(均P<0.05);浓度为0.1、0.5、1、5 μmol/L的白藜芦醇对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均P>0.05);浓度为0.1 μmol/L、1 μmol/L的白藜芦醇可增加电离辐射后细胞活力(均P<0.05)。白藜芦醇组细胞凋亡率、DCFH-DA荧光强度、β-Gal 阳性率均低于模型组(均P<0.05);白藜芦醇组细胞中CATSOD2的mRNA水平及相应蛋白质表达较模型组升高(均P<0.05),但p16 p21的mRNA水平及相应蛋白质表达较模型组降低(均P<0.05)。结论 白藜芦醇可以降低活性氧水平,抑制细胞衰老和凋亡,从而减轻IEC-6细胞辐射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发病特点、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06 年 1 月—2015 年 8 月天津市人民医院 265 例 NETs 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入院临床症状、原发部 位、病理诊断、治疗情况和预后随访情况。结果 265 例 NETs 患者中男 160 例,女 105 例,平均发病年龄(55.8±2.7) 岁,发病高峰 55~65 岁。发病部位主要位于结直肠 127 例(47.9%),肺部 59 例(22.3%),胃 21 例(7.8%),阑尾 15 例 (5.7%),小肠(特别是十二指肠及胰腺)10 例(3.8%),乳腺 11 例(4.2%),颈部 10 例(3.8%),其他部位 12 例(4.5%)。 各个不同部位患者的就诊症状各不相同。结直肠患者主要是排便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便血等。肺原发患者多 表现为咳嗽或痰中带血。胃、阑尾或小肠原发患者多表现为腹痛、腹胀等不适。病理诊断 G1 期 186 例(70.2%),G2 期 54 例(20.4%),G3 期 25 例(9.4%)。免疫组化显示突触素(Syn)阳性 228 例(86.4%),嗜铬粒蛋白 A(CgA)阳性 102 例(38.5%),CD56 阳性 74 例(27.9%)。232 例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87.5%),28 例患者接受了放疗或化疗治疗 (10.6%),5 例患者未行治疗。198 例患者完成至少 1 次随访,随访率 74.7%,中位随访时间为 38 个月,G1 期随访患 者中无肿瘤相关性死亡;G2 期有 6 例肿瘤相关性死亡;G3 期中有 19 例肿瘤相关性死亡。所有肿瘤相关性死亡患者 中 23 例发生了转移。神经内分泌瘤(G1+G2)的生存率明显高于神经内分泌癌(G3)(Log rank χ2=13.774,P<0.01)。 结论 NETs 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不同部位的患者发病临床表现各不相同,消化道特别是结直肠是高发部位;病理分 期越晚的患者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5.
肝癌血管生成拟态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肝细胞肝癌(HCC)中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分子机制.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和随访资料完整、手术切除并死于HCC的病例99例,对99例HCC进行VEGF、MMP-2、MMP-9免疫组织化学染色,采用Mattern积分法评价三者在99例HCC中的表达,通过比较VM组和无VM组HCC中三者表达水平的差异来研究VM形成的分子机制.结果 MMP-2与MMP-9主要以弥漫型或颗粒状在肝癌细胞胞浆内表达,在癌巢的周边伴有组织浸润的部位高表达;VM组比无VM组有更高的MMP-2(t=3.184,P=0.002)与MMP-9的表达(Z=2.659,P=0.009);VEGF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肝癌细胞胞浆内,毗邻坏死区域的肝癌细胞有较强表达,HCC中VM组与无VM组之间VEGF表达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t=-1.387,P=0.169).结论 MMP-2、MMP-9在肝癌细胞中高表达,降解并重塑细胞外基质,可能参与VM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胃腺癌血管生成拟态(VM)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121例胃腺癌标本及其临床病例资料,利用CD34和PAS双重染色证实VM存在,分析VM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 121例胃腺癌中有44例(36.36%)存在VM.低分化胃腺癌和中分化胃腺癌患者V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胃腺癌中肿瘤细胞呈实性巢状分布和呈条索状排列的V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淋巴结转移患者和无淋巴结转移患者VM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腺癌中存在VM,分化程度越低胃腺癌形成VM能力越强,具有VM的胃腺癌易发生淋巴结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大承气汤联合自膨式金属支架(SEMS)在左半结直肠恶性梗阻(MLBO)治疗中的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6月天津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MLBO行SEMS治疗的患者78例。随机化分为大承气汤组38例,聚乙二醇组4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限期手术治疗,在后续治疗时,大承气汤组口服大承气汤(1袋,125 mL/次,2次/d),聚乙二醇组口服聚乙二醇(舒泰清,A剂+B剂各2袋/次,饮用水冲调至125 mL/次,2次/d),比较2组术前准备时间、腹腔镜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造口率、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病理水肿程度等差异。结果:大承气汤组的术前准备时间为6(5,7) d,低于聚二乙醇组的8(6,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大承气汤组限期手术的腹腔镜率为65.8%,高于聚乙二醇组的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大承气汤组在造口率(21.1% vs 50.0%)及并发症发生率(15.8% vs 40.0%)方面亦优于聚乙二醇组(均P<0.05)。两组的淋巴清扫数目无明显差异(P=0.2),但大承气汤组的病理组织水肿程度比聚乙二醇组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结论:大承气汤可有效提高MLBO放置SEMS后限期手术的肠道准备效率及质量,提高腹腔镜成功率,并明显降低限期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造口率。  相似文献   
8.
组织芯片是从组织块中挑选典型部位的组织以获得数百个圆柱状的样本,并按次序排列在一个新的石蜡块上,制作成HE切片,然后按研究的需要进行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等研究。组织芯片技术最重要的特点是:一次可以同时对多个组织块检测研究而对原来的组织材料破坏很小。此外,利用组织芯片仪还可以进行组织切片的精确定位和多种类型的分子生物学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肿瘤细胞分泌Ⅳ型胶原和 PAS 阳性物质在血管生成拟态(VM)中的作用以及 VM 对肿瘤细胞表达 VEGF 的影响。方法收集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石蜡包埋样本158例,制作成组织芯片,进行 CD31和 VEGF 重复染色及Ⅳ型胶原染色。通过网格计数法,比较 CD31与 PAS 阳性图案围成的管道面积差别及分布特点,以及有 VM 的点阵和无 VM 的点阵 VEGF 表达的差别。结果 VM 的基底膜样结构表现为 PAS 及Ⅳ型胶原阳性;无 VM 的双向分化肿瘤 VEGF 表达高于有 VM 者,其中在恶性黑色素瘤及腺泡型横纹肌肉瘤中,二者 VEGF 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PAS 阳性物质和Ⅳ型胶原参与构建了 VM 的管壁,VEGF 表达的差别表明 VM 的存在可以提供肿瘤细胞氧气和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0.
377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血管生成拟态临床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向分化恶性肿瘤组织中血管生成拟态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1955~2000年间我院病理科石蜡包埋双向分化恶性肿瘤样本887例,其中临床和病理资料完整的377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有血管生成拟态组和无血管生成拟态组,分析具有血管生成拟态肿瘤的临床意义.结果:除滑膜肉瘤外(P=0.759),恶性黑色素瘤(P=0.038 2)、间皮肉瘤(P=0.035 6)、横纹肌肉瘤(P=0.028 2)中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肿瘤患者生存时间明显低于无血管生成拟态肿瘤患者,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具有血管生成拟态的双向分化恶性肿瘤恶性度高、血道转移早、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