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
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去薄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应用游离修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8例,取得满意效果. 1 临床资料 本组共8例,男6例,女2例,年龄20~35岁.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慢性附睾炎治疗的临床效果和治疗前后超声图像的改变情况,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方法 2007年1月至2009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慢性附睾炎患者78例,给予口服司帕沙星片,0.1g/片,3片/次,1次/d,同时采用中药丹红通精方,1剂/d,开水煎,分早晚服.治疗30 d后观察疗效,并采用超声观察治疗前、治疗中(治疗15d时)、治疗后患者附睾大小、内部回声强度、血流阻力指数(RI)、最大与最小血流速度(Vmax及Vmin)、动脉收缩压与舒张压的比值(S/D)、彩色超声多普勒(CDFI)血流变化情况.结果 治愈50例,好转20例,无效8例.有效(治愈+好转)患者治疗中、治疗后附睾大小、Vmax及Vmin、RI和S/D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附睾大小:尾部厚度:(1.14±0.19)、(0.75±0.13) cm比(1.68±0.25) cm,体部厚度:(0.54±0.17)、(0.46±0.11) cm比(0.63±0.12) cm,头部厚度:(1.12±0.16)、(0.80±0.15) cm比(1.53±0.27) cm;Vmax:(0.22±0.12)、(0.19±0.10)m/s比(0.28±0.13) m/s;Vmin:(0.14±0.05)、(0.07±0.02) m/s比(0.19±0.08) m/s;RI:0.64±0.13、0.52±0.10比0.89±0.17;S/D:3.64±1.40、2.78±1.26比4.35±1.6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能够较为准确地检测到慢性附睾炎患者治疗前后附睾大小、内部回声强度、RI、Vmax、Vmin及S/D、CDFI血流分级等指标的显著变化,能够给出预后判断,指导临床治疗,在慢性附睾炎的诊治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以儿童的屈光参差性弱视为研究对象,针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屈光参差对视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本次研究认为:对于儿童屈光参差患者,当双眼屈光参差〉1D时,弱视发生率显著提高;当屈光参差〉3D时,视功能受到严重损害,远视性屈光参差〉1D,近视性屈光参差〉2D,散光性屈光参差〉1.0D,弱视的发生率显著提高;三种类型屈光参差〉3D时,均严重的影响视功能。为此,医生应重视儿童的屈光参差,及早发现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5.
不安腿综合症(Restless legs Syndrome,RLS)1672年,由英国医ThomasWillis首次描述并命名,该病又称为Ekbom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夜间睡眠时,  相似文献   
6.
血液应激因子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清急性蛋白(APP)、血清纤维蛋白原、血白细胞(WBC)、血糖等应激因子对脑卒中预后的影响。方法194例脑卒中患者在发病3天内检测血清APP、血WBC、血纤维蛋白原及血糖等,入院当天及发病15天时给予神经功能评定,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好转患者的各项血液应激因子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数均显著低于恶化患者(均P<0.01)。在扣除年龄和血压等有关因素的影响后,应激因子水平与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值有显著的相关性(均P<0.01)。结论血液应激因子作为应激反应的标志物,其升高的时机与水平能预测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及并发症的概率,在临床上可作为脑卒中的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7.
张文亚 《吉林医学》2009,30(17):1946-1947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眼底的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表现。方法:直接检查视网膜是否有微血管瘤、出。血、渗出、视网膜静脉扩张、新生血管等病变,对可疑阳性病症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结果:95例患者并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3例,占45%。结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随病程延长而增加,病程越长且血糖控制不良者,其视网膜病变程度也越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胎儿颈项透明层(NT)厚度在早孕期胎儿畸形筛查中的价值。方法:对行孕期检查及分娩的2 306例孕妇,孕11~13+6周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系统观察胎儿解剖结构,并测量胎儿NT厚度及鼻骨长度。结果:孕期发现胎儿畸形者32例,孕11~13+6周10例,孕13+6周后22例;胎死宫内13例;染色体异常3例;产前未发现异常而新生儿期出现异常者4例。98例孕11~13+6周NT增厚(NT>2.5 mm)胎儿中有5例预后不良(染色体异常2例,胎死腹中2例,膈疝1例),NT值为4.05~6.20 mm;93例正常胎儿的NT值为2.55~3.60 mm。结论:孕11~13+6周经超声可诊断出一部分解剖结构严重畸形的胎儿,NT>3.6 mm的胎儿出现畸形的可能性高。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颅内和颈部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CI)患者颅内和颈部动脉狭窄的分布及特点.方法:采用超高场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0TMRA)测定186例CI患者颅内和颈部动脉,并与121例轻度头昏患者对照.结果:186例CI患者有动脉狭窄164例(88.17%).狭窄动脉分布: ①颅内动脉狭窄率为83.54 %,颈部动脉狭窄率为51.83%.②前循环单一动脉狭窄60/164例(36.59%),其中颅内50例,颈部10例;后循环动脉狭窄38/164例(23.17%),其中颅内21例,颈部17例. ③合并前、后循环颅内和颈部两条以上动脉狭窄66/164例(40.24%).46~60岁组患者以前循环动脉狭窄为主(54.05%),其中主要为颅内大脑中动脉;〉60岁组前循环动脉狭窄比例相对有所减少(30.08%),而后循环动脉狭窄(26.02%)和多发动脉狭窄(43.90%)明显增加(P〈0.05).结论:46~60岁CI患者动脉狭窄以前循环颅内动脉为主,〉60岁CI患者后循环动脉狭窄和累及前后循环颅内和颈部动脉的多发动脉狭窄相对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0.
血液炎症相关因子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脑卒中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民  陈桂花  张文亚 《浙江医学》2001,23(9):535-536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急性脑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尤其是不稳定性的粥样硬化斑块 ,常可引起致命的脑血管病。血液炎症相关因子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是近年人们所关注的焦点之一 [1]。笔者通过对194例脑血管疾病患者颈动脉彩色B超检查结果和血液炎症相关因子的检测分析 ,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对急性脑血管事件的影响。1.对象1999年3月至2000年7月因脑缺血入住本科患者194例 ,无慢性炎症性病变。按1995年中华神经内外科协会脑血管疾病分类 ,脑梗死120例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9例(简称为脑梗死 )、椎基底动脉供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