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情况,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380例,其中脑梗死患者270例作为CI组,脑出血110例作为CH组,另选取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非脑卒中患者22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所有受试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血糖(GLU)、甲状腺蛋白(TG)、血清总胆固醇(TC)、HDLC、纤维蛋白原(FIB)等,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脑卒中患者的性别、年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血糖、甲状腺蛋白、血清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I组与CH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高低是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的独立危险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有效反映脑卒中患者病情程度,高水平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易引发脑梗死、脑出血,对治疗脑卒中患者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短期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3151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般资料,并进行血常规、生化指标及凝血四项的测定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血白细胞计数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短期不良预后的关系。结果根据mRS评分,将患者分为无残疾组2640例,残疾组407例,死亡组104例;511例为短期不良结局。残疾组的高血糖史、脑卒中复发、血脂异常比率及体温、血糖、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无残疾组(均P0.05)。死亡组的高血糖史、脑卒中复发、血脂异常的比率及年龄、体温、血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肌酐、尿素氮、纤维蛋白原、白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无残疾组(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脑卒中复发、体温升高、高血糖、血脂异常、纤维蛋白原升高、尿素氮升高与白细胞计数升高是发生短期不良结局的危险因素(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为10.1×109/L~11.0×109/L、11.1×109/L~12.0×109/L、≥12.1×109/L是急性缺血性脑卒患者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0.01),并且发生短期预后不良的风险随着白细胞计数的增高而增加(趋势性P0.01)。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血白细胞计数升高增加了短期预后不良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神经功能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46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患者在入院后均进行血清甲状腺素水平检测,并根据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水平分为低T3组(T3值1.34nmol/L,21例)和正常T3组(T3值1.34~2.73nmol/L,25例)。对2组患者的甲状腺水平进行观察统计,并对2组病情严重程度及短期神经功能预后情况进行评估分析。结果低T3组在入院时和发病后90dNIHSS评分均显著高于正常T3组(P0.01),总T3水平与患者NIHSS评分情况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IHSS评分与总T3水平呈明显负相关(P0.05)。对2组预后结果进行评价,低T3组预后良好率显著低于正常T3组(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总T3水平与其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显著负相关,说明低T3水平的神经功能预后与正常T3水平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相比较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评定患者观测期末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FDS);测量和比较患者入院当日的脑灌注压、颅内压、血压、心率、体温、血糖、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灶体积;观察和比较患者的性别、入院时间、既往史量化评分等。结果单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观测期末NFDS与其入院时颅内压、病灶体积、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总胆固醇水平、血甘油三酯水平、发病至入院的时间间隔、既往史评分等指标均呈正相关关系(P0.05),而脑出血患者观测期末NFDS与其入院时的颅内压、病灶体积、发病至入院时的时间间隔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因素相关分析显示,脑梗死患者监测期末NFDS与其入院时的病灶体积、发病至入院的时间、血总胆固醇水平呈正相关关系(P0.05),脑出血患者监测期末的NFDS与其入院时的病灶体积、发病至入院的时间呈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病灶体积、入院时间、血脂代谢异常等多种因素具有相关性,临床应准确把握患者的相关因素,及时采取干预措施,以达到改善患者预后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急性期一氧化氮(NO)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与GCS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生物素链亲和素ELISA法测定了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72h内血清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对出血性卒中同时记录GCS及血白细胞(WBC)计数.结果不论卒中类型,全部患者血清NO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脑出血容积增大递减.脑梗塞及脑出血≤20ml组TNFα有增高趋势(P>0.05),其它各组均显著增高(P<0.01).全部患者IL-6及IL-8均显著增高(P<0.01).出血性卒中GCS>8分及GCS≤8分组IL-6、IL-8及血WBC均有显著差异,前者死亡率为3%(1/35),后者死亡率为64%(16/25).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脑卒中急性期病理生理过程,细胞因子和白细胞早期增高预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探讨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及在发病机制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连续检测5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第1、3、7和28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并与23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根据梗死灶体积及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价患者预后。结果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患者于发病第1天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即开始升高(P〈0.05),第3天达峰值水平(P〈0.01),然后逐渐下降,至第28天时仍高于对照组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P〈0.05);梗死灶体积越大、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越高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越高,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恢复良好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高于无改善者(P〈0.05)。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动态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关,在发作期间对患者进行动态观察有助于评价脑损害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7.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IL-1)I、L-6、肿瘤坏死因子(TNF)、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收集108例首次发病且于起病24 h内入院的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其外周血IL-1I、L-6、TNF、sVCAM-1、sICAM-1水平。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根据神经功能缺损(SSS)评分判断。结果108例脑梗死患者中有29例(26.9%)于7 d内发展为进展性脑卒中,其入院时外周血IL-1I、L-6、TNFs、VCAM-1s、ICAM-1水平明显高于无进展的脑梗死患者,且皮层梗死患者外周血IL-1I、L-6、TNF、sVCAM-1、sICAM-1水平高于皮层下梗死患者(P<0.01)。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L-1I、L-6、TNF、sVCAM-1s、ICAM-1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其外周血浓度与体温、血糖、纤维蛋白原浓度以及梗死灶大小呈正相关。结论细胞因子及黏附分子不仅参与脑梗死后急性期反应,而且其外周血水平增高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密切相关,可能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卒中急性期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与脑卒中病灶部位、体积、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ELISA方法检测96例急性期的脑卒中患者[58例脑梗死(CI)、27例脑出血(ICH)、11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以及25名正常对照者血清NSE水平,分析其与不同卒中类型患者的中国卒中量表评分(CSS)、Barthel 指数(BI)、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及病灶部位和体积关系.结果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发病4 d内,CI组及ICH组中,较大病灶的患者血清NSE水平显著高于小病灶患者 (均P<0.01);ICH组、CI组血清NSE水平与CSS呈正相关(r=0.52,r=0.56;均P<0.01),SAH组、ICH组、CI组血清NSE水平与Glasgow-Pittsburgh昏迷量表评分呈负相关(r=-0.51,r=-0.43,r=-0.53;均P<0.01);不同病灶部位患者血清NSE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脑卒中急性期血清NSE水平可客观地反映脑损伤程度;动态监测有助于判断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出血预后与血清尿酸和铁蛋白水平间的关系。方法选取自发性脑出血患者40例作为脑出血组分为预后好和预后差两组,与40例健康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记录所有参与者的临床资料。脑出血组分别在入院时、3 d、7 d、14 d各时间点对血常规、血小板数、纤维蛋白原、尿酸、血清铁蛋白、C反应蛋白及CT进行检查;健康对照组仅检测血清铁蛋白和尿酸。结果脑出血患者预后与入院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NIHSS1)、发病后90 d时神经功能恢复情况(NIHSS2)、24 h出血量、血糖、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和血清铁蛋白等多因素相关;影响脑出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是血清铁蛋白;而脑出血预后与血清尿酸水平无相关性。结论影响脑出血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是血清铁蛋白。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患者入院初期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急性脑卒中病人入院时血糖水平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分析了285例急性脑卒中病人病后24小时后血糖水平,与入院时病情、预后及死亡率的关系。卒中分三型:脑梗死、腔隙性脑梗死及脑出血,均经CT证实。结果 入院时血糖水平与病后1个月后神经功能改善程度间无相关性(r=0.103,P>0.05),仅对脑出血的病人生存有联系,而入院时病情与预后有相关性(r=0.186,P<0.01)。结论 高血糖可能系急性脑血管病应激性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透明质酸在脑出血和腔隙性脑梗塞中病理作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7例急性脑出血和脑腔梗患者及35例对照组血清透明质酸(HA)含量进行了测定,并与相应的临床指标(病程、血压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等)、血液生化指标(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及血液流变学等)和影像学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脑出血和脑腔梗组的H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腔梗组明显高于出血组(P<0.01)。脑出血组HA含量与纤维蛋白原含量呈明显负相关,与其它指标无相关性。而脑腔梗组HA含量与纤维蛋白原及其它指标均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4例,依据入院24 h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分为高水平组(4 g/L)和正常水平组(≤4 g/L)。2组患者入院后均积极给予改善脑循环、保护脑细胞以及治疗脑水肿等措施。入院72 h后以Glasgow昏迷量表评估患者意识水平,以NIHSS量表评估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发病3个月后,以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判定治疗效果,以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生活能力。结果高水平组患者入院72 h后Glasgow昏迷量表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而NIHSS评分高于正常水平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发病3个月后,高水平组临床治疗效果及Barthel指数评分低于正常水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检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有助于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经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治疗后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神经功能改善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01-2018-10泰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4例AIS患者,根据rt-PA治疗5 d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溶栓前的差值(ΔNIHSS)分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组(ΔNIHSS≥4分)和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ΔNIHSS4分),比较2组基础信息、血液生化指标、血压和入院时NIHSS评分等。记录rt-PA治疗后预后不良率,对单因素分析筛选出来可能影响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改善的因素进一步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血清D-二聚体水平与预后不良的关系。结果 89例患者被归为神经功能改善良好组,25例患者被归为神经功能改善不良组,2组糖尿病患病率、年龄、入院时NIHSS得分、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和D-二聚体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入院NIHSS评分较高和D-二聚体水平高是神经功能改善的危险因素(P0.05)。治疗90 d后预后不良者为15例,预后良好者99例,后者的D-二聚体显著低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较大、入院NIHSS评分较高和D-二聚体水平高是rt-PA静脉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改善的危险因素,血清D-二聚体水平可能可以作为预测AIS患者预后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之间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2-05—2015-05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S住院患者43例纳入OSAS组,同期收治缺血性脑卒中但未合并OSAS住院患者54例纳入非OSAS组。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积等)、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OSAS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非OS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OSAS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幅度更大。OSAS组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达18.6%、16.3%,高于非OSAS组的5.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OSAS组病死率为23.3%,高于非OSAS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互为因果,脑卒中合并OSAS会导致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的升高,预后变差,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对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5例,2组均给予常规降压、降脂、溶栓、抗凝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100mg+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d。疗程8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变化。结果治疗组全血比黏度、血浆比黏度、血小板聚集率及纤维蛋白原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愈显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可有效改善重症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降纤酶治疗对进展性脑梗死的预防作用及安全性.方法 将起病24h内的12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降纤治疗组和对照组,于治疗前、后不同时期分别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检测血液学指标改变,观察出血情况.结果 治疗组5例发生进展性脑卒中,对照组13例发生进展性脑卒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降纤酶治疗组发生的进展性脑卒中其严重程度比对照组轻(P<0.01);近期预后较对照组好(P<0.05);治疗组红细胞比积,纤维蛋白原含量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降纤酶能降低进展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有利于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7.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对早期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缺血性卒中患者入院时血清白蛋白水平对脑卒中早期预后,包括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死亡率的影响.同时分析导致低血清白蛋白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发病7 d以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记录包括各种危险因素在内的病史、体征以及住院过程中死亡等情况.在入院和出院时均采用欧洲卒中评分(European Stroke Scale,ESS)和Barthel生活指数(BarthelIndex,BI)进行临床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的评定,所有患者均在入院后48h内检查血清白蛋白水平.采用出院时的ESS和BI作为评价患者早期预后的主要指标.结果219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选,29例(13.2%)患者发现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入院时血清白蛋白低于35g/L的患者ESS明显低于正常白蛋白组(50.93us70.04,P<0.001),出院时ESS和BI两组之间亦有明显差异(52.66vs 75.48,P<0.001;42.34 vs 73.78,P<0.001),出院时两组患者死亡率亦不同(10.3%vs4.2%),但无统计学意义(P=0.159).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入院距发病时间、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是影响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脑卒中患者入院时低血清白蛋白可能导致患者的早期神经功能差,生活能力低,死亡率高,是影响患者早期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引起血清白蛋白降低的主要因素包括年龄、入院距发病时间、吞咽困难和意识障碍.因此,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应给予相应的关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浆纤维蛋白原及活化血小板之间的关系。方法检测16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及4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及活化血小板的分子标志物P-选择素(CD_(62)P)、溶酶体蛋白(CD_(63))的表达,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1)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纤维蛋白原浓度及CD_(62)P、CD_(63)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缺血性脑卒中组急性期患者按牛津郡社区卒中计划(OCSP)分为4个亚型,纤维蛋白原浓度及CD_(62)P、CD_(63)表达在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组明显高于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组、后循环梗死(POCI)组及腔隙性梗死(LACl)组(P均<0.01),PACI组及POCI组明显高于LACI组(P均<0.01),而PACI组与POCI组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P>0.05);(3)纤维蛋白原浓度及CD_(62) P、CD_(63)表达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81、0.843、0.817,P均<0.01)。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纤维蛋白原浓度及CD_(62) P、CD_(63)表达显著升高,纤维蛋白原、CD_(62) P、CD_(63)可能参与了缺血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并间接反映病情程度;恢复期纤维蛋白原浓度及CD_(62) P、CD_(63)表达仍高于对照组,提示恢复期患者仍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入院血糖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性纳入2014年1月~2014年12月急性脑梗死患者560例,根据患者既往史、入院血糖水平及7 d OGTT结果,将其分为正常血糖组(206例)、应激性高血糖组(198例)及糖尿病组(156例),比较3组基线资料、发病30 d的NIHSS评分及发病90 d的Barthel指数。结果 3组患者在年龄、入院时血糖水平、入院时Hb A1C以及入院时NIHSS比较时,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糖尿病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P<0.01)。在30 d随访时,3组患者的NIHSS评分较发病时均有明显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尿病组患者30 d时NIHSS评分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及应激性高血糖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90 d随访时,应激性高血糖组及糖尿病组的Barthel指数明显低于正常血糖组,应激性高血糖组及糖尿病组的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脑梗死患者急性期血糖水平升高与短期预后相关,影响神经功能恢复,增加死亡率,可作为评估病情的一项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定量胰岛素敏感检测指数(QUICKI)对判断脑卒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67例脑卒中(伴糖尿病38例)患者的预后(发病1个月死亡或生存)、血糖及胰岛素水平进行观察,计算QUIC-KI;分析其血糖、胰岛素水平及QUICKI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本组患者中死亡37例,存活30例.死亡患者的血糖[(11.64±4.14)mmol/L]、胰岛素水平[(41.21 ±23.58)mU/L]明显高于存活患者[(8.41±2.66)mmol/L、(25.90±24.00)mU/L],而QUICKI(0.115 ±0.011)显著低于存活者(0.129±0.015)(P<0.05~0.01);伴有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中,死亡患者与存活患者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伴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中,QUICKI<0.1181者死亡危险性明显高于QUICKI≥0.1181者(OR=5.87,95%C/:1.50~22.93).结论 QUICKI值可作为脑卒中患者,尤其是伴糖尿病的脑卒中患者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