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2篇
口腔科学   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 毫秒
1.
2.
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应用历史悠久,最初被应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目前,抗胆碱能药物作为重要的术前用药,其术前应用是保证临床麻醉安全实施的重要措施,在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抗胆碱能药物种类较多,作用机制不同,术前规范并合理使用抗胆碱能药物可防范麻醉及手术因素所致的风险,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安全,提高围手术期麻醉管理质量。为进一步规范术前抗胆碱能药物使用,受广东省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委托,本专家共识邀请省内相关领域麻醉专家,根据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和专家共识及指南,结合各中心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临床实践经验,从抗胆碱能药物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及在围手术期的应用、麻醉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选择与考虑、抗胆碱能药物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对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的要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和鼻内给药两种方法对七氟烷吸入麻醉下小儿口腔日间手术术后躁动的影响。方法随机纳入135例拟行口腔日间手术的患儿,年龄1~6岁,分为3组,每组45例,分别予麻醉诱导后右美托咪定1μg/kg静脉泵注(VD组)、麻醉诱导前15 min右美托咪定1μg/kg鼻内给药(ND组)或等量生理盐水对照(C组)。所有患儿采用七氟烷全凭吸入麻醉。术后每5 min进行一次躁动评分(PEDA)及疼痛评分(FLACC);记录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T1)、手术开始时(T2)、手术结束时(T3)及苏醒时(T4)的HR、BP;记录苏醒时间、PACU停留时间及恶心呕吐、呼吸抑制、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VD组和ND组术后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1);T2和T3时VD组心率明显低于ND组和C组(P0.01),T3时ND组心率低于C组(P0.05);VD组和ND组苏醒时间长于C组(P0.01);3组患儿PACU停留时间没有差异;3组患儿最高疼痛评分没有差异。VD组有4例患儿出现心动过缓需使用阿托品治疗。3组患儿均未发生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和鼻内给药都能明显降低七氟烷麻醉后躁动的发生,右美托咪定鼻内给药对心率影响更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高压氧治疗对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大鼠海马内神经元凋亡及p38丝裂原蛋白激酶(p38 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s,p38MAPK)表达的影响. 方法 18只雄性SD大鼠,体重260 g~29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每组6只):生理盐水组(NS组),海马区注射生理盐水;阿尔茨海默病组(AD组),海马区注射Aβ1-40;高压氧组(HBO组),海马区注射Aβ1-40,并于术后1 d~7d行每天1次的高压氧治疗.应用脑立体定位仪于大鼠海马区注射Aβ1-40制备AD模型.于术前1d和术后1、7、14、21 d行水迷宫行为学测试.于术后21 d水迷宫行为学测试结束后处死大鼠,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hematoxylin-eosin,HE)方法染色海马组织病理结构,TUNEL法标记检测凋亡细胞,免疫印迹法(Western bolt)法测定海马内p38MAPK蛋白磷酸化水平. 结果 术后21 d时,与NS组比较,AD组大鼠上台前路程和逃避潜伏期增加[(379±41)、(1 978±120) cm,(16.0±2.8)、(78.4±10.8)s](P<0.05);与AD组比较,HBO组大鼠上台前路程和逃避潜伏期减少[(1978±120)、(1 246±96) cm,(78.4±10.8)、(51.7±6.2)s](P<0.05).与NS组比较,AD组和HBO组大鼠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6.3±13)%,(45.2±5.1)%]及p38MAPK蛋白磷酸化表达升高(0.16±0.06),(0.54±0.10)(P<0.05);与AD组比较,HBO组海马组织细胞凋亡率[(45.2±5.1)%,(22.5±3.7)%]及p38 MAPK蛋白磷酸化表达下降[(0.54±0.10),(0.31±0.08)](P<0.05).结论 高压氧治疗可有效缓解AD大鼠认知功能障碍,且能够抑制海马内神经元凋亡,其机制与降低p38MAPK的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5.
刘文兴  宋兴荣  劳建新 《广东医学》2012,33(23):3645-3647
目的探讨帕洛诺司琼联合地塞米松对舒芬太尼妇科腹腔镜术后镇痛期间恶心呕吐(PONV)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20例(ASAⅠ~Ⅱ级),所有患者均接受气管插管静吸全麻及静脉术后镇痛,随机分为4组,P组于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D组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PD组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0.25 mg+地塞米松10 mg,C组作为对照组未行镇吐治疗,各组患者均使用舒芬太尼0.1 mg,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行术后镇痛,PCIA泵参数设置为背景剂量2 mL/h,单次剂量2 mL/h,锁定时间15 min,于术后4、12、24、36及48 h时点(T1~T5)观察并记录患者PONV情况,记录48 h内各组患者镇痛效应与不良反应。结果C组PONV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5),并延续至T4;T1、T2时P组、D组和PD组PONV的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P组和PD组PONV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D组(P<0.05);T4、T5时PD组PONV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48 h内,P组出现头痛、便秘、皮疹和腹泻各1例。结论妇科腹腔镜术后PONV情况会持续至术后36 h,地塞米松延长了帕洛诺司琼的镇吐作用至术后48 h,并减轻其不良反应,对于妇科腹腔镜术后PONV的防治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王晟  宋兴荣  罗沙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8):1202-1203
目的:总结10例体重3.5kg以下患儿动脉导管结扎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10例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患儿,体重低于3.5kg,其中7例新生儿,6例早产儿,在芬太尼-罗库溴铵-异丙酚复合全麻下行动脉导管结扎术。在分离动脉导管后持续输注硝普钠0.3~0.5μg/(kg·min)实施控制性降压,在平均动脉压降至30~40mmHg时结扎动脉导管,结扎完毕经静脉输注适量多巴胺,以维持心率和血压。结果:全部患儿麻醉过程平稳,手术顺利,术后全部治愈顺利出院。结论:低体重患儿动脉导管结扎术麻醉风险大,需合理制定麻醉方案,以保证患儿术中平稳过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在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患儿术后保温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择期全身麻醉下行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矫形术患儿60例,ASA I级、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在麻醉恢复室中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棉被覆盖法被动保温,观察组采用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保温,两组患儿手术由同一组医生完成,所用麻醉方法、麻醉药物及术后镇痛方法相同。分别于麻醉前(T0),进入麻醉恢复室即刻(T1)、15min(T2)和30min(T3)测量两组患儿体温、心率、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记录患儿苏醒期低氧血症、寒战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于T1和T3时点测定患儿血清皮质醇含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在T2时点体温升高、心率减慢;与组内T0时点相比,对照组进入麻醉恢复室后T1和T2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观察组进入麻醉恢复室后T1时点体温降低、心率加快,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中寒战的发生率低,T3时点血清皮质醇含量下降。[结论]Mistral-Air充气加温仪应用于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手术患儿保温可加速患儿苏醒期体温恢复,同时可减轻应激反应并降低寒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婴儿法洛四联症矫治术的麻醉处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婴儿法洛四联症(TOF)矫治术的麻醉处理。方法:对41例1岁以下法洛四联症婴儿行矫治术,分析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缺氧发作情况与处理方法。结果:建立体外循环(CPB)前有13例出现缺氧发作,停机后,CVP10~16mmHg左房压4~9mmHg,17例收缩压降低,经快速补液后8例SBP上升,其余应用血管活性药物SBP上升。全部患儿无一例死亡。结论:建立CPB前防治缺氧发作,畸形矫正后积极的容量管理及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可使TOF矫治术患儿安全渡过手术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不同梯度动脉血氧分压(arterial oxygen partial pressure,PaO2)对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心肌过氧化反应的影响。方法3岁以下经皮血氧饱和度(oxigen saturation,SpO2)低于0.85、行根治术的法洛四联症患儿90例,随机分为3组:实验1组(1组,n=30)以接近患儿术前水平的低氧分压启动体外循环并控制血流复温前的PaO2(≤130mmHg)(1mmHg=0.133kPa),体外循环血流复温时使PaO2逐渐升至250~300mmHg;实验2组(2组,n=30)体外循环中PaO2在250~300mmHg启动体外循环,血流复温后使PaO2逐渐升至450~500mmHg;对照组(n=30)体外循环中PaO2始终控制在450~500mmHg。于体外循环前、主动脉开放后取右心房组织测量心肌过氧化反应指标:①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②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③总抗氧化能力。结果①体外循环前各组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和丙二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体外循环后,1组超氧化物歧化酶显著高于对照组,丙二醛低于对照组;2组超氧化物歧化酶高于对照组低于1组,MDA低于对照组高于1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肌松控制呼吸和保留自主呼吸两种不同方式麻醉通气在小儿气道异物手术中的应用.方法 选择硬支气管镜手术24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不同通气方式的两组:保留自主呼吸组(S组,保留自主呼吸)与控制呼吸组(C组,麻醉机手控通气).比较术中相关呼吸道并发症,手术时间,复苏时间等情况.结果 C组手术及复苏时间的平均值较S组短,C组小儿最低血氧饱和度(SaO2)平均值((-x)±s,下同)为(0.88±0.11),明显高于S组(0.79±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00,P<0.01).C组手术中出现低氧、屏气、呛咳等并发症的比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支气管痉挛和喉痉挛并发症的出现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肌松控制呼吸可以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和平稳的麻醉深度,应被推荐为气道异物手术中首选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