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4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动脉粥样硬化性颈内动脉闭塞并不少见,发病率也不甚清楚。经颅多普勒(TCD)和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已经渐渐取代脑血管造影用于颈内动脉闭塞的诊断。其临床表现和预后受血流动力学等因素的影响,药物治疗的作用有限,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EA)和颅内-颅外搭桥术(EC/IC)的效果有待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FLAIR 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征对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动脉狭窄程度、卒中病情严重程度及梗死灶分布部位的评估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6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连续就诊的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供血区AI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依据DWI显示MCA供血区梗死灶的分布特 点,将梗死分为穿支动脉型、分水岭型、区域型及混合型。利用ASPECT评分对MCA皮层供血区的划分 方法,分别计算MCA各皮层区域FVH,计算FVH评分(0~7分)分值,并分为FVH≥4分和<4分两组。比 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管狭窄程度、入院NIHSS评分及梗死部位差异。应用Spearman分析FVH评分与 血管狭窄程度的相关性,ROC曲线分析FVH评分对血管闭塞的诊断价值。 结果 共纳入214例患者进行分析,FVH≥4分患者51例,<4分患者163例。FVH≥4分组分水岭梗死 比例(43.1% vs 20.9%)、颈内动脉颅内段病变比例(41.7% vs 22.3%)、入院NIHSS评分[4(2~6)分 vs 3(1~4)分]均高于FVH<4分组,而穿支动脉梗死型比例(19.6% vs 52.8%)低于FVH<4分组,以上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VH≥4分组血管闭塞比例高于FVH<4分组(54.9% vs 9.2%,P<0.001),血管 轻度狭窄比例低于FVH<4分组(9.8% vs 54.0%,P<0.001)。Spearman分析显示FVH评分与同侧颈内动 脉颅内段及MCA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 =0.504,P<0.001)。ROC曲线分析示FVH评分预测血管闭塞的 最佳界值为3分,其诊断血管闭塞的敏感度为74.4%,特异度为80.1%。 结论 对于MCA供血区AIS患者,FVH评分可间接评估颅内动脉狭窄程度,也可反映入院时卒中严重 程度及梗死灶部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复合右美托咪定(DEX)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麻醉效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44例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2例),2组均行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其中对照组术中给予局部浸润麻醉,观察组术中给予TAPB复合DEX麻醉。比较2组麻醉效果及麻醉起效、持续时间;对比2组麻醉后2 h的神经阻滞、镇痛及镇静评分;统计2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率。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7.27%(P<0.05)。观察组感觉神经阻滞、运动神经阻滞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维持时间均长于对照组(P<0.05)。麻醉后2 h,2组Bromage、Ramsay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Prince-Henry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09%,低于对照组的36.36%(P<0.05)。 结论TAPB复合DEX对老年腹股沟斜疝手术患者镇痛作用较好,可提高其麻醉效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发病率在不同种族人群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这与种族间颅内、外动脉的遗传易感性、血流动力学差异有关。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对颅内、外AS的贡献比也存在差异。其中,高血压病、糖尿病对颅内动脉粥样硬化(ICAS)的贡献比更高,而脂代谢异常对颅外动脉粥样硬化(ECAS)的贡献比更高。本文就遗传易感性、血流动力学差异及传统血管危险因素对颅内、外AS的贡献比差异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治疗对3~5岁儿童弱视仪器矫治效果的影响,为提高弱视儿童视力提供依据.[方法]随机将122例弱视患者(164眼)分为两组,仪器矫治组69例89眼,综合干预治疗组53例75眼,观察起效时间、顺应性及疗效. [结果]两组1月内起效例数差异有显著性(X2=6.888,P<0.05),3个月内起效例数差异无显著性(X2=2.035,P>0.05),综合干预治疗起效时间短于仪器矫治组,治疗3个月后,综合干预治疗的顺应性好于仪器矫治组,差异有显著性(X2=5.802,P<0.05).治疗后6个月随访,综合干预治疗的有效率与仪器矫治组差异无显著性(X2=1.81 6,P>0.05);综合干预治疗的治愈率高于仪器矫治组,差异有显著性(X2=5.435,P<0.05). [结论]综合干预治疗可以提高3~5岁儿童弱视治疗效果,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脑梗塞患者同型半胱氨酸的叶酸干预治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叶酸干预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以治疗脑梗塞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应用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选择2001年10月~2004年1月住院的长期居住河北地区的急性脑梗塞患者62例,其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诊断标准。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标准对照(治疗)组32人,仅接受传统危险因素的标准干预治疗;叶酸干预治疗组30人,在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加用5mg/d叶酸口服干预治疗。分别检测用药半年前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标准对照组入组时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为(30·67±14·81)μmol/L,半年后为(34·75±16·17)μmol/L,与用药前相比有显著性升高(P<0·05),平均升高(4·08±6·06)μmol/L。5mg叶酸干预治疗组用药半年后同型半胱氨酸这(11·77±3·56)μmol/L较用药前(31.32±14·51)μmol/L有显著下降(P<0·001),平均下降(19·54±13·34)μmol/L。结论脑梗塞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可通过补充有效剂量的叶酸进行干预治疗。5mg/d叶酸口服干预治疗可使河北地区脑梗塞患者的同型半胱氨水平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患者男性,47岁,主因无痛性肉眼血尿8d、意识障碍3d由血液科转入神经内科。患者8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无痛性肉眼血尿,尿红细胞计数8000.00/uL(正常参考值025/uL),血常规、泌尿系统超声及腹部平片未见异常,以血尿原因待查入住我院泌尿外科。入  相似文献   
8.
大脑中动脉狭窄脑深部小梗死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脑深部小梗死的发生频率和发病机制。方法86例发病时间〈1周的急件脑梗死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彩色超声、磁共振血管造影及功能磁共振成像等检查方法被明确诊断为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并排除颈内动脉病变、心源性栓塞以及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利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观察梗死灶的形态学表现及特点,分析其发病机制。结果37例(43.02%)症状性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存在深部小梗死,多呈孤立性单发病灶。其中内囊纹状体梗死及巨大腔隙者18例(20.93%),梗死灶体积多超过两个层面,少数病灶呈多灶分布的特点;直径较小的腔隙性梗死19例(22.09%),梗死灶体积〈15mm,多位于一个层面内。伴有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深部小梗死的患者,病情多不稳定,预后较差。所有脑深部小梗死患者均伴有大脑中动脉主干支狭窄,且梗死灶体积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程度有关,内囊纹状体梗死多见于大脑中动脉重度狭窄者。结论约50%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患者存在脑深部小梗死,其发病机制与大脑中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或斑块残端血栓蔓延堵塞深穿支动脉入口有关。对此类患者的治疗不同于经典的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9.
肝癌引起的副肿瘤性小脑变性一例报告刘俊艳李娜王汝圭鲁金胜患者男性,46岁。因眩晕伴走路不稳2年于1993年7月10日第二次住院。入院前2年无任何诱因出现走路不稳伴眩晕,视物晃动感,于病后9个月第一次入本院治疗。当时体检:BP18.6/12.0kPa(...  相似文献   
10.
<正> 患者,男 44岁,进行性四肢无力伴肌肉萎缩12年,加重伴耳鸣、听力减退2年,于2002年2月28日以四肢肌肉萎缩原因待诊收住院。隐匿起病,12年前发现右手骨间肌肌肉萎缩,无明显无力症状,病情逐渐进展并波及四肢远端,近5年来出现双手精细活动时费力伴双下肢无力,但不影响日常活动。2年前出现双侧耳鸣,近9个月发现听力减退左侧为重,伴左侧面部麻木以及走路不稳。病程中偶有肢体麻木,头晕、眩晕、头憋胀感。家族中无同类病患者。入院查体:神志清楚,跛行,左侧腋窝10×12cm~2面积的雀斑,腹部脐旁有一孤立的牛奶咖啡斑(2×3cm~2),右侧第12胸椎旁皮下可触及3×6×5cm~3大小两个软组织内肿物。双侧巩膜可见粽黄色色素沉着,裂隙灯检查发现晶状体后囊部浊斑。左侧面部浅痛觉减退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