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5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利用360°全方向72个声源测试设备,初步研究耳科正常人水平声源定位特点。方法 选取耳科正常人14例,其中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31.4±7.2)岁,使用360°全方向均匀分布的72个扬声器进行声源方位辨别测试,统计正常人整体声源定位能力,计算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RMS)值。 结果 听力正常人声源定位图像大致呈现出两个“十字交叉”的组合图形,镜像处理后呈现为一条斜率近似为1的直线,计算RMS为(20.4±3.5),相较未经镜像处理前(52.7±16.2)有大幅度下降。本组受试者前场、后场、左场、右场4个区域的定位正确的次数比例均值分别为60.52%、38.69%、31.55%和37.70%,前场定位正确的次数明显高于其余3个区域,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后场、左场、右场定位正确的次数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正常人的水平声源方位辨别存在前后镜像现象,水平方向上前场(-45°~45°)声源定位能力最佳,左右场和后场的声源定位能力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2.
偏头痛性眩晕的神经耳科学表现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研究偏头痛相关的眩晕(migrainous vertigo,MV)的临床特点,了解听觉与前庭系统受累的情况以及功能障碍的范围和程度,判断偏头痛相关眩晕是中枢性抑或外周性眩晕。方法22例急性(5例)或亚急性(17例)MV检查包括神经一耳科学检查、自发性眼震和位置性眼震记录以及听力学检查。结果22例患者男6例,女16例。15例次有偏头痛,17例次有运动病,15例次有偏头痛或运动病家族史,1例次有视觉先兆,7例次对运动敏感(身体运动或改变头位出现眩晕),4例次畏光,6例次畏声,5例次失眠、情绪影响易引起眩晕发作,2例次与月经期关系密切。眩晕持续数分钟到1天。纯音测听异常9例,均为轻至中度感音神经性聋。高刺激率听性脑干反应双侧异常3例,单侧异常10例。主观垂直视觉检查均正常。前庭诱发的肌源性电位异常14例(13例为患侧低振幅,1例为患侧P13波潜伏期延长)。前庭双温检查异常3例;中枢性异常眼动11例,其中视动性眼震低增益9例,1例扫视过冲,1例摇头试验出现垂直眼震,同时高刺激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者10例,1例正常。4例患者有位置性眩晕,但均不符合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结论偏头痛性眩晕应作为外周或中枢性眩晕的一种常规鉴别诊断的疾病,可为中枢性或外周性眩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Nucleus 24M型直电极与Nucleus 24Contour型弯电极人工耳蜗植入患者的神经兴奋分布空间的宽度,评估电极类型和电极位置对于电极问刺激干扰程度的影响.方法 18名人工耳蜗植入患儿分为两组,其中24M和24Contour植入患者各9名,年龄1.3~7.9岁.按照病因、病程、植入年龄、电极植入角度4个因素将两组患者进行配对.使用NRT3.1测试软件分别对每名患者的5、10、15三个电极进行听神经电诱发复合动作电位(electrically evoked compound action potential,ECAP)测试.测试时,探测脉冲固定加在测试电极,掩蔽脉冲按顺序分别加到1至22号电极,得出一系列的ECAP波形,将ECAP波形幅度从最高降到70.7%所覆盖的电极范围定义为神经兴奋分布空间的宽度.分析电极类型、电极位置这两个因素对神经兴奋分布空间宽度的影响.结果 电极类型、电极位置对神经兴奋分布空间宽度有显著影响.弯电极的兴奋空间分布宽度在5、10、15号三个电极位置均显著窄于直电极组.5、10号电极的兴奋空间窄于15号电极,但5号和10号电极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在耳蜗的底部和中部,Nucleus24 Contour弯电极的电极间刺激干扰小于直电极,有助于提高患者中、高频的电极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4.
怎样发展标准化的中文言语测听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中华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学会听力学组主办、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一头颈外科/解放军耳鼻咽喉科研究所和本刊承办的首届中文言语测听发展高端论坛于2008年元月11日、12日在京举办。来自大陆、台湾、香港两岸三地从事言语测听材料开发的5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内容丰富,除了多个中文测听材料的研发报告外,还安排了三场圆桌讨论:本期摘要刊载第一场圆桌讨论的笔录。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rnal vertigo,BPPV)、后循环缺血(posterior circulation ischemia,PCI)、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vertigo,MV)、青少年良性眩晕在服用不同剂量的甲磺酸倍他司汀后的临床表现,了解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内耳缺血性眩晕的疗效。方法BPPV、PCI、MV各30例,分成2组。组一:甲磺酸倍他司汀6mg,3/日:组二:甲磺酸倍他司汀12mg,3/El,治疗均为期1个月。观察量-效关系。青少年良性阵发性眩晕25例不分组,甲磺酸倍他司汀6mg3/19,服药治疗1月。分别观察治疗前后高刺激听性脑干测听(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和眩晕残障程度(dizziness handicap inventory,DHI)的变化。结果四类眩晕治疗后症状减轻,高刺激ABR和DHI均有改善,而眼动异常变化不明显。连续用药1个月后,BPPV、PCI、MV三类患者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青少年良性眩晕6mg,3/日方案也获得满意疗效。结论甲磺酸倍他司汀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后循环缺血、偏头痛性眩晕和青少年良性眩晕等与内耳低灌注有关的眩晕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表现出量效关系,12mg,3/日方案疗效优于6mg,3/日方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普通话测听词汇表(mandarin speechtest materials,MSTM)中的语句测试材料进行等价性测试,以期得到难度平衡的若干张句表。方法选取听力正常青年受试者61名(61耳)采用听说复述方式,进行30组句表(每组10句)的测试,以关键词记分,然后对各表得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0组句表大体上可分为三套,初步认定两套29组句表(290句)分别具有等价性。结论初步认定经实验筛选出难度平衡的两套29组句表可以用于临床言语评估测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工耳蜗植入术(CI)后的面瘫并发症病例,探讨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法.方法对1998年3月~2012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接受人工耳蜗植入的1299例患者中发生的面瘫并发症及其处理和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99例患者中,4例患者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发生面神经麻痹,其中3例为迟发性面瘫,2例行面神经减压术,预后良好.结论人工耳蜗植入是相对安全的手术,面神经麻痹的发生率较低,为0.31%,经保守治疗或手术干预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8.
汉语单音节测听表在北京听力正常人群中的复测信度评估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评价22张等价的单音节测听表在正常人群中的复测信度,以利于采用该言语测听材料时得出合理可靠的结论.方法 招募北京22名18~30岁耳科正常人,在10 dB HLSpeech强度下,以拉丁方实验设计方案,依次进行22张单音节表的识别率测试.间隔6~35天,在完全相同的条件下重新进行第二轮次的识别率测试.结果 两轮测试的识别率分别为74.0%±12.2%和72.4%±10.3%,经配对t检验显示P=0.000152.逐表汇总两轮测试得分的差值,统计该差值在22名受试者中的标准差为9.3%,转化成95%置信度下的临界差值(critical difference)为18.3%.两轮测试得分的相关系数为0.684.结论 正常人使用该套单音节测听表进行有关言语工程的评价研究时,同一受试者前后两次识别率之差只有高于18.3%时,方可认为处置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线粒体DNA 961delT/insC(n)突变与氨基甙类药物性耳聋的相关性.方法 对一个耳聋家系11个成员采集氨基甙类抗生素用药史、进行听力学检查、表型分析,采集外周静脉血样本,从白细胞中提取DNA,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线粒体DNA(mtDNA)全序列,对扩增片段进行DNA测序,对发现的基因突变与耳聋表型进行分离分析.结果 参与研究的所有9例母系成员均检出mtDNA 961delT/insC(n)突变.有明确氨基甙类抗生素用药史的4例中只有2例耳聋患者,其中1例为用药之前出现的先天性聋,另1例为用药后38年出现的轻度耳聋.突变不与耳聋共分离.结论 本研究不支持mtDNA 961de1T/insC(n)突变是该家系耳聋的致病突变,mtDNA 961位点附近可能是一个多变异的区域,mtDNA 961delT/insC(n)可能是一个与氨基甙类药物性耳聋不明确相关的多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听神经病(auditory neuropathy,AN)患者在不同测试强度下的单音节识别率,总结AN患者在言语识别方面的特点。方法AN患者10例,共20耳。根据听力图形状将AN患者分为上升型听力组和非上升型听力组,两组分别包括12耳和8耳。分别在患耳0.5、1、2和4kHz纯音平均听阈(4FA)以及4FA上10dB、20dB、30dB共4个强度测试单音节识别率。绘制得分一强度(Performance--Intensity,P—I)函数曲线。结果AN患者的P—I曲线大致可以分为3段。在昕阈附近得分较低,在4FA+20dB处达到相对较高得分,平均最大言语识别率为42.8%±23.8%;在4FA+20dB以上得分没有随强度增加显著增长,而是总体得分呈轻微回跌。大多数AN患者P—I曲线呈非单调性,且变异范围较大,最大言语识别率得分的差异可达60%~70%。在各强度下,上升型听力组和非上升型听力组在全部4个强度下得分无统计学差异。结论AN患者的单音节P—I曲线呈现低得分、非单调、变异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