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心脏MRI(CMRI)时间容量曲线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可行性,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左心室时间容量曲线改变的趋势及特点.方法 分别获取17例HCM患者及12名健康志愿者的MR左心室二腔长轴及短轴面电影图像,在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利用左心室自动分割技术重组左心室时间容量曲线,并通过该曲线计算出左心室舒张平台期时间、不同比例舒张容量恢复(DVR)时间及其相应的充盈速率等.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对组间DVR时间及速率进行检验分析.结果 室间隔HCM患者组左心室50%、70% DVR时间较对照组延迟[分别为(8.9±1.3)和(7.7±0.8)期相,F=6.787,P=0.016;(11.3±1.6)和(9.7±1.8)期相,F=4.927,P=0.036],左心室舒张平台期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1.8±1.7)和(4.1±1.4)期相,t=6.787,P<0.01];室间隔型HCM患者组30%、50% DVR充盈速率较对照组减低[分别为(0.22 ±0.11)和(0.40±0.15) ml/ms,F=12.916,P<0.01;(0.20±0.09)和(0.30±0.10) ml/ms,F=7.121,P=0.014],70%、80%、90% DVR充盈速率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CM伴发纤维化组左心室50%、70%、80% DVR时间较对照组延迟[分别为(9.6±1.0)和(7.9±1.5)期相,F=5.000,P=0.045;(12.3±1.4)和(9.61±1.8)期相,F=8.039,P=0.015;(13.1±1.4)和(10.9±1.9)期相,F=5.060,P=0.044],2组间DVR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左心室时间容量曲线可用于详细评估左心室舒张功能改变;HCM患者左心室舒张功能不全主要发生在舒张早期,且伴发平台期时间的缩短;心肌纤维化可加重HCM左心室早期舒张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MDCT的CTPA图像和超声肺动脉测压数据,模拟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肺动脉高压状态下的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分支内流动状态;了解肺动脉分支直径随压力变化的情况和敏感度.方法:选择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COPD患者,进行胸部心电门控CTPA检查,同时收集超声心动图测量主肺动脉及左右肺动脉近端双期血流参数.对CTPA原始图像分别进行心脏收缩期及舒张期薄层MPR重建,测量肺动脉分支的直径和长度;利用坐标网格,生成二维网格,导入Fluent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和二维流态模拟.结果:共进行13例COPD患者研究,CTPA显示,主肺动脉分叉前和左、右肺动脉近端直径在收缩期均较舒张期小.右上叶前段动脉舒张期直径较收缩期增大,主肺动脉/左、右肺动脉的长度在收缩期和舒张期都无显著性差异,而主肺动脉右肺动脉的弯曲度和跨度间距在舒张期均较收缩期增大.COPD比较正常对照组的右肺动脉近端、远端及左肺动脉近端,在收缩期和舒张期直径均增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舒张期仅主肺动脉分叉前出现直径增大;收缩期后基底段动脉,左后基底段动脉COPD组较正常变细;两组间长度未见显著性差异.流态分析显示,COPD舒张期高压场较正常组扩散的趋势更明显,影响范围更大.右下叶动脉出口压力收缩期最高,舒张期也较左下叶动脉高,是所有动脉出口中承受压力最高且波动最大者,出口流速变化差异最大.结论:利用CTPA重建MPR图像和相关模拟软件结合,是研究肺动脉分支内血流变化的可行方法.CTPA测量右肺动脉远端直径可能成为肺动脉高压诊断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效果依赖于磁共振高压注射器的使用。高压注射器能精确有效地控制对比剂的流速、注射时间 ,从而明显提高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 (CEMRA)的图像质量及诊断正确性。本文探讨磁共振高压注射器在磁共振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并对其在使用过程中的要点和注意事项进行讨论分析。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来源 收集 2 0 0 1-10~ 2 0 0 2 -0 8在我院行磁共振血管成像检查的病人 3 8例 ,男 2 0例 ,女 18例。年龄 18~ 65岁 ,平均 3 6岁。全为血管性疾病或疑有血管性疾病的病人。1.2 设备与材料 美国GESigna 1.5T超导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常规的二腔心、四腔心及三腔心电影序列评价缩窄性心包炎(CPC)患者的左心房结构功能改变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CPC病例,同时收集20例正常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2组之间各个切面左心房内径,左心房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和左心房收缩前容积和左心房功能.结果 2组之间的左心房内径对比显示,CPC组的左心房二腔心长径,四腔心、三腔心前后径较正常组明显增大,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最小容积(LAVmin)以及左心房收缩前容积(LAVpr)显示CPC组的左心房在上述3个期相中明显更大,左心房功能评价指标中,CPC组的左心房射血分数(LAEF)较对照组明显减弱,CPC组的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con)及左心房被动射血分数(LAEFpa)都显示出明显下降,都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利用常规的心脏MR电影序列,可以对左心房的结构、功能改变进行详细的评价,有利于病情的评估.  相似文献   
5.
螺旋CT节段重建技术在急症头颅CT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螺旋CT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图像重建技术的种类和功能很多,其中节段重建技术在全身各部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势,尤其在头颅急症病人方面。节段重建是螺旋CT重建技术中的一个新方法。采用原模糊图像的不同时间段的扫描数据进行2~6个不同节段的图像节段重建,再取其最清晰的图像用作诊断,无需重复扫描就能清晰显示原有图像,为抢救病人提供快速而正确的CT诊断结果,从而赢得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本组50例病人中,男性40例,女性10例,年龄20~40岁,均为头颅外伤病人。全部病人均采用美国GEHispeedCT/i…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低对比剂剂量扫描技术在上肢血透通路CT血管成像中的可行性.方法 40例体重指数(BMI)≤25 kg/m2的维持性血透患者纳入研究,按检查时间顺序分2组,前20例为A组,80 kVp方案扫描,碘对比剂用量为0.42 gI/kg,后20例为B组,120 kVp方案扫描,对比剂用量为0.525 gI/kg.测量肱骨中段、肘关节以及尺桡骨中段处目标血管和周围肌肉的感兴趣区(ROI) CT值,计算图像的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同时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剂量长度乘积(DLP).2位放射科医师对原始图像和重建图像进行主观质量评分.结果 A组血管区平均CT值(444.65±75.76)HU,显著高于B组的(278.20±42.95)HU(t =7.70,P <0.05);A组肌肉区CT值(57.05±7.71)HU,显著高于B组的(51.55±5.81)HU(t=2.325,P <0.05);2组间SNR和CNR未见统计学差异.A组的CTDIvol和DLP [(2.87±0.37)mGy,(196.44±28.83) mGy· cm]均显著小于B组(7.86 ±1.61)mGy,(521.14±101.73) mGy· cm(t=-12.380、-12.636,P<0.05).2位医师主观评分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 =0.76,P<0.05).结论 对于BMI≤25 kg/m2患者,80 kV联合低对比剂剂量成像方案可以获得良好上肢血透通路CTA成像.  相似文献   
7.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价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中的应用。方法 30例志愿者用16层螺旋CT行女性骨盆扫描,分别采用低剂量扫描(CareDose)和传统方法扫描,将两组女性骨盆图像按各影像颗粒均匀性、解剖结构细节、界面清晰度和有无伪影等评定图像质量。同样对两组的CT检查辐射剂量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两组扫描方法对女性骨盆图像质量的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剂量扫描与传统扫描相比,辐射剂量大大降低(P〈0.01)。结论 16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在女性骨盆图像质量不下降的同时,可以较传统CT扫描减少受检者的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27岁,1d前常规体检时发现右侧胸腔肿块,无发热,寒战,无胸痛,胸闷,无气急,呼吸困难,无心悸,心慌,无肩痛部放射痛。外院胸片示右侧胸腔肺块。患者自患病来神清,精神可,饮食,睡眠及两便无异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9.
对比增强磁化传递MRI在肺癌脑内小转移灶成像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磁化传递 (magnetisationtransfer,MT)MRI在肺癌脑内小转移灶的应用。方法 对 6 0例病人 (含 172个转移灶 )进行对比增强磁化传递前后的对照研究。对比增强磁化传递前采用SE序列T1WI。然后 ,注射钆喷替酸葡甲胺 (Gd DTPA) (0 1mmol/kg)增强后 ,进行SE序列T1WI和SE序列T1WIMT技术成像。通过比较对比度 /噪声比值 (C/Ns值 ) ,对采用MT技术与否的影像结果进行评估 ;再对采用MT技术与否所显示的转移灶数量进行对照。结果 所有采用T1WI对比增强MT技术的图像C/Ns值比常规T1WI对比增强图像的C/Ns值高。采用MT技术图像的C/Ns值为 2 6 98± 7 0 6 ( x±s) ,常规T1WI对比增强图像的C/Ns值为 15 5 1± 8 5 4 ,t =8 0 2 ,P <0 0 1。T1WI对比增强MT技术比常规T1WI对比增强能显示更多的转移灶数目 (6 0个 ) ,χ2 =7 79,P <0 0 1。结论 在显示肺癌脑内小转移灶方面 ,T1WIMT对比增强比常规T1WI对比增强更为敏感 ,对评估中枢神经系统转移性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STIR在磁共振软组织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STIR像在磁共振软组织检查中的应用。材料和方法:选择了35例软组织疾患者同时行磁共振STIR像和FSE T2加权像的扫描。结果:STIR像35例病人均检出病灶,而FSE T2加权像检出34例。对病灶边界的显示STIR像明显优于FSE T2加权像,其中STIR像清楚显示病灶边界32例,FSE T2加权 像清楚显示9例。结论:STIR像对软组织病灶的检出率及病灶边界的显示状况均优于FSE T2加权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