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利用^18F-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成像(PET)分析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脑部葡萄糖代谢特征。方法:7例临床确诊的PSP患者(PSP组)和14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静息状态下^F—FDGPET脑成像,将两组的PET图像分别进行统计参数图(SPM)及尺度子轮廓模型/主要成分分析(SSM/PCA)研究,获得PSP患者脑部葡萄糖异常代谢图像并建立PSP脑代谢网络模式(PSPRP)。结果:SPM分析显示,与对照组比较,PSP组双侧内侧前额叶、腹外侧前额叶、尾状核、丘脑和中脑的葡萄糖代谢降低,双侧中央前回、顶上小叶、顶下小叶葡萄糖代谢增高。SSM/PCA分析显示PSPRP的特征表现为双侧内侧前额叶、腹外侧前额叶、尾状核、丘脑和中脑的葡萄糖代谢显著减低,而双侧顶叶代谢显著增高。PSP组的PSPRP表达值(1.711±1.218)明显高于对照组(0.043±O.496,t=-5.379,P=0.001)。结论:基于18F-FDGPET显像得到的脑部异常葡萄糖代谢特征可以有效鉴男IJPSP患者和健康对照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磁共振动脉自旋标记技术(ASL)对快速动眼睡眠障碍(R BD)患者的脑血流灌注异常情况进行研究,探讨ASL的应用价值。方法:我们的研究包括经同步视频多导睡眠监测(PSG)证实的原发性RBD患者20例及年龄、性别与RBD患者匹配的健康志愿者15例。所有的被试均在GE Discovery MR750磁共振扫描仪上进行ASL序列和3D-BRAVO序列的扫描。ASL的数据分析采用基于体素的方法在SPM8软件上进行。RBD组和对照组被试脑皮质灌注的差异采用双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RBD患者皮质灌注增高的区域主要位于额叶、前扣带皮质、辅助运动区、壳核、海马旁回、楔前叶和脑桥等;皮质灌注降低的区域主要位于枕叶、舌叶、颞叶中部等。结论:ASL技术可以发现RBD患者的灌注异常,在神经退行性病变的研究方便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多系统萎缩-帕金森亚型和多系统萎缩-小脑共济失调亚型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18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l8F-FDG PET)显像的特征差异。方法收集8例多系统萎缩-帕金森亚型患者和17例多系统萎缩-小脑共济失调亚型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包括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部分(UPDRS Ⅲ)评分和Hoehn-Yahr分级的运动症状评估,认知功能、抑郁、嗅觉、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紊乱等非运动症状评估,以及基于l8F-FDG PE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的特征差异。结果多系统萎缩-帕金森亚型与多系统萎缩-小脑共济失调亚型患者UPDRS Ⅲ评分(P=0.004)及Hoehn-Yahr分级(P<0.00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非运动症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系统萎缩-帕金森亚型在基底节(尤其是后壳核)脑葡萄糖代谢(P<0.001)、小脑及顶枕叶呈低代谢,多系统萎缩-小脑共济失调亚型基底节脑葡萄糖代谢未见减低,仅在小脑和枕叶呈低代谢。结论多系统萎缩的临床特征异质性大,l8F-FDG PET脑葡萄糖代谢显像特征差异可为深入研究多系统萎缩的发病机制、开发更精准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帕金森病的认知功能障碍得到医学界的广泛关注.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约70%的帕金森病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1].随着疾病的进展,帕金森病痴呆(Parkinson's disease dementia,PDD)的发病率约为30%[2].尽管认知功能障碍不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但是会间接导致病死率的增加;同时,该症状具有进展性和致残性,会降低帕金森病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功能,极大地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的生活质量,并长期增加家庭护理的投入和社会的经济负担[3-4].因此,寻找可以用于早期评估、诊断及监测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客观方法,为疾病的治疗决策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科研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PET重建方法对正常人脑内多巴胺转运体(DAT)分布半定量值的影响。方法 将2014年3月至2015年6月期间41例健康受试者(正常人)的11C-甲基-N-2β-甲基酯-3β-(4-氟-苯基)托烷(11C-CFT)PET图像分别进行滤波反投影法(FBP)和有序子集最大期望值迭代法(OSEM)重建,自动勾画尾状核、壳核前部和后部等感兴趣脑区,以缺乏DAT分布的顶枕皮质作为参考区,按公式计算DAT分布的半定量值。DAT分布半定量值的组间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结果 基于OSEM重建的PET图像中DAT分布半定量值分别为:尾状核(1.77~2.15)、壳核前部(2.17~2.39)、壳核后部(1.71~2.06);基于FBP重建的PET图像中DAT分布半定量值分别为:尾状核(1.68~2.10)、壳核前部(2.07~2.37)、壳核后部(1.62~1.96)。基于OSEM重建的PET图像中双侧尾状核、壳核前部及后部的DAT分布半定量值均显著高于基于FBP重建的PET图像,且两者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9.658~15.859,均P=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基于OSEM与FBP重建的PET图像的DAT分布半定量值在双侧尾状核、壳核前部及后部均呈显著正相关(R2=0.907~0.951,均P=0.000)。基于OSEM与FBP重建的PET图像中双侧尾状核、壳核前部及后部DAT分布半定量值均呈现随年龄增长逐渐减低的趋势。结论 不同PET重建方法获得的正常人脑内DAT分布半定量值存在显著差异,在多中心或纵向研究中需要保持PET图像重建方法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特发性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大脑相关皮质的形态学变化,为研究iRBD的中枢机制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20例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iRBD患者(iRBD组)和20名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进行MR3D T1W1扫描。在Matlab平台上应用SPM12软件和CAT12工具箱进行影像数据处理和统计学分析,处理过程包括脑的空间标准化、灰白质分割、自动化重建脑表面及空间平滑,采用基于脑表面的形态测定法对iRBD组和对照组双侧脑皮质厚度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与对照组比较,iRBD组左侧额下回、额中回、扣带回皮质厚度显著变薄;右侧大脑半球未见皮质厚度明显变薄的脑区;双侧大脑半球未见皮质厚度明显增加的脑区。结论 MR3D T1W1扫描发现i RBD患者存在相关脑区皮质厚度变薄,为其脑代谢及血流灌注异常提供影像解剖学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18)F-FDG PET显像观察特发性快眼动睡眠期行为障碍(iRBD)患者脑葡萄糖代谢改变和iRBD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与病程间的相关性。方法纳入多导睡眠监测(PSG)确诊的iRBD患者20例(iRBD组)和年龄、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19例(对照组)。两组均行~(18)F-FDG PET脑显像。基于自动解剖标记模板将大脑划分为90个左右对称的脑区,计算各脑区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对iRBD组和对照组各脑区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并对iRBD组脑葡萄糖代谢改变与病程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iRBD组的双侧背外侧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中回、双侧海马、双侧海马旁回、双侧杏仁核、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岛叶、左侧内侧与旁扣带脑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苍白球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均增高(P0.05);双侧距状裂周围皮质、双侧楔叶、双侧舌回、双侧枕上回、双侧枕中回、双侧枕下回、双侧角回、双侧颞上回、双侧颞中回、右侧颞横回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均降低(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iRBD组双侧杏仁核、双侧颞上回、右侧楔叶、右侧枕上回、右侧颞横回、左侧海马、左侧颞中回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与病程呈正相关(P0.05);而双侧眶部额上回、双侧眶部额中回、左侧中央旁小叶、左侧眶部额下回、左侧内侧和旁扣带回、右侧背外侧额上回、右侧海马旁回的葡萄糖代谢半定量值与病程呈负相关(P0.05)。结论 iRBD患者脑内存在疾病相关的葡萄糖代谢水平改变,有助于客观评估iRBD病情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索基于体积参数的蛋氨酸(methionine,MET)PET显像在胶质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证实的36例胶质瘤患者的MET PET图像并以此图像数据为基础计算相应的体积参数。结果:基于MET PET图像的体积参数在不同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级的胶质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但当包括少突胶质细胞瘤时,WHOⅡ级与Ⅲ级胶质瘤之间体积参数差异不显著。结论:基于MET PET的代谢体积参数对胶质瘤诊断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但实际应用时应注意考虑少突胶质细胞瘤等特殊摄取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各种类型帕金森综合征(PS)患者的氟[18F]-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影像特征, 建立PS的18F-FDG PET/CT"诊断树"模型。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就诊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的帕金森病(PD)患者、进行性核上性麻痹(PSP)患者、多系统萎缩-小脑型(MSA-C)患者、多系统萎缩-帕金森型(MSA-P)患者, 进行18F-FDG PET/CT检查;所有患者完善临床资料采集和随访, 确定患者的临床诊断;分析各种类型PS患者脑葡萄糖代谢的特异性改变模式以及在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建立18F-FDG PET/CT显像"诊断树"模型并验证其对PS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320例患者, 男性187例, 女性133例, 年龄(62±9)岁, 包括80例PD、90例PSP、114例MSA-C、36例MSA-P。有鉴别诊断意义的脑区葡萄糖代谢特点如下:PD的壳核代谢增高;PSP尾状核、丘脑、中脑、额叶代谢减低;MSA-C小脑代谢减低;MSA-P壳核代谢减低、小脑代谢减低。建立"诊断树"模型, 对PD诊断的灵敏度为88.75%, 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11)C-CFT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PET)显像评价帕金森病(PD)与多系统萎缩P型(MSA-P)患者脑内多巴胺转运体(DAT)分布特点,评估~(11)C-CFT PET显像在PD与MSA-P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年龄、性别和疾病严重程度匹配的32例MSA-P患者(MSA-P组)和56例PD患者(PD组)的临床资料以及~(11)C-CFT PET影像资料;另选择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者20例为对照组。应用感兴趣区技术获得3组研究对象的尾状核、前壳核和后壳核的DAT分布半定量值,对各感兴趣区的DAT分布半定量值、相互比值和不对称性进行对比研究。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L),利用曲线下面积评估基于~(11)C-CFT PET显像所得相关参数对PD和MSA-P的鉴别能力。结果与PD组比较,MSA-P组患者病程更短、进展速度更快(P0.000 1)。与对照组比较,PD组和MSA-P组尾状核、前壳核和后壳核的DAT分布半定量值均显著减低(P0.000 1),且后壳核降低最为显著。PD组和MSA-P组尾状核、前壳核和后壳核的DAT分布半定量值及其不对称指数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D组和MSA-P组纹状体各感兴趣区DAT分布半定量值中,前壳核/尾状核比值(AP/C)、后壳核/前壳核比值(PP/AP)均差异无显著性;但MSA-P组后壳核/尾状核比值(PP/C)PD组(P0.05),两组PP/C比值的ROL曲线下面积为0.696(P=0.002);以0.611作为PP/C比值的临界值,其对MSA-P和PD鉴别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1.9%和62.5%。结论 ~(11)C-CFT PET显像可以精准显示MSA-P及PD患者脑内多巴胺能神经元的突触前功能损害,但尚不能有效鉴别两种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