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0篇
  免费   285篇
  国内免费   132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136篇
口腔科学   23篇
临床医学   240篇
内科学   434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06篇
特种医学   63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95篇
综合类   529篇
预防医学   205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293篇
中国医学   248篇
肿瘤学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78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9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79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93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9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51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62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48篇
  1990年   38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36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5篇
  1984年   27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8篇
  1981年   21篇
  1980年   10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6篇
  1964年   3篇
  196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黄芪-白术药对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潜在关键机制。方法利用化合物-基因相互作用关系、类药性与口服生物利用度,对来源于TCMID数据库的黄芪-白术药对成分进行筛选,获得治疗COPD的潜在成分,并通过追溯植物来源确定特征成分。潜在成分的靶标来源于COPD转录组中的差异表达基因与候选靶标(已知靶标和预测靶标)的交集。网络拓扑分析确定靶标的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PI)网络中的核心靶标。对核心靶点进行功能富集分析以确定靶标的关键机制。通过分子对接验证核心机制。结果筛选出8个改善COPD的潜在中药成分,靶向4个核心靶标(CCL2、IL-1β、NQO1、CYP1B1)。功能富集分析显示核心靶标功能表现在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血管新生3个方面。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特征成分(黄芪甲苷、白术内酯Ⅰ)与IL-1β抑制剂穿心莲内酯结合IL-1β的模式相似。结论黄芪-白术药对围绕IL-1β发挥改善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反应、血管新生的作用,是治疗COPD的潜在关键机制。  相似文献   
3.
臧东运  续英男 《抗感染药学》2019,16(4):564-565,576
外科危重症中重症颅脑创伤,其主要发病机制是由于间接外力或直接作用造成的,临床表现出呼吸困难或昏迷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可能发生肺部感染的并发症,其极易造成机体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早期若不能采取对症处理手段,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调查发现重症颅脑创伤并肺部感染患者的发病机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能改善预后效果,降低病死率。综述重症颅脑外伤并发肺部感染临床治疗的文献资料,并对其治疗进展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微小RNA(microRNA,miR)-48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生发展过程的影响,并探讨其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及miR-489的表达变化;TargetScan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预测并验证miR-489可靶调控BDNF;CCK-8、Transwell迁移侵袭实验等探究miR-489和BDNF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TPC-1的影响;构建裸鼠植瘤模型探究miR-489在体内实验中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影响。结果 miR-489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转移的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降低(P<0.01);BDNF是miR-489的靶基因;过表达BDNF能逆转miR-489对TPC-1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抑制作用(P<0.05);miR-489可抑制裸鼠肿瘤的生长(P<0.01)。结论 miR-489通过抑制靶基因BDNF的表达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脑梗死浊瘀毒损证患者疗效及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及S100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210例脑梗死浊瘀毒损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进行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和血清中NSE、S100蛋白水平,另外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4.29%高于对照组74.2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ADL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有所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ADL评分及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2周和治疗后4周血清NSE和S100蛋白水平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NSE和S100蛋白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浊解毒活血通络法治疗脑梗死浊瘀毒损证疗效较好,可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抑制NSE和S100蛋白表达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五神针联合头皮针治疗脾肾虚弱型小儿脑瘫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脾肾虚弱型脑瘫患儿110例,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头皮针疗法,主穴:百会穴;配穴:足运感区、运动区、语言区、平衡区和感觉区。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五神针,取穴为百会穴和四神聪穴,两组患儿均接受4周治疗。对比治疗后的临床疗效、DQ评分、GMFM评分及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水平。结果: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显效27例,有效19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为83.64%(46/55),治疗组显效32例,有效2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4.55%(52/55),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较高(P0.05);两组治疗前DQ各条目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DQ各条目评分明显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治疗前GMF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GMFM评分明显升高(P0.05),并且治疗组升高较多(P0.05);两组治疗前Vm、Vs、RI和P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Vm和Vs值明显升高,RI和PI值明显降低(P0.05),并且治疗组改善较多(P0.05)。结论:采用五神针联合头皮针治疗脾肾虚弱型小儿脑瘫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改善患儿脑血流动力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36只冠脉临界狭窄的杂种犬施行了定量潘生丁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DSET)。动物分为3组:小剂量(潘生丁0.5mg/kg/4min,静注),大剂量组(潘生丁1.0mg/8min,静注)。和对照组(生理盐水10ml/4min,静注用药前、后连续记示两维超声心动图(2DE),平均主动脉压(MAP)、心率(HR)、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远端冠脉压(DCP)和节段性冠脉阻力(SCR),并同时观察ECG。结果显示:大剂量潘生丁注射后,MAP从13.4±0.8下降到10.6±1.0kPa(P<0.05);HR略有减低(P<0.05),DCP明显减少(下降30~35%),CBF减少超过40%,2DE可检出局部室壁运动异常(RWMA);而在小剂量组,DCP仅下降10~20%,CBF增加10~20%,而HR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冠脉临界狭窄时,由于CBF和SCR对定量潘生丁试验呈双向变化,所以,小剂量潘生丁不能诱发明显的RWMA,而大剂量潘生丁注射后,2DE即可检出明显的一过性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8.
作者回顾性地研究了1972年-1981年期间8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人的血液学和细胞遗传学资料,发现10例具有5q~-染色体作为唯一克隆性异常的病人,其中仅有8例存在下述3个血液学特征:(1)大红细胞贫血,Hb≤120g/L(女)或≤130g/L(男),MCV>96(?),(2)血小板计数正常或增高,≥150×10~9/L,(3)巨核细胞分叶过少;50个巨核细胞的一半以上少于3叶。这些病又均是女性;而另外6例在同一克隆中5q~-染色体并附有别的异常的病人中,没有1例同时具有上述3个血液学特点。其余67例为正常核型或有别的染色体异常的病人中仅1例达到所有3条血液学标准,故作为5q~-异常和别的染色体异常或正常核型病人之间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P<0.01。同时作者还观察到令仅5q~-异常的病人平均生存期比MDS别的类型更加好,超过6年。根据上述结果作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学实验观察。方法:将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骨髓经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和培养,观察原代和传代细胞的细胞形态。结果:原代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最佳的的贴壁时间为3d,生长性状不一,散在圆形细胞群、树枝状细胞群、飞燕状细胞群、火焰状细胞群。结论:体外非诱导培养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方法可能为临床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异基因骨髓移植后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反应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道了外伤性颅内血肿64例再次开颅手术的病例,占同期外伤性颅内血肿开颅手术的5%。鉴于再次手术死亡率达20.76%,强调在脑挫裂伤手术过程中的正确处理及术后严密观察的重要性。分析了首次开颅术后血肿再形成的原因,探讨减少再次开颅手术死亡率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