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结肠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比较其与传统开腹手术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老年结肠癌病人(年龄70岁)139例,其中腹腔镜组76例,行腹腔镜辅助结肠癌根治术;开腹组63例,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腹腔镜组、开腹组平均手术时间分别为150.0 min和132.5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分别为80 ml和120 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进流食时间、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开腹组,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开腹手术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清扫淋巴结个数、3年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充分准备、严格掌握适应证的情况下,腹腔镜手术在老年结肠癌治疗中与开腹手术比较,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等优势,远期生存率与开腹手术相当。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结直肠癌多学科协作组(MDT)的诊治病例资料,探讨MDT模式的建立及推广开展的相关问题。 方法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结直肠癌多学科协作组自2015年2月到2017年3月诊治的结直肠癌患者的MDT决策及决策执行情况。 结果共对288例结直肠癌患者确定了305份MDT决策,其中MDT目的主要以治疗为主(73.8%),MDT决策主要以化疗为主(57.4%)。随访结果显示,245例(85.1%)执行了MDT决策,其中达到预期的患者数量(219例)远高于未执行预期的患者(23例)及不详患者(3例)总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88,P<0.05)。 结论MDT模式在结直肠癌诊治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深入研究并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直径≤5cm的胃间质瘤的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手术在胃间质瘤治疗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选取2010年1月1日至2015年1月1日行胃间质瘤楔形切除术的59例患者其中全腹腔镜楔形切除术22例(腔镜组),幵腹楔形切除术37例(开腹组)。対比两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在性別、年龄、肿瘤部位及最大直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53.95±19.59)min vs.(103.84±21.257)min,t=-8.969,P0.001],术中失血量少[39.41(2-100)ml vs.121.35(20400)ml,Z=4.285,P0.001],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早[1.91(1-3)d vs.3.72(2-5)d,Z=-4.871,P0.001],术后开始进食时间早[2.73(2-4)d vs.4.38(3-6)d,Z=-5.319,P0.001],术后住院时间短[4.55(3-6)d vs.7.70(5-10)d,Z=-6.166,P0.001]术后4hC反应蛋白升高幅度小[(3.13±0.97)mg/dl vs.(5.48±1.98)mg/dl,t=-6.10,P0.001],术后4 h白介素-6升高幅度小[(8.69±2.52)ng/L vs.(14.87±3.81)ng/L,t=-6.77,P0.001],疼痛感觉轻[(3.64±0.902)vs.(5.43±1.068),t=-6.604,P0.001]。随访6~36个月,均未出现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全腹腔镜胃间质瘤楔形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康复快等优势,术后复发转移率并未明显增加在胃间质瘤的临床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6.
7.
目的通过观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早期诊断、综合治疗以及预后干预措施,探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综合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02年2月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32例,冠状动脉搭桥1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大血管手术3例,先心病矫治术2例)术后发生胃肠道并发症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胃粘膜保护机制削弱、损伤因素作用增强及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三方面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1例原有消化溃疡病史,因大量出血,死于休克;其余5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对55例患者进行为期12013年10月收治的56例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心脏瓣膜置换术32例,冠状动脉搭桥14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5例,大血管手术3例,先心病矫治术2例)术后发生胃肠道并发症的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胃粘膜保护机制削弱、损伤因素作用增强及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三方面在体外循环心脏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总结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的综合干预措施。结果 1例原有消化溃疡病史,因大量出血,死于休克;其余5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对55例患者进行为期15年的随访,均无复发和死亡情况。结论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后胃肠道并发症病死率高,对术前有胃肠道病史、术前心功能差等高危患者术前可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术后对并发症早期诊断、早期采取综合干预措施,可以提高生率,达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 肿瘤间质比被证明是多种不同肿瘤新的预后因子,其在胃癌中的预测价值尚不明确.目的 评价肿瘤间质比在胃癌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月- 2017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学中心接受胃切除术的胃癌患者的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资料,以50%的肿瘤间质比为界,将患者分为低间质比组(<50%)和高间质比组(≥ 50%),比较两组病理结果、生存期的差异.结果 115例患者中,高间质比组53例,低间质比组62例.低间质比的患者T3/T4局部侵袭率高(64.5% vs 39.6%,P=0.008),N2/N3占比高(54.8% vs 2.4%,P=0.008),TNM分期高(33.9% vs 15.1%,P=0.021).低间质比组患者表现出较高比例的淋巴血管浸润(51.6% vs 24.5%,P=0.003)和神经浸润(72.6% vs 54.7%,P=0.046).与高间质比组相比,低间质比组的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70.0% vs 24.0%, P<0.001)和无病生存(disease-free survival,DFS)率(62.0% vs 20.0%, P<0.001)明显较低.多因素分析显示,低肿瘤间质比(OS: HR=0.281,95% CI=0.138~0.574;DFS:HR=0.289,95% CI=0.170~0.489)、高TNM分期(OS: HR=0.192, 95% CI=0.087~0.426;DFS: HR=0.223, 95% CI=0.130~0.382)以及神经侵犯(OS: HR=0.407, 95% CI=0.233~0.710;DFS: HR=0.526, 95% CI=0.325~0.852)是影响OS、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低肿瘤间质比是胃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建议纳入常规临床病理报告,可为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围术期血磷浓度变化趋势在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术后吻合口瘘中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普通外科384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发生吻合口瘘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发生吻合口瘘的324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选取术前(pre-op)血磷浓度(Ppre-op)、术后第1、3和5天...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