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自2011年9月至2013年3月收治髌股关节炎患者156例, 其中男62例, 女94例;年龄45~61岁, 平均52岁。临床表现为膝关节反复肿胀、疼痛, 上下楼、蹲下起立时疼痛加重。采用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手术前后采用Lysholm评分及Kujala评分对疗效进行评估, 并将软骨损伤程度进行分级后评估疗效。结果:术后149例获得随访, 时间10~18个月, 平均(14.8±3.5)个月, 切口均愈合良好, 未见并发症。Lysholm评分由术前73.29±4.48提高到术后80.93±4.21,Kajala评分由术前68.34±6.22提高到术后76.48±6.54,软骨损伤Ⅰ-Ⅲ级者术后疗效较好, 软骨损伤Ⅳ级者疗效较差。结论:关节镜下髌骨成形及髌周去神经化治疗髌股关节炎可明显缓解膝前疼痛, 改善膝关节功能, 提高生活质量, 延缓关节炎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关节镜清理治疗踝关节大骨节病的近期疗效。方法 2000年7月至2012年3月关节镜治疗踝关节大骨节病共44例(48踝),包括左踝18例,右踝22例,双侧4例。男性26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36(23~57)岁。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后足评分系统、疼痛视觉模评分(VAS)、踝关节背伸活动度(ROM)对术前和术后3、6、12、24个月进行随访时的功能状态进行评价。结果 VAS评分术前(6.8±0.9)分,术后3、6、12、24个月时分别为(1.9±0.7)、(2.2±0.9)、(2.9±1.2)、(4.8±2.1)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OFAS评分术前(53.6±7.4)分,术后各时间点分别为(86.6±4.9)、(83.4±6.4)、(77.0±4.7)、(67.0±5.3)分,手术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踝关节背伸及下蹲显著改善,关节绞锁症状消失,疼痛得到缓解,6踝术后负重行走疼痛无改善。结论局麻关节镜下清理治疗踝关节大骨节病可显著缓解踝关节疼痛,改善行走功能,延缓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局麻关节镜下Fast-fix缝合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局麻关节镜下Fast-fix缝合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0月至2012年9月收治的半月板损伤患者106例,其中男74例,女32例;年龄13~71岁,平均27.6岁;病程15 d~5年.临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活动后疼痛、肿胀、绞锁,关节间隙压痛,McMurray征阳性,MRI示半月板撕裂或退变.均采用局麻关节镜下Fast-fix半月板缝合术,术前术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膝关节Lysholm评分进行疗效评价.术后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随访102例,失访4例,随访时间1.1~8年,平均2.6年.随访采用门诊检查主观症状、临床查体及问卷方式进行.102例均无麻醉并发症,96例主观症状及临床查体正常,4例有活动后轻度胀痛,2例活动后中度疼痛伴关节间隙压痛.术后患者VAS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改善.结论:关节镜下Fast-fix半月板缝合术是修复半月板损伤的理想方法,尤其是内侧半月板后角撕裂,手术操作方便,并发症少,术后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肇刚  王江涛  刘玉杰  李春宝  齐玮 《中国骨伤》2021,34(10):940-946
肩关节后方不稳发生率明显低于前方不稳,但是临床上诊疗难度大,误诊和漏诊率较高。其病因、临床表现治疗策略与前方不稳完全不同。因此,深入认识肩关节周围解剖结构、掌握检查方法、基于解剖和受伤方式对肩不稳进行分型对提高诊断准确率具有关键作用。CT三维重建对肱骨头及肩盂骨缺损的评估和核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对于后方盂唇及关节囊病变评估有助于精确诊断。治疗方法分为保守治疗及手术治疗。对肌性不稳建议保守治疗。创伤性及发育不良性不稳建议手术治疗,具体根据肩盂侧或肱骨头侧损伤行不同术式。肩盂侧损伤根据骨缺损情况行软组织手术、植骨手术或截骨手术来重建后方稳定结构;肱骨头侧缺损则根据前方骨缺损面积行植骨术或肩胛下肌填塞术。手术方式有开放手术和关节镜手术,前者优势在于学习曲线短,固定牢固;后者优势在于微创操作及可以多角度观察病变部位并精确控制骨块位置。本文对将上述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与非保残重建、保留残端重建与保留残根重建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14年3月至2017年12月采用自体腘绳肌腱单束重建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204例,根据前交叉韧带重建方式不同分为保留残端重建组(A组)、保留残根重建组(B组)和清理残端残根的非保残重建组(C组)。A组76例,男37例,女39例,年龄16~43(28.80±5.4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11(3.68±1.04)周,采用保留残端前交叉韧带重建术。B组64例,男39例,女25例,年龄18~41(28.42±5.60)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10(3.36±1.68)周,采用保留残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C组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18~43(29.10±6.11)岁,受伤至手术时间3~11(3.54±1.46)周,采用清理残端残根的非保残重建术。术前、术后24个月采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观察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术前及术后6、12、24个月采用Lysholm评分和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rnational Knee Documentation Committee,IKDC)评分评估膝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伤口Ⅰ期愈合,无血管、神经损伤及关节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获随访,A组随访24.00~45.96(35.52±14.40)个月,B组27.96~48.00(37.56±10.68)个月,C组24.00~66.00(37.08±13.44)个月,3组随访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A组Lysholm评分(82.52±5.24)分,IKDC评分(79.92±3.44)分,高于B组的(80.74±3.14)分和(78.21±4.63)分,且高于C组的(79.22±3.63)分和(76.63±3.80)分(P<0.05);术后12个月,A组Lysholm评分(89.84±5.13)分,IKDC评分(87.90±3.93)分,高于B组的(85.74±6.04)分和(83.62±5.64),且高于C组的(82.83±3.43)分和(79.21±4.04)分(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保残重建术与非保残重建术相比保留了前交叉韧带残端组织,有利于促进肌腱移植物愈合和重塑,加速关节功能恢复。保残重建术中妥善固定残端组织,恢复其张力,是影响术后疗效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跟痛症(calcaneodynia)是一种慢性劳损性疾病,是老年人常见病之一。对保守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跟腱炎患者需要手术治疗。2003年3月至2015年2月我们采用关节镜下等离子刀(TOPAZ)微创治疗跟腱炎32例,取得满意的效果。1临床资料本组跟腱炎32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4(60~67)岁。左踝14例,右踝18例。从发病到手术时间平均9(4~20)个月。查体:跟腱周围增生肿胀肥大(图1),足跟部压痛阳性,踝关节背伸位跟腱处牵拉疼痛。MR检查示:腓肠肌与跟腱移行处结构紊乱,T1加权像显示跟腱呈条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关节镜治疗不同年龄髋臼股骨撞击综合征(femoroacetabular impingement,FAI)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6月本院行髋关节镜手术治疗FAI且符合纳入标准的64例患者.依据患者年龄,32例>55岁的患者列入中老年组,根据中老年组性别、FAI类型、骨性关...  相似文献   
8.
9.
病例1 患者,女,46岁,办公室职员,因“右肩部疼痛活动受限1年”入院。患者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右肩关节外展上举时疼痛、交锁,肩关节活动受限,1年来症状多次出现,无低热、盗汗、晨僵及多关节疼痛等症状。既往无肩关节外伤史。查体:右肩关节无明显肿胀,局部皮肤温度不高,无明显肌肉萎缩;右肩部大结节、  相似文献   
10.
背景背景:对于经保守治疗无效的钙化性冈上肌腱炎,可以考虑关节镜手术,但手术细节和疗效尚需讨论。目的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手术治疗钙化性冈上肌腱炎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方法:2008年1月至2012年7月,30例钙化性冈上肌腱炎患者行关节镜下手术。男7例,女23例;年龄42~73岁,平均52.3岁;右侧13例,左侧17例。采用VAS疼痛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UCLA评分及X线检查对患者进行手术前后的评估。结果结果:经过平均28.7个月(21~42个月)的随访,所有患者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患者术前平均VAS评分为(7.7±1.3)分、Constant-Murley评分为(46.5±8.2)分、UCLA评分为(13.5±3.4)分,某次随访时分别为(1.9±1.2)分、(94.4±3.8)分、(33.2±1.7)分,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例患者术后X线片仍残留部分钙化灶,但症状消失、功能良好。结论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钙化性冈上肌腱炎,行关节镜下钙化病灶清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一种创伤小且安全有效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