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特种医学   3篇
综合类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建立运输振动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的模型及开发血液质量可视监测系统。方法选取采集后储存7 d的悬浮红细胞(2 U/袋) 7袋,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模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振动方向选择垂直方向,累积振动6 h。分别在振动前、振动20—360 min共取样13次(180 min及以前每隔20 min取样1次、以后为每隔60 min取样1次),检测血常规、Hb,计算FHb、溶血率,分析比较振动前、振动不同时间各指标的变化。利用振动监测仪监测不同振动时间的振动情况,通过加速度均方根计算振动能量,最终通过不同振动时间的振动能量和FHb浓度,建立振动对悬浮红细胞质量影响的模型曲线。利用传感技术设计血液质量监测系统,包括无线温湿度、加速度传感器,实时采集、分析血液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及振动情况。根据传感器收集的数据,建立血液振动能量关联模型,进一步实时处理并在无线终端上可视化实时显示血液质量。结果悬浮红细胞FHb(g/L)/溶血率(%):模拟运输振动前与振动20、80、240 min时,分别为0.11/0.02 vs 0.35/0.07 vs 1.39/0.28 vs 4.35/0.86(P0.05)。无线温湿度、加速度传感器可实时采集运输过程中的血液温湿度及振动情况,无线终端可实时显示血液质量。结论建立了能够反映不同振动时间及其对应振动能量和悬浮红细胞质量(FHb)的关系曲线模型,开发出运输过程中血液质量可视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减振装置对运输悬浮红细胞的减振效果。方法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选择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利用振动监测仪,选用能反映振动强度的加速度均方根值来计算减振效率。选取采集后储存7 d的悬浮红细胞(2 U) 20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袋,2组悬浮红细胞均放于制式血箱内,并将实验组放于减振装置上。2组均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选择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模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振动方向为水平、纵向、垂直3方向,每个方向振动1 h,累积振动3 h。分别在振动前、累计振动3 h后留取血样,检测FHb浓度、溶血率、LDH、K~+浓度,分析比较振动前、振动后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减振效率(75.51%)明显高于对照组(25.42%);2组悬浮红细胞振动后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较振动前显著升高(P0.05);振动后实验组FHb浓度、溶血率、LD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K~+含量2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减振装置对血液运输具有较好的减振效果。  相似文献   
3.
一次性移液枪头在各科研单位和医院检验科已广泛使用,为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和可靠,一次性移液枪头只能使用一次。但个别基层医院和部队卫生队(所)还存在重复使用一次性移液枪头的情况。近期,我们对重复使用的一次性移液枪头,采用不同方式处理后加样的检测结果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运输过程的振动对悬浮红细胞储存不同时间的游离血红蛋白(FHb)浓度、溶血率、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K~+)浓度的影响。方法选取采集后储存7 d的悬浮红细胞(2 U)20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0袋,对照组常规保存,实验组使用电磁振动实验系统,组合轮式车振动环境,模拟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振动方向(水平、纵向、垂直3方向),每个方向振动1 h。分别在振动前、累计振动3 h后,及继续储存至d14、21、28、35留取血样,检测FHb浓度、溶血率、LDH、K~+浓度,分析比较振动前、振动后及不同储存时间各指标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悬浮红细胞在振动后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较振动前显著升高(P0.05),随储存时间的延长,对照组和实验组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逐渐增加,且d14、21、28、35,实验组FHb浓度、溶血率、LD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K~+含量与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储存至d14与d7 FHb浓度、溶血率的增加值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储存至d21、28、35 FHb浓度、溶血率的增加值2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储存至d14、21、28、35 LDH、K~+含量增加值2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振动导致悬浮红细胞不同储存时间FHb浓度、溶血率、LDH、K~+含量增加,且储存至d14 FHb浓度、溶血率增加值显著增加,储存至d21、28和35时FHb浓度、溶血率增加值无明显变化,不同储存时间LDH、K~+含量的增加值无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hemiluminescence immunoassay,CLIA)作为消化性内镜前传染性指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四个项目快速检测方法的价值。方法对本院2015年4月13日~4月20日共561例急诊筛查传染性指标四项的住院门诊患者,同时用免疫层析法和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平行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抗体(抗-HCV)、梅毒螺旋体抗体(抗-TP)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抗体(抗HIV-1/2),对上述两种方法检测出的阳性结果用ELISA方法复检,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 561例标本免疫层析法检测阳性标本数HBsAg11例(1.96%),抗-HCV11例(1.96%),抗-TP19例(3.39%),抗-HIV-1/2 5例(0.89%),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阳性标本数HBsAg11例(1.96%),抗-HCV4例(0.71%),抗-TP8例(1.43%),抗-HIV-1/2 3(0.53%)例。两种方法阳性标本经ELISA方法复检后阳性标本例数分别为:免疫层析法HBsAg11例(100%),抗-HCV2例(18.18%),抗-TP8例(42.11%),抗-HIV-1/2 0例(0),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HBsAg11例(100%),抗-HCV2例(50%),抗-TP6例(100%),抗-HIV-1/2 0例(0)。结论在临床快速筛查HBsAg、抗-HCV、抗-TP、抗-HIV-1/2时,直接化学发光免疫分法较免疫层析法复检率低,复检后阳性率高,相对更为经济、高效、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ABO、RhD血型快速检测卡在野战环境下进行血型鉴定的准确度和稳定性,为野战及紧急状况下的血型鉴定研制快速血型检测卡。方法:检测卡存放条件:-40℃、20~25℃、50℃;溶解单抗使用的水:生理盐水、自来水、河水。使用不同条件下放置30天的血型检测卡对同一批血样进行血型鉴定,溶解抗A、抗B使用不同水源的水。对比血型鉴定结果和1 min凝集强度。结果:不同温度(-40℃2、0-25℃、50℃)下存放1个月的ABO、RhD血型快速检测卡,其血型鉴定结果未受显著影响;单抗溶解水使用河水对鉴定结果影响不显著,对1 min凝集强度影响显著,但仍符合标准。结论:所研制的ABO、RhD血型快速检测卡鉴定结果稳定,在不同温度保存,以及使用不同的水源对血型的鉴定结果无显著影响,适于野战条件下的血型鉴定,且操作简单、结果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7.
姜瑞民  吴涛  安垣奇 《北京医学》2011,33(4):355-355
我院收治肾病综合征1例,采用全自动血型/配血系统进行血型鉴定时,出现ABO血型正反定型不符,报告如下。患者女,49岁,已婚。高血压病史20余年。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了解2009-2012年度驻京部队无偿献血血源性传染性指标的阳性率。方法:对我中心无偿献血血样44 508份进行谷丙转酶(ALT)、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1/2)和梅毒螺旋体抗体(梅毒)5项指标初、复检,并将阳性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LT 3年平均阳性率为3.33%、抗-HCV 0.65%、梅毒0.18%、HBsAg 0.16%和抗-HIV1/2 0.07%,分别占阳性率的75.95%、14.69%、4.09%、3.69%及1.59%。ALT阳性标准提高,ALT阳性发生率降低。结论:ALT水平增高是造成血液报废的主要原因,应进行针对性干预。  相似文献   
9.
<正>新生儿溶血病是由于孕妇体内存在与胎儿红细胞不配合的IgG性质血型抗体,引起的同种被动免疫性疾病。理论上,凡是以IgG性质出现的血型抗体都可以引起新生儿溶血病,其中ABO系统最常见,其次为Rh系统。我们对622名新生儿用新生儿ABO、Rh血型卡进行检测证明新生儿ABO、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