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国家庭呈现“倒金字塔”结构.“421”现象(4位老人、一对夫妻、1个孩子)日益普遍.位于“倒金字塔尖”的孩子可谓“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在儿童的成长历程中.难免受到各种疾病侵害.如何让一个不成熟的、刚刚接触世界的婴孩.健康成长为一个心智和体格都健全的、完美的、对社会有用的成年人.儿科医生的责任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乳腺专用磁共振成像(DBMRI)诊断为BI-RADS4类病灶中的良恶性比例,并分析其误诊原因。方法:收集我院经DBMRI诊断为BI-RADS4类的781例患者的资料,参照美国放射学BI-RADS分类标准.结合我院临床经验,认为形态学及血流动力学两项指标,一项表现为非良性.则将病灶归为BI-RADS4类。以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诊断为BI-RADS4类病灶中的良恶性比例及“误诊”原因。结果:DBMRI诊断的781例患者的781个BI-RADS4类病灶(BI-RADS4A类301个,BI-RADS4B类226个,BI-RADS4C类254个),病理结果均提示异常.检测灵敏度达100%。其中,病理证实为良性的病灶共457个,恶性病灶共324个。DBMRI考虑为良性fBI-RADS4A类),而病理结果为恶性的病灶(27个)主要为浸润性导管癌(37.04%)和导管原位癌(33.33%);DBMRI考虑为恶性(BI-RADS4B、4C类),而病理结果为良性的病灶(457个)主要为纤维腺瘤(32.24%)、乳腺腺病(27.87%)及导管内乳头状瘤(25.68%)。结论:DBMRI因其较高的空间分辨率及高对比度.能为临床BI-RADS4类亚分类病灶的不同处理提供依据。然而DBMRI仍存在其局限性,对于非肿块样病灶性质的判定仍较困难。建议非肿块样强化病灶.一定要结合乳嚎Y线髓韶亩榆杏棍高苴诊断准确室  相似文献   
3.
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能使医生直观地看到心脏整体和各部分的运动,在临床得到重视。在三维超声心动图技术中,如何定量的描述心脏中某个组织的运动状况极具临床意义。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椭圆偏微分方程的二尖瓣三维运动估计方法。该方法直接在三维超声图像的位移场上进行了运动估计,避免了传统运动估计方法,如光流法,需要标定的缺点。本研究首先建立一个二次误差指标函数,然后利用变分法导出了三维空间下的一组椭圆型偏微分方程。这类方程有着比较成熟的数值解法,利用了有限差分法,对多个三维超声数据立方体进行了计算,结果证明这类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EMPIRE算法的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成像(DBT)结合重建二维(s2D)及重建三维(s3D)图像对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经超声诊断为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为4类及以上、拟行手术或穿刺活检的126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全屏数字乳腺X线成像(FFDM)和DBT检查,通过DBT图像后处理获得s2D、s3D图像。分别对FFDM、DBT结合s2D、DBT结合s3D、DBT结合FFDM图像进行分析,记录腺体的平均辐射剂量,对病灶的可见性进行分级,同时对病灶进行BI-RADS分类;对穿刺及手术标本进行病理分析,获得病变的组织类型。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四种不同组合图像的平均腺体辐射剂量,采用配对符号秩和检验比较四种组合图像的可见性评级,以病理学为金标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比较四种组合图像的诊断效能。结果:4例为穿刺病理证实,122例为手术病理证实。良性病灶61例,恶性病灶65例。FFDM、DBT-FFDM、DBT-s2D、DBT-s3D图像的单个体位平均腺体辐射剂量分别为(1.72±0.48)、(4.81±1.12)、(3.28±0.79)和(3.28±0.79)mGy,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DBT-FFDM(116/126)、DBT-s2D(116/126)及DBT-s3D(117/126)较单独FFDM(98/126)显著提高病灶的可见性,其中DBT-s3D对病灶的可见性最高(93%)。FFDM、DBT-FFDM、DBT-s2D及DBT-s3D对乳腺良恶性病灶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9,0.804,0.832,0.864。结论:基于EMPIRE迭代算法的DBT结合重建二维及三维图像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乳腺病灶的可见性,并提高乳腺良恶性病灶的鉴别诊断效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导管采用新型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关闭儿童膜周室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02年6月至2004年7月32例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接受经导管采用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的介入治疗,年龄3~15(6.10±2.80)岁,体质量12~31(18.90±5.10)kg,所有病例术前检查证实为膜周部室间隔缺损(PVSD),缺损大小4~13(8.91±2.26)mm,分流口大小2.30~7.00 (3.30±1.06)mm,距离主动脉瓣0.50~8.00(4.21±2.10)mm,有假性室隔瘤形成7例(其中2个及以上分流口2例),部分三尖瓣组织附着19例.术后定期行TTE及临床检查随访.结果本组封堵技术成功率100%,堵塞后即刻完全封堵率90.60%,术后6个月完全封堵率96.90%,仅1例存在无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少许残余分流.除术中有一过性房性、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房室传导阻滞、束支传导阻滞、无1例发生Ⅲ°AVB,栓塞,溶血,封堵器脱落,心内膜炎等并发症,仅2例(6.30%)有轻微主动脉返流,2例有轻度三尖瓣返流,术后病理生理及血流动力学有明显改善,LVDd、LVDs、LA术后明显缩小,MPA流速、MV流速术后明显减慢.随访时间6~22个月.结论经导管采用Amplatzer膜部室缺堵闭器关闭儿童膜周室缺是非常安全、有效可行的非开胸手术方法.长期的安全和有效性有待进一步临床继续随访及累积经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基于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序列(rs-EPI-DWI)的全肿瘤直方纹理分析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的相关性。方法:搜集123例术前行乳腺MRI检查,术后经组织病理证实为乳腺癌的女性患者。在1.5T MR扫描仪上采用rs-EPI-DWI序列获得DWI及相应ADC图,经全肿瘤直方纹理分析软件得到全肿瘤直方图参数及纹理参数。将手术标本送病理检查并进行免疫组化分析,记录每例患者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和细胞增殖抗原标志物(Ki-67)的表达情况。采用t检验比较预后因子不同表达状态间全肿瘤直方纹理分析参数的差异,采用组间及组内相关系数评价全肿瘤直方纹理分析的可重复性。结果:除组间及组内的ADC Kurtosis、组间的ADC Skewness具有中等的可重复性外,其余直方纹理分析参数均具有较好或极好的可重复性(相关系数为0.801~0.987)。除PR阳性组的ADC Kurtosis值大于PR阴性组外,ER、PR阳性组中各定量参数值均小于ER、PR阴性组,其中ADC 95th和ADC Skewness在ER阳性与阴性组、PR阴性与阳性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DC 95th:ER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1513.09±390.47)和(1327.71±290.36),PR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1481.95±371.58)和(1323.28±294.63);ADC Skewness:ER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0.73±0.61)和(0.32±0.66),PR阴性组和阳性组分别为(0.61±0.63)和(0.34±0.68),P值均<0.05];除ADC Meadian、ADC 5th外,Ki-67高表达组中各直方纹理分析参数值均大于Ki-67低表达组,其中ADC Diffentropy和ADC Entropy值在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ADC Diffentropy值分别为(1.75±0.29)和(1.89±0.25),ADC Entropy值分别(2.73±0.35)和(2.88±0.29),P值均<0.05];各定量参数与HER-2表达状态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序列的全肿瘤直方纹理分析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子ER、PR、Ki-67具有一定相关性,提示其在乳腺癌个体化治疗、疗效预测及预后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乳腺小叶原位癌的 X 线摄影(MG)、超声(US)及 MRI 表现。方法:运用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析手术病理证实为小叶原位癌14例患者的 MG、US 及 MRI 表现。结果:乳腺小叶原位癌最常见的 X 线表现为成簇多形性微钙化(7例)。最常见的超声表现为肿块(11例)、不规则形(8例)、低回声(9例)、水平位生长(10例)。最常见的 MRI 表现为非肿块样强化(9例)、流出型曲线(8例)。结论:乳腺小叶原位癌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但与导管原位癌存在一定重叠,确诊需依靠病理、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MRI征象。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8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MRI特征。结果 8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30~57岁,平均48.63岁。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者7例、乳头溢血者1例。术后病理均为乳腺原发性神经内分泌癌。8例患者MRI表现主要为:单发,等信号卵圆形团块,边界清楚,增强扫描呈明显均匀肿块样强化,时间-信号强度曲线以流出型为主,峰值强化率平均值为111%。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MRI有一定特征性,但确诊需依赖病理、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患者的MRI资料,包括乳腺乳头状癌19例(其中16例为导管内乳头状癌,3例为包裹性乳头状癌)及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伴导管原位癌14例,并与26例乳腺交界性乳头状病变(导管内乳头瘤伴不典型增生)进行对照。参照美国放射学会提出的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进行分析。结果 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MRI多表现为位于非乳晕区的单灶肿块,平扫呈等信号,增强扫描呈环状肿块样强化,可伴导管扩张,时间-信号强度曲线呈Ⅲ型曲线。乳腺交界性与恶性乳头状病变间病灶数、平扫信号强度、增强扫描强化方式及是否伴有导管扩张征象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乳腺恶性乳头状病变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MRI有助于鉴别大部分乳腺交界性与恶性乳头状病变。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