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本研究通过CT形态学特征、CT纹理分析探讨其对肺良、恶性磨玻璃结节(GGN)的诊断价值及诊断效能。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搜集180例经本院手术切除并取得病理结果的肺部GGN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两组(良性组76例,恶性组104例)。将患者术前CT图像数据分别导入技术软件得到肺结节形态学及CT纹理分析参数结果,比较这两种分析参数的定性和定量结果,并基于肺结节形态学、CT纹理分析参数建立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种模型以及联合模型对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效能。结果 肺结节形态学显示长径(cm)、短径(cm)、平均径(cm)、体积(mm3)、实性部分占位(%)、最大CT值(HU)、最小CT值(HU)、平均CT值(HU)、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良、恶性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经CT纹理分析及组间比较共合计获得36个有意义参数(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肺结节形态学的分叶征、毛刺征,CT纹理分析的正像素平均值(MPP)、容积计数(Volume Count)、相关性(co...  相似文献   
2.
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治疗内镜难治性恶性胆道梗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PTBD)对梗阻性黄疸的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23例梗阻性黄疸患者,男14例,女9例,年龄61~88岁,平均(72.6±10.9)岁,其中胆管癌10例(术后5例),胰头癌3例,胃癌术后7例,十二指肠乳头癌2例,肝癌1例,不宜行十二脂肠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或ERCP失败,经皮肝穿刺放置引流管或内支架。结果全部PTBD成功,其中外引流6例,内外引流13例(3例左右胆管双引流),金属内支架4例。引流术前血清总胆红素(321.6±132.1)μmol/L,引流术后1周血清总胆红素(88.6±10.1)μmol/L,较前明显下降(P<0.05),直接胆红素从(252.3±36.3)μmol/L降至(53.3±9.4)μmol/L(P<0.05)。结论PTBD对梗阻性黄疸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正>肝癌发病较为隐匿,确诊多为中晚期,大部分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生存期较短。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选择性肝动脉灌注化疗加栓塞治疗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肝癌已被广泛接受[1]。我院2002年9月至2008年6月介入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24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常规CT检查难以获得脑梗死的血流动力学信息,CT灌注成像可反映脑梗死患者脑组织血流异常灌注情况。文中探讨联合应用CT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和CT血管成像(CT angiography,CTA)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临床疑为急性脑梗死的患者进行脑CTP联合头颈部CTA扫描检查,用CT灌注软件和血管软件进行评估。结果梗死区与对侧脑区相比,灌注值(perfusion)、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PE)、达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血容量(cerebral blood volume,CB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对灌注值(relative perfusion,rP)、相对脑血容量(relative CBV,rCBV)呈下降趋势。梗死区TTP值显著延长。CTA显示38例患者中8例(21.1%)病灶侧大血管大致正常,12例(31.6%)发现病灶侧大脑中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前动脉狭窄、闭塞;5例(13.2%)病灶侧大脑后动脉狭窄、闭塞;8例(21.1%)病灶侧颈内动脉狭窄、闭塞。所有病例均未发现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颅内占位病变。结论 CTP及CTA联合检查具有快捷、经济的特点,可同时观察急性脑梗死血液动力学改变并分析病变区供血动脉情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更多病理生理学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常规参数特征与CT纹理分析参数对于肺部可吸收性肺磨玻璃结节与肺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肺部磨玻璃结节的影像学资料。其中随访(3~6个月)或抗炎后吸收消失的65例为临床可吸收组,直接手术切除且病理为肺腺癌的87例为手术恶性组。通过分析软件得到肺结节CT常规参数及CT纹理分析参数;比较肺结节常规参数与CT纹理分析参数的组间差异;最后构建二元Logistic回归预测模型,比较两种模型之间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长径、短径、平均径、体积、实性部分占位、最大CT值、最小CT值、平均CT值、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在两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纹理分析共计获得56个参数,其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CT值、分叶征、毛刺征、胸膜凹陷征、熵、正像素平均值、逆差距、表面积与体积比值,可作为独立预测因子,有助于鉴别肺部可吸收磨玻璃结节与肺腺癌结节。常规参数预测模型、CT纹理分析预测模型无明显鉴别诊断效能差异(P=0.542)。结论 肺部磨玻璃结节的CT常规参数、CT纹理分析对肺部可吸收磨玻...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结合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SFT)的病理特征,探讨其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4例经病理证实为ESFT的CT和MRI表现,并与病理及免疫组化对照.6例行CT扫描,10例行MRI扫描,2例同时行CT和MRI扫描.结果 ①14例ESFT中,位于颅内2例,腹盆腔9例,眼眶、脊髓及右下肢各1例,肿瘤均为单发,最大径线1.7~24.5 cm,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12例边界清楚.②CT平扫,肿瘤多呈等密度,伴点片状或地图状低密度区,出血少见,均未见钙化.③MRI平扫,T1WI多呈等或低信号,2例见高信号出血;常规T2 WI多呈低、等或略高信号;压脂T2 WI多呈略高或高信号;DWI多呈混杂高低信号;2例颅内病灶,FLAIR呈低或稍高信号.④增强扫描,动脉期肿瘤呈轻度至明显不均匀强化,4例可见增粗迂曲血管影;静脉期及延迟期呈进行性或持续强化;动态增强曲线,1例呈缓慢上升平台型,1例呈速升缓降型.⑤病理,肿瘤主要由梭形细胞和致密胶原纤维构成;免疫组化,CD34、Vimentin、CD99及Bcl-2多呈阳性.结论 ESFT的影像表现呈多样性,T2 WI低信号区明显强化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DWI、多期或动态增强扫描,可提高诊断准确性,确诊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基于增强CT直方图(CTH)定量参数术前预测高、低分化胰腺腺癌的价值。方法回顾性观察7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胰腺腺癌患者,包括38例高分化腺癌(高分化组)及38例低分化腺癌(低分化组)。对腹部增强CT动脉期及门静脉期图像进行直方图分析,获得病灶及胰腺组织的CTH定量参数,计算CTH参数比值(瘤区CTH参数/正常胰腺组织CTH参数);比较组间CTH参数比值的差异,针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低分化胰腺腺癌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分别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相应曲线下面积(AUC),评估其单独及联合预测高、低分化胰腺腺癌的效能。结果组间动脉期最小强度、均匀度及静脉期最小强度、平均值、均方根值及均匀度比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动脉期最小强度、均匀度及静脉期最小强度比值为胰腺腺癌分化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P均<0.05)。ROC曲线显示,以动脉期最小强度、动脉期均匀度及静脉期最小强度比值预测高、低分化胰腺腺癌的AUC分别为0.758、0.752及0.815,三者联合AUC为0.868。结论基于增强CT的CTH定量参数有助于术前预测高、低分化胰腺腺癌。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胰腺类癌的临床特征和CT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胰腺类癌患者,术前均接受了CT检查,其中1例接受了上消化道钡餐检查。结果3例患者均为胰腺单发的囊实性肿块,1例位于胰头、2例位于胰尾,肿块包膜完整,边界清晰。CT平扫实性成分的CT值为22~34 HU,平均27 HU。增强后实性部分在动脉期呈显著环形强化,CT值40~88 HU,平均55 HU,高于胰腺实质。门静脉期肿块实性成分强化程度明显降低,CT值50~72 HU,平均62 HU,略高于胰腺实质。其中1例患者接受上消化道钡餐检查,可见十二指肠圈明显受压移位,但肠黏膜未见破坏。结论胰腺类癌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理检查,能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0.
唐继来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510-3512
目的 探讨在使用多排螺旋CT评估左心功能时,采用不同R-R间期间隔会对统计结果产生怎样的影响.方法 50例临床怀疑冠心病的患者,行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扫描结束后,将原始数据分别按照2%、5%、10%和15%的R-R间期间隔进行重建,所得数据导人工作站中,利用心功能分析软件,测量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收缩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以2%R-R间期间隔所得数据为标准,并利用统计软件,观察5%、10%和15%的R-R同期间隔重建的数据是否具有统计差异.结果 5%、10%R-R间期间隔重建的数据会在一定程度上高估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同时低估舒张末期容积、每搏输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但无显著性差异,均可用于左心功能评估;15%R-R间期间隔重建所得的四种心功能参数与2%间期之间形成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不能用于心功能的评估.结论 以10%R-R间期重建评定心功能,工作量最小(仅为2%R-R间期重建1/5;5%R-R同期重建的1/2),虽然每搏输出量和左室射血分数会较实际情况略小,但无统计学差异,临床可以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