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7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房颤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至2012年急性心肌梗死包括合并心房颤动患者173例,分为房颤组与无房颤组,收集基线资料以及炎症因子结果。结果房颤组年龄比较非房颤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72±10岁vs 65±12岁P<0.001),说明房颤组患者年龄大于非房颤组。急性心肌梗死是否经冠脉介入治疗与房颤的发生无明显关系,但是右冠状动脉病变与房颤发生有关(50%vs 38%P<0.001)。院后第2~4天CRP水平房颤组显著高于无房颤组(12.6±9.4 vs 4.7±5.3P<0.00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右冠状动脉病变以及CRP水平增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房颤动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S)对冠状动脉(冠脉)支架术后临床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自2000年至2006年115例冠脉支架术后的患者,50例置入金属裸支架(BMS),65例置入药物涂层支架(SES)。分组:(1)无MS组;(2)MS组。比较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两组基础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置入BMS组,MS与对照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20.8%、20.0%,P>0.05;置入SES组,MS与无MS组MACE发生率分别为6.4%、4.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且合并MS的冠心病冠脉血管病变较严重,但是MS对于冠脉支架术后MACE发生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缺血后适应(IPost)对大鼠心肌保护作用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Akt)信号通路机制。方法将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组(A组),IPost组(B组),IPost+Wortmannin组(C组)和缺血再灌注+SB216763组(D组),每组8只。测定各组左心室收缩压(LVSP)和再灌注30 min冠状动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并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对心肌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A组LVSP明显降低,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含量明显升高(P0.05);同时IPost干预减小了心肌梗死面积(47.3% vs 29.5%),B组Akt磷酸化和GSK-3β磷酸化表达增加。结论 IPost对体外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确的保护作用。Wortmannin可削弱IPost的保护作用,SB216763具有模拟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Akt和GSK-3β的磷酸化水平在IPost的心肌保护作用信号通道传导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服用氯吡格雷治疗前后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变化及关于血小板聚集率的可能相关因素;同时观察临床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方法 测定200名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患者服用氯吡格雷前与服用后不同时间的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按照血小板聚集率的抑制程度分为无反应、低反应和正常反应3组.同时观察各组患者1月内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 给药后2、4、6、24、48h及30d时,氯吡格雷抵抗的发生率分别为62%、46%、32%、38%、49%和43%,氯吡格雷抵抗者用药后血小板抑制率明显低于反应者;抵抗组与非抵抗组比较发现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5.3±3.3 vs 3.5±2.9,P<0.01)、总胆固醇[(5.3±1.6)mmol/L vs(4.7±1.0)mmol/L,P<0.05)]及冠脉病变程度[(65±53)分vs(31±29)分,P<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CI治疗的部分患者中存在氯吡格雷抵抗.胰岛素抵抗、总胆固醇和冠脉病变程度可能是影响血小板聚集率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并联合球囊成型及支架置入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梗死心肌再灌注的影响。方法进行急诊PCI的AMI患者共156例,对其中78例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然后进行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术后造影观察冠状动脉扩张效果及梗死相关血管血流及心肌灌注、心电图STR情况。结果抽吸血栓组与同期入选未抽吸组相比,TIMI血流3级分别为89%和78%;TMP灌注3级分别为88%和45%,STR〉50%者分别为68%和50%。结论经导管进行冠状动脉内血栓抽吸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简单有效的方法,并可提高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减少无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了解移行于V3导联流出道室性早搏(室早)心电图和三维激动标测图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行分析17例流出道室早患者,根据消融结果分为右室流出道(RVOT)(间隔)组,左室流出道(LVOT)组,比较两组心电图和三维激动标测图特点.结果 心电图,V2导联R波时间指数RVOT(间隔)与LVOT起源室早比较[0.32(0.23 ~ 0.42)比0.48(0.39 ~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维激动标测图,10m内激动区域RVOT(间隔)面积和周长明显小于LVOT[面积:1.2 (0.5 ~ 2.2)比3.3 (2.3~3.8),P< 0.05],[周长4.3(2.8 ~ 5.8)比7.9(7 ~ 9.5),P<0.05];且10 m内激动区域RVOT(间隔)呈纵轴大于横轴,与LVOT长轴/短轴比例[1.04(0.96~ 1.12)比0.49(0.42 ~ 0.56),P<0.05].结论 对于移行于V3导联流出道室早,心电图V2导联R波时间指数与三维激动标测图10 ms激动区域形状,面积,周长均有助于于判断位置起源.  相似文献   
8.
1 临床资料 患者,71岁,男性,因间断胸痛、胸闷半年,晕厥一次于2009年6月入院。半年前,患者出现胸闷、胸痛症状,每次持续数分钟,可自行缓解,未服用药物治疗。入院当日,患者在做家务时突然出现晕厥,无抽搐,尿便失禁。家属发现患者右侧肢体活动不灵,  相似文献   
9.
于宏颖  王柏颖  王满庆 《医学综述》2008,14(19):2967-2968
高血糖状态影响了急性心肌梗死的预后,急性心肌梗死常因应激状态以及胰岛素抵抗引起血糖升高,高血糖具有较高的炎性反应状态,加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炎性反应,高血糖也影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心肌再灌注。故应积极控制高血糖状态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是一组由环境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临床综合征,主要包括肥胖特别是腹型肥胖、糖代谢异常和胰岛素抵抗,致动脉硬化、血脂异常与血压增高等代谢异常。这些异常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2007年6月12日最新公布的欧洲高血压指南(ESH/ESC)将MS作为一个独立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写入指南。MS是冠心病预测因素,并对冠心病经皮冠脉介入术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