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丁苯酞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系统评价丁苯酞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手工检索及向药厂索取资料,全面收集丁苯酞制剂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1个试验(2123例患者),包括2个安慰剂对照试验和19个非安慰剂对照试验。10个采用C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试验(958例)的Meta分析结果显示,丁苯酞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MD=2.30,95% CI(1.57,3.03)];6个采用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试验(590例)的Meta分析结果亦显示,丁苯酞组神经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MD=2.06,95%CI(0.65,3.46)]。共13个试验报道了药品不良事件,主要是肝功能异常(ALT异常1.4%~17.5%、AST异常1.9%~8.82%)和胃肠道不适(1.7%~8%),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试验结束时均无死亡。21个试验均未采用病死率或依赖率作为结局指标,未进行生存质量评价。结论本系统评价结果提示丁苯酞软胶囊能有效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且不良反应少,未见严重不良反应。丁苯酞降低缺血性卒中远期死亡和残疾的效果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方法 前瞻性登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收集其临床资料.依据欧洲进展性卒中诊断标准将患者分组,对可能影响卒中进展的因素进行比较及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共有569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27例归入进展性卒中组,442例归入非进展性卒中组.进展性卒中组患者的病程、伴糖尿病、心房纤颤史及脑卒中史、入院时发热、高血糖、合并并发症、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及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与非进展性卒中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1).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糖尿病(RR=2.625,95%CI:1.422~4.844)、发热(RR=0.192,95%CI:0.075~0.491)、合并并发症(RR=2.442,95%CI:1.394~4.279)、神经功能缺损中度(RR=5.602,95%(CI:2.789~11.251)及重度(RR=24.734,95%CI:4.218~145.052)是进展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糖尿病、发热、合并并发症、中及重度神经功能缺损是缺血性脑卒中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卒中登记方法、了解卒中患者基本特征和功能结局.方法 前瞻性、连续性登记自2002年3月1日起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卒中患者.由统一培训的专科医师填写卒中登记表,登记患者临床特点、住院诊治情况,并随访各时点结局(发病后7d,1、3、6和12个月末的死亡和残疾).结果 纳入自2002年3月1日至2006年8月31日连续性登记的卒中患者共3123例.其中65.5%来自城区,34.5%来自农村.年龄14~98(63.05±17.98)岁,男性占60.3%,住院期间完成头颅CT和(或)MRI者占97%(3028/3123).2002年3月至2004年9月纳入各类卒中患者共1804例.其中缺血性卒中62.1% (1120/1804),脑出血 28.4%(513/1804),蛛网膜下腔出血4.0% (72/1804),TIA 5.5% (99/1804).2004年10月后未纳入蛛网膜下腔出血和TIA患者.入院时中位NIHSS评分脑出血患者8(3 ~ 15)分,脑梗死5(2 ~10)分.糖尿病(OR=2.427,95% CI1.811 ~3.253,P=0.000)、房颤(OR =6.121,95% CI3.535 ~ 10.60,P=0.000)、冠心病(OR=4.144,95% CI2.944~5.832,P=0.000)、TIA史(OR =4.342,95% CI1.726 ~ 10.92,P=0.001)发生比例脑梗死组高于脑出血组,而饮酒史脑梗死组低于脑出血组(OR=0.740,95% CI0.611 ~0.896,P=0.002).缺血性卒中患者溶栓占0.9%(20例),抗血小板治疗83.0%,甘露醇23.5%,神经保护剂(胞二磷胆碱)68.1%,中成药89.7%.7d和1个月病死率脑出血组分别为10.7%和13.9%,脑梗死组分别为3.0%和5.2%.3、6及12个月死亡或残疾率脑出血组分别为40.4%、40.3%和38.9%;脑梗死组分别为37.1%、35.0%和33.4%.结论 本研究是国内目前报告的最大样本、最长时间的前瞻性连续性单中心卒中登记项目,提供了深入研究卒中临床特点的重要平台;本组患者病情偏轻,近期病死率及远期病死或残疾率低于国外,中国卒中防治的干预性临床试验设计应注意考虑这些特点.  相似文献   
5.
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梗阻性黄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胆管穿刺置管引流(UPTCD)治疗梗阻性黄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恶性肿瘤导致梗阻性黄疸的患者,超声引导下进行经皮肝胆管穿刺胆汁引流,139例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引导下PTCD定位准确,成功率高,是解决恶性肿瘤导致的梗阻性黄疸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老年疝中的优越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9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局部麻醉下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疝中应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经济、痛苦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降低及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拓宽了手术适应证,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局部麻醉下行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在老年疝中的优越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149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局部麻醉下施行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老年疝中应用具有操作简单、安全、经济、痛苦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降低及住院时间缩短等优点,提高了手术安全性,拓宽了手术适应证,适合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认识和了解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可干预的危险因素,以利于预防其发生和判断预后,我们对进展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评价,为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检索Medline(1966-2007)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CBM-disc 1979 - 2007),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www.cnki.net 1979 - 2007),再从选中文献的参考文献目录里筛选相关文献,纳入符合设定标准的队列研究和病例对照研究进行系统评价。 结果 从检索到的781篇中英文文献中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29篇,其中队列研究19篇,病例对照研究10篇,对文献中有关进展性缺血卒危险因素的原始数据进行Meta分析,与进展性卒中显著相关的因素有:①发热:(RR 2.26, 95% CI 1.20, 4.26;OR 2.85,95% CI 1.64,4.98);②糖尿病史:(RR 1.38, 95% CI 1.18, 1.61; OR 2.48, 95% CI 1.93, 3.19);③冠心病史:(RR 1.22, 95% CI 1.08, 1.38);④早期影像改变:(RR 1.55, 95% CI 1.34, 1.80;OR 2.29, 95% CI 1.47, 3.58);⑤高血糖:(RR 2.62, 95% CI 1.86, 3.68;OR 3.49, 95% CI 1.92, 6.35);相对危险因素:①头痛病史:(RR 7.95, 95% CI 4.53,13.95; OR 2.81, 95% CI 1.10, 7.18);②高纤维蛋白原(RR 1.20, 95% CI 1.02, 1.41);无相关性因素:血清铁蛋白(RR 0.93, 95% CI0.33, 2.64)。其他因素因缺乏符合要求的资料没能进行meta分析。 结论 通过系统评价,我们认为发热、糖尿病史、冠心病史、早期影像改变、高血糖是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重要的危险因素,而头痛病史、高纤维蛋白原与其发生的相关性不强,血清铁蛋白无明显相关性。及时干预上述危险因素能有效的预防进展性卒中的发生。今后的此类研究应尽可能采用统一的、实用性强的诊断标准,并对进展性卒中的预后进行随访观察,从中探索出影响其发生发展的可靠病因。  相似文献   
9.
自"中国急性缺血性卒中诊治指南2010"(简称新指南)于去年2月在中华神经科杂志发表以来,受到了全国广大医生的关注.在1年的推广使用过程中,我们收集到大量反馈意见,其中多数为积极肯定和有助于改进完善的建设性意见,也有对指南某些内容的提问或不理解的反馈.  相似文献   
10.
精准医学是集合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医学方法,更加精准地诊断、治疗和评估个体患者的机能和疾病本质,以期用最有效、最安全和最经济的医疗服务,获取个体和社会健康效益最大化且风险最低化的理想医学范式。循证医学研究是验证相关诊治技术手段精准性的必要过程。本文阐述了精准医学概念及其与循症医学的关系,回顾了精准医学研究方法在脑血管疾病领域的应用现状,并指出现代遗传学技术、生物信息技术、分子影像技术、管理技术等为实现精准医学提供了技术手段,高质量的循证研究证据为精准医学临床实践提供了科学保证。精准医学是基于患者的基因信息、生活环境和临床数据等背景,为疾病的防治提供精准诊疗策略的个体化医疗模式,但其仍需在循证医学原则指导下经临床验证后才能广泛使用推广,因此,精准医学理想的实现需要长期探索与不懈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