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879篇
  免费   10702篇
  国内免费   6642篇
耳鼻咽喉   1110篇
儿科学   1404篇
妇产科学   1159篇
基础医学   13626篇
口腔科学   1987篇
临床医学   12450篇
内科学   15773篇
皮肤病学   1686篇
神经病学   5258篇
特种医学   4948篇
外国民族医学   48篇
外科学   11373篇
综合类   17707篇
现状与发展   36篇
一般理论   10篇
预防医学   7272篇
眼科学   3147篇
药学   12021篇
  93篇
中国医学   5852篇
肿瘤学   9263篇
  2024年   113篇
  2023年   1402篇
  2022年   2332篇
  2021年   4770篇
  2020年   3805篇
  2019年   3407篇
  2018年   3590篇
  2017年   3397篇
  2016年   3455篇
  2015年   5167篇
  2014年   6419篇
  2013年   6192篇
  2012年   9024篇
  2011年   9720篇
  2010年   6286篇
  2009年   5309篇
  2008年   6620篇
  2007年   6443篇
  2006年   6069篇
  2005年   5467篇
  2004年   4067篇
  2003年   4020篇
  2002年   3372篇
  2001年   2426篇
  2000年   2121篇
  1999年   1980篇
  1998年   1197篇
  1997年   1131篇
  1996年   915篇
  1995年   875篇
  1994年   833篇
  1993年   516篇
  1992年   592篇
  1991年   569篇
  1990年   524篇
  1989年   442篇
  1988年   323篇
  1987年   298篇
  1986年   257篇
  1985年   188篇
  1984年   123篇
  1983年   76篇
  1982年   65篇
  1981年   48篇
  1980年   40篇
  1979年   36篇
  1975年   21篇
  1974年   21篇
  1973年   23篇
  1972年   1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2.
目的 观察具有益气化痰活血作用的冠心康对人单核/巨噬细胞株THP-1细胞PERK-eIF2α信号通路及相关活化转录因子(ATF)和C/EBP同源转录因子(CHOP)的影响,探究冠心康对胆固醇在巨噬细胞内质网中的代谢稳态调节及作为“脂毒”流出后异常沉积的相关作用。方法 采用100 ng·mL-1 PMA及80 μg·mL-1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诱导THP-1细胞株,构建巨噬细胞模型,并随机分为模型组、冠心康组、辛伐他汀组、正常组。分别采用10%小牛血清及含药血清干预模型细胞72 h后收集细胞。HE染色观察巨噬细胞病理形态变化,同时进行胆固醇及脂滴含量测定。分别采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PERK、eIF2α、ATF、CHOP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 HE染色观察到模型组细胞内呈现较多红色脂滴,经胆固醇含量测定,明显高于正常组,脂滴含量测定与前者一致(P<0.01)。模型组细胞ATF、CHOP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冠心康组和辛伐他汀组细胞ATF、CHOP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PERK磷酸化以及CHOP蛋白表达水平在冠心康和辛伐他汀干预组表现为显著下调,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冠心康可能通过调控PERK-eIF2α-CHOP通路相关基因及蛋白,减少泡沫细胞形成,从而减轻内质网应激,维持细胞内胆固醇稳态,减少细胞内胆固醇沉积。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PDCA循环优化医院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流程,提升核酸检测能力,以满足疫情防控和临床患者的需求。方法:应用PDCA循环,分析核酸检测流程存在的问题,建立标准化的核酸检测体系。同时,收集2020年10月至12月(优化前)和2021年10月至12月(优化后)的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评价PDCA循环的优化效果。结果:经过PDCA循环优化后,总检测中位标本数从20 307个增加至71 403个,优化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中位送检时间从224分钟缩短至208分钟,中位检测时间从234分钟缩短至151分钟,中位报告时间从461分钟缩短至371分钟,优化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结论:应用PDCA循环,能够制定并持续完善标准化的核酸检测流程,有助于提高核酸检测能力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菊花总黄酮在体外条件下对泪腺上皮细胞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调控作用及对下游的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1,TGF-β1)的表达影响。方法 以过氧化氢(H2O2)诱导泪腺上皮细胞凋亡,建立细胞模型,设立无雄激素培养空白对照组、含雄激素培养对照组、无雄激素培养黄酮治疗组。以MTT法摸索含药血清最佳干预加入量;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以及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泪腺上皮细胞中AR、NF-κB及TGF-β1的表达情况;并应用雄激素受体阻断剂氟他胺进行AR阻断后再次检测上述指标 。结果 MTT法检测后计算得出含药血清干预细胞的最终浓度为13.2%;无雄激素培养黄酮治疗组及含雄激素培养对照组中AR、NF-κB及TGF-β1的表达增强,与空白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无雄激素培养黄酮治疗组中NF-κB表达量比含雄激素培养对照组表达量低,两者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氟他胺及含药血清干预后,无雄激素培养黄酮治疗组及含雄激素培养对照组中AR及NF-κB的表达未见提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菊花总黄酮对泪腺上皮细胞可能存在拟雄激素效应,从而使AR、NF-κB表达增加,并通过上调TGF-β1的表达,可能起到在泪腺局部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生物大数据信息分析、分子病理检测和人工智能辅助病理诊断等技术进步及其应用, 临床医学发展迈向精准诊疗时代。这一时代背景下, 传统诊断病理学迎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 正在向"下一代诊断病理学(next-generation diagnostic pathology)"迈进。下一代诊断病理学以病理形态和临床信息为诊断基础, 以分子检测与生物信息分析、智慧制样与流程质控、智能诊断与远程会诊、病灶活体可视化与"无创"病理诊断等创新前沿交叉技术为主要特征, 以多组学和跨尺度整合诊断为病理报告内容, 实现对疾病的"最后诊断", 并预测疾病演进和结局、建议治疗方案和评估治疗反应, 形成新的疾病诊断"金标准"。未来, 需要激发病理学科创新活力, 加快下一代诊断病理学成熟和应用, 重塑病理学科理论和技术体系, 发挥诊断病理学在疾病"防、诊、治、养"等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促进临床医学进一步发展, 服务健康中国战略。  相似文献   
6.
7.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定量分析对常规超声联合CEUS定性诊断误诊为恶性的甲状腺结节与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1年11月在我院超声科行甲状腺常规超声及CEUS检查,术前联合超声诊断为恶性(C-TIRADS≥4b 或 CEUS 表现为低增强和快速消退任一征像)而病理为良性的35位患者共35个结节为研究组;选择同期联合超声诊断与病理一致的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47例做为对照组。分析常规超声及CEUS特征,并将结节整体、中央部、边缘部及邻近正常甲状腺实质作为感兴趣区分别绘制时间-强度曲线(TIC)进行定量分析,比较两组结节各定量参数之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整体相对上升时间(△RT)以0.45为截断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97.9%,特异度为85.7%,受试者工作(ROC)曲线下面积为0.96;研究组中央区△RT以0.55为截断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95.7%,特异度为82.9%,ROC曲线下面积为0.87;研究组边缘区△RT以0.25为截断值,诊断恶性结节的敏感度为89.4%,特异度为77.1%,ROC曲线下面积为0.89。结论:CEUS定量分析在常规超声联合CEUS定性误诊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9.
【目的】 初步了解学术期刊编辑生存质量状况,并探析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改善学术期刊编辑身心健康、促进期刊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SF-36健康调查量表,在问卷星网站创建《学术期刊编辑生存质量调查问卷》,并发送至多个期刊编辑QQ群和微信群,在线下载答卷后进行分析。【结果】 在SF-36量表的8个维度中,生理角色维度的得分最高,总体健康维度的得分最低,与常模一致;生理职能维度的得分高于常模,躯体疼痛和精神健康维度的得分低于常模。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每周加班频次≥3次、男性、工作年限在0~<10年、无职务、未与家人同住,以及所在期刊未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7年版)》、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的任一种收录可能是编辑生存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结论】 学术期刊编辑生存质量状况总体与国内常模接近,男性、独居、编龄短、加班频次高、期刊未被任一国内核心数据库收录可能与学术期刊编辑生存质量相关。  相似文献   
10.
Anisodamine is one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tropine alkaloid family and is wide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pain, motion sickness, pupil dilatation, and detoxification of organophosphorus poisoning. As a muscarinic receptor antagonist, the low toxicity and moderate drug effect of anisodamine often result in high doses for clinical use, making it important to fully investigate its toxicity. In this study, zebrafish embryos were exposed to 1.3-, 2.6-, and 5.2-mM anisodamine for 7 days to study the toxic effects of drug exposure on pigmentation, mineral density, craniofacial area, and eye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xposure to anisodamine at 1.3 mM resulted in cranial malformations and abnormal pigmentation in zebrafish embryos; 2.6- and 5.2-mM anisodamine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eye development defects and reduced bone density in zebrafish embryos. The associated toxicities were correlated with functional development of neural crest cells through gene expression (col1a2, ddb1, dicer1, mab21l1, mab21l2, sox10, tyrp1b, and mitfa) in the dose of 5.2-mM exposed group. In conclusion, this study provides new evidence of the developmental toxicity of high doses of anisodamine in aqueous solutions to organisms and provides a warning for the safe use of this dru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