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目的 研究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subserratus plane block,SSPB)用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RALRN)中镇痛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0年7月择期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单纯全身麻醉组(G组,n=30)和全身麻醉联合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组(S组,n=30),G组常规行全身麻醉,S组在麻醉诱导前行T8~T9前锯肌平面阻滞,麻醉完成后均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记录两组开始切皮放置Trocar前(T0)和放置Trocar完成后(T1)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记录两组患者术中丙泊酚、瑞芬太尼用量;观察两组术后1、6、12、24、48h静息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结果 T1时S组MAP较G组低,HR较G组更慢(P<0.05),S组术中丙泊酚及舒芬太尼用量少于G组(P<0.05),术后1、6、12、24h静息时VAS疼痛评分低于G组(P<0.05),术后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低于G组(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肾切除手术中可提供安全有效的镇痛。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给药速度以及在麻醉诱导过程中给予刺激对依托咪酯进行全麻诱导时发生肌阵挛的影响,分析肌阵挛的诱发因素.方法 200例ASA 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为四组:慢诱导组(S组)、慢诱导刺激组(S-s组)、快诱导组(F组)、快诱导刺激组(F-s组),各50例.四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依托咪酯0.3 mg/kg.S组与S-s组输注时间均为1 min,F组与F-s组输注时间为10s.S组与F组待睫毛反射消失、呼吸变浅后开始行辅助通气,S-s组与F-s组待意识消失即刻开始行正压机械通气.记录四组患者麻醉前、依托咪酯注药后3 min内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变化;观察静脉注射依托咪酯后肌阵挛的发生情况以及严重程度.结果 S组患者与F组患者肌阵挛发生率无明显差异,S-s组与S组相比以及F-s组与F组相比,其肌阵挛发生率均增高(P<0.01),但S-s组与F-s组相比肌阵挛发生率稍低(P<0.01).此外S-s组与F-s组注药后MAP及HR较基础值有所升高,SPO2则呈下降趋势(P<0.01),其余两组无明显变化.结论 全麻诱导时,加快输注速度并不会增加依托咪酯所致肌阵挛的发生率,但若在麻醉深度不够时给予了刺激则易诱发肌阵挛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系统评价在下颌后牙不可逆牙髓炎治疗中,2%利多卡因行下牙槽神经阻滞联合4%阿替卡因局部浸润和仅用2%利多卡因的局部麻醉效果差异。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OVID、CBM、维普、万方、中国知网,同时检索相关专业杂志,会议记录,以及相关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相关利多卡因和阿替卡因在不可逆牙髓炎中比较的所有随机对照试验,时间截止至2013年12月31日。采用Cochrane手册中提供偏倚风险评价方法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等级。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利多卡因联合阿替卡因组的麻醉成功率优于仅使用利多卡因组(RR=1.51,95%CI:1.23,1.87,P=0.0001),其中亚组分析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联合阿替卡因局部浸润的麻醉效果也优于仅用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RR=1.69,95%CI:1.09,2.62,P=0.02)或利多卡因下牙槽神经阻滞联合利多卡因局部浸润组(RR=1.44,95%CI:1.14,1.82,P=0.002)。GRADE系统评价显示证据水平均为极低级。结论:在下颌后牙不可逆牙髓炎中,当前支持利多卡因联合阿替卡因的麻醉效果优于仅使用利多卡因的证据等级极低,且缺乏中国地区的相关研究,未来需更多高质量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4.
黎笔熙  陈利民 《实用医学杂志》2006,22(19):2302-2304
目的:评价瑞芬太尼(Remi)及丙泊酚静脉靶控输注(TCI)用于控制性降压麻醉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 Ⅰ~Ⅱ级,择期行鼻内窥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R组)和对照组(S组),每组20例.两组均以丙泊酚维持麻醉,R组微泵输注瑞芬太尼用于麻醉和降压,S组微泵输注芬太尼维持麻醉,硝普钠控制性降压.观察并记录降压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同时监测动脉血气和乳酸值.结果:两组均达到了预期的降压目标.S组患者降至目标血压时间较R组短,降压开始后心率逐渐增快,与术前相比差异存在显著性,术毕仍快于术前心率,血乳酸浓度和剩余碱绝对值均较降压前增高;S组患者降压30 min和术毕心率均较R组显著增快,术毕血压明显高于R组,并有部分病例出现反跳性血压增高;R组术中和术毕血乳酸含量和BE绝对值均较S组低.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TCI控制性降压麻醉可控性强,复压后无高血压反跳,能有效控制鼻内镜手术的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预充液超滤对10 kg以下婴幼儿转流前期血气分析、电解质及血糖(Glu)和乳酸(Lac)水平等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20例体重10 kg以下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择期直视手术患者,对其含血预充液进行超滤。超滤前、超滤后分别抽取含血预充液,肝素化5 min后、并行体外循环10 min后分别抽取患儿动脉血床旁监测血气、电解质、Glu以及Lac水平和红细胞比容(Hct)。结果预充液超滤液量为50~100(70±20)ml,超滤后预充液PCO2下降,PO2升高,血钾(K+)浓度降低(6.18±1.65)mmol/L vs(5.82±1.56)mmol/L,Hct显著升高(0.27±0.06)vs(0.35±0.06)(P0.05);并行循环后患儿K+浓度降低(3.73±1.16)mmol/L vs(3.25±0.40)mmol/L,Glu(5.10±1.04)mmol/L vs(7.95±0.93)mmol/L和Lac(1.00±0.48)mmol/L vs(1.90±0.41)mmol/L浓度明显升高(P0.01);Hct(0.25±0.01)vs(0.29±0.02)显著上升(P0.05)。结论对预充液进行超滤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电解质、Glu和Lac等参数,提高预充液Hct,减少含血预充液对婴幼儿患者内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体重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心肺转流初期内环境的变化.方法 199例体重≤10 kg的先天性心脏病择期手术患儿,按是否存在紫绀分为非紫绀组(NC组,n=176)和紫绀组(C组,n=23),预充液(packed red blood cells,PRBC)以库血和血浆为主.比较麻醉后10 min(T0)、肝素化5 r...  相似文献   
7.
体外循环(extracorporeal circulation,ECC)技术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外科技术的发展,ECC的应用范围也随之不断拓展。但传统的ECC对机体的脏器功能、凝血系统和认知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并可以导致术后的全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老年患者全麻术后罗库溴铵的残余效应(PORC)。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根据年龄分为中青年组和老年组,每组20例。采用静脉复合全麻,罗库溴铵用量为0.9mg/kg。术中用四个成串刺激(TOF)监测肌松,直至拔管后TOF值(TOFr)≥90%。记录各组TOFr从0恢复到25%(临床时效)、从25%恢复到90%的时间,以及拔管时TOFr<90%(PORC)患者TOFr恢复到90%的时间。监测拔管后及TOFr达90%时的动脉血气。结果老年组罗库溴铵作用时效[(60.70±14.27)minvs.(45.51±7.80)min]及TOFr从25%恢复至90%时间[(46.50±11.56)minvs(34.50±9.56)min]均长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PORC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15/20vs12/20),PORC持续时间长于中青年组[(26.00±8.43)minvs(17.20±8.00)min](P<0.05);老年组拔管后CO2蓄积例数多于中青年组(13例vs.6例)(P<0.05)。结论老年患者罗库溴铵的PORC发生率高于中青年患者,应加强围手术期肌松监测,掌握恰当的拔管时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病人进行神经安定麻醉时,丙泊酚靶浓度控制输注(TCI)的效应室浓度(Ce)变化规律及相应警觉/镇静评分(OAA/S)级别和脑电双频指数(BIS)的变化。方法 对择期行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的63例病人进行TCI。待OAA/S逐次达到5、4、3、2级时,记录相应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氧饱和浓度(SpO2)、呼吸次数(RR)和BIS,并记录丙泊酚靶浓度(Ct)和Ce。结果 ①Ce变化与Ct变化有较好的一致性。随镇静逐渐加深,OAA/S级别降低,Ct、Ce明显增加(P〈0.05),BIS明显下降(P〈0.05)。②BIS与Ct、Ce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914和-0.925,P〈0.05),OAA/S与BIS呈显著正相关(r=0.934,P〈0.05),OAA/S与Ct、Ce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为-0.917和-0.919,P〈0.05)。③OAA/S级别下降,HR、MAP、RR和SpO2明显下降(P〈0.05)。结论 麻醉科医生可以选择OAA/S级别或丙泊酚Ce来调定麻醉深度,OAA/S3级(Ct为2.02μg/m1)是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麻醉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0.
Rh阴性人群在我国汉族人中仅占 0 3%~0 4 % [1] ,临床上Rh阴性病人外科手术需要输血的比例就更少 ,尤其是AB型Rh阴性这种罕见的血型寻找同型血源相当困难。 1997年开始 ,我们采用自体输血 6例 ,部分解决了Rh阴性血源困难条件下的输血问题。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